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沒有衛星照樣能導航!中國科學家獨闢蹊徑令人嘆服

北京時間2017年11月25日02時10分, 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 成功將遙感三十號02組衛星發射升空, 衛星進入預定軌道, 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這又是一次航太發射的勝利, 對於我國航太發射來講, 司空見慣。 但是, 這次發射的衛星值得關注, 這顆衛星的用途不是防災減災, 不是氣象觀測, 而是探測地球電磁環境。

從古代指南針的發明可以看出, 人類很早就注意到地球存在南北極對稱的磁場。 地磁場是指地球內部存在的天然磁性現象。 地球可視為一個磁偶極, 其中一極位在地理北極附近, 另一極位在地理南極附近。 通過這兩個磁極的假想直線(磁軸)與地球的自轉軸大約成11.3度的傾斜。 地球的磁場向太空伸出數萬公里形成地球磁圈引, 這就構成了地球的基本電磁環境。 地磁環境非常重要, 眾所周知, 現代無線通訊的基礎是利用地球的電離層反射(短波收發)以及高軌道通信衛星中繼。

無線通訊關乎經濟發展、社會生活、國家安全, 但是由於地球是一個球體、並非平面, 故而沿直線傳播的電磁波在地表附近的發射距離受到很大限制, 同時由於太陽耀斑爆發、日冕拋射、行星際激波等因素的影響, 地球電磁環境總會呈現一定的不穩定, 進而導致通信受到干擾甚至全球通信中斷的嚴重後果。 因此, 研究地磁環境十分的必要。

地磁環境研究其實還有一項更重要的意義, 那就是為導彈提供導航。 可能有人會問不是有GPS和北斗之類的導航系統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 假像這麼一種狀況, 如果GPS和北斗被摧毀了, 導彈導航怎麼辦?現代戰爭, 尤其是大國戰爭, 雙方都有能力摧毀對方的導航系統, 那麼導航系統失靈後, 誰擁有替代的導航選擇, 誰講掌握戰爭主導權。 地磁環境就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可行的辦法。

利用地磁導航, 其實很早就被提出, 國際上稱為地磁匹配技術, 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就開始了這項技術的研究,

但由於種種原因, 並未獲得深入的發展。 直到近年來隨著GPS暴露出各種弱點和日益激烈的電子對抗對巡航導彈造成制導方式危機, 使得人們開始尋找新的制導技術, 地磁匹配技術就是一個絕佳的選擇。

地球和近地空間存在的磁場,

稱為地磁場。 地磁場是一個向量場, 具有全天時、全天候、全地域的特徵。 各地地磁場強度不盡相同。 地磁場的強度大小和方向是地理位置的函數, 且與該點的經緯度相對應, 具有唯一性。 因此, 可以把地磁場當作一個天然的坐標系, 只要準確測定各點的地磁場向量即可實現對飛行器或水面、水下航行器等的全球定位。 同時, 地磁場具有豐富的總強度、水準磁場強度、東西分量、北向分量、垂直分量、磁傾角、磁偏角和磁場梯度等較多的特徵量, 為地磁匹配制導提供了充足的匹配資訊。 波音飛機上就配備有地磁匹配導航系統, 供飛機在起飛降落時使用。 但是, 應用于導彈這種高精度要求的裝備還需要進一步的研製。

總之,此次衛星發射,說明了我國科技工作人員已經意識到未來戰爭方向。在“研究打仗,打勝仗”思想的指導下,我國軍事理論與科技將更上一層樓。(利刃/張陽)

更多軍情解讀,請關注微信公眾號milzaixian

總之,此次衛星發射,說明了我國科技工作人員已經意識到未來戰爭方向。在“研究打仗,打勝仗”思想的指導下,我國軍事理論與科技將更上一層樓。(利刃/張陽)

更多軍情解讀,請關注微信公眾號milzaixian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