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劉強東、雷軍、張朝陽都來了,但馬雲卻透露了一個大"秘密"...

又是一年, 世界互聯網再次進入“烏鎮時間”。

12月3日至5日, 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舉行。 本次大會以“發展數字經濟, 促進開放共用—攜手共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 設置20個分論壇, 涉及數位經濟、前沿技術、互聯網與社會、網路空間治理、交流合作等前沿熱點問題。

互聯網大咖齊聚烏鎮。 馬雲作為企業家代表, 在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發言。 在談及人工智慧取代人工時, 馬雲表示:“人工智慧一定會取代大部分機械的工作, 而人類將會從事更有創意、更有創造力、更有體驗的工作, 服務業一定會成為未來就業的主要來源。

央視財經今天在烏鎮進行了多場專訪, 各位大咖都聊了啥?釋放哪些重要資訊?

劉強東:2018年讓更多女人喜歡上京東

今年一條標題為《就看不慣你們浮誇的時尚圈》的微信稿驚爆了整個時尚圈。 文中擺上京東商城為奢侈品包袋拍攝的自產模特圖, 這些照片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 讓奢侈品包袋的高級時髦形象一個踉蹌跌下神壇, 京東也因為“土”遭到了網友群嘲。 今天在接受央視財經專訪時, 京東首席執行官 劉強東 定下了2018年的小目標。

劉強東的2018年小目標是, 希望京東變得更加時尚, 在時尚圈裡面能夠讓更多女人喜歡我們。 時尚品類是京東發展最晚的品類, 迄今為止真正做了不到五年時間, 需要學習和改進的空間也很多。

雷軍:“新零售”我提出來的, 比馬雲早半天

新零售是這兩年的一個熱詞, 小米創始人 雷軍 笑稱, “我們市場部考證了一下, 好像全國第一個講新零售就是我。 我上午在一個地方講的, 馬雲在下午在另外一個會上講的。

雷軍在電商領域幹了十六七年, 對電商的優勢非常瞭解, 也非常看好電商。 但電商的不足, 雷軍也有他的擔憂, 其一是線上銷售缺少體驗環節, “第一是沒辦法體驗, 只能看照片, 有些無良的電商還會有‘賣家秀’, 看起來很漂亮, 但你拿到手上不是那麼回事。

”其二, 電商也不能達到及時消費, 無論物流多發達, 商品到達手中也需要一些時間。

所以小米之家應運而生, 表面看是線下零售店, 本質上是雷軍在佈局新零售, 用電商的技術和電商的方法, 做傳統零售, 讓傳統零售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具備像互聯網一樣的效率, 讓消費者用便宜的價格買到好貨。

互聯網行業的下一個風口是什麼?張朝陽直指消費互聯網

互聯網行業風頭正茂, 下一個封口又將在哪裡?搜狐董事局主席 張朝陽 表示中國最大的特點就是人多、線民多, 要想在中國最成功的做什麼, 一定要做消費互聯網, 要做面向終端使用者的商業, 在這個方面就是娛樂、休閒、溝通和資訊分發, 知識是最重要的領域。

在互聯網時代, 未來社會知識會變得更加精准, 顆粒度更加精細, 每個人更加聰明, 溝通效率很高, 現代人的生活真的是以一種數量級式在爆炸。

沈南鵬:共用單車領域的倒閉現象是非常正面的

針對最近共用經濟頻有負面消息爆出, 比如說單車領域有倒閉的, 大家沒法退押金,甚至有人說共用經濟是21世紀最大的謊言,共用經濟就是一個偽命題,作為投資人,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 沈南鵬 在接受採訪時,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沈南鵬認為,共用經濟不是在所有領域都可能成功,很多領域的經濟達不到規模。針對共用單車領域的倒閉現象沈南鵬認為,其實是非常正面的,屬於發展過程中的優勝劣汰,同時他認為我們要給共用經濟型公司多一點時間,多一點機會。

在今天的開幕式和全體大會上,馬雲、馬化騰、李彥宏等互聯網大佬分別發表了主題演講,來看看他們都講了些啥?

馬雲:機器人將取代大部分機械工作 服務業成未來就業的主要來源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近年來全球彌漫著一種對新技術的擔心,擔心機器會搶走人的工作機會,擔心機器會控制人類,擔心人類會毀滅在自己最偉大的發明中。

“新技術不是讓人失業,而是讓人做更有價值的事情,讓人不去重複自己,而是去創新,讓人的工作得到進化。” 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舉例說,清朝時期鐵路出現,人們抵制鐵路,擔心沿線挑夫會失業影響社會穩定,但現在有200多萬的鐵路工人;集裝箱出現後,搬運工人擔心會失業,但港口卻出現了很多吊船工人。

馬雲再次強調,與其擔心技術奪走就業,不如擁抱技術,去解決新的問題。人類有獨特的創造力,所以人類要有自信,機器是不可能超越人類的。

馬雲說,在新時代、新機遇,數字經濟將重塑世界經濟,世界經濟將會有新的模型,不僅僅是在中國,全世界都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新時代我們將面臨新的問題,而同時又是新的機遇。

人類只有成為“命運共同體”,共建“命運共同體”,才能一起迎接新的時代和挑戰。人類面臨一系列的問題是共同的,全球產業鏈一定會徹底變革,不是集裝箱,而是小件快運,不是Made In China或者Made In America,而是Made In Internet,不是B2C,而是C2B。

更重要的是未來30年,製造業不再是帶動就業的引擎,未來的製造業都將會是服務業,未來的服務業也必須是新型製造業。因為機器會取代大部分機械的工作,機器Learning、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一定會讓機器人取代很多人的就業,而人類將會從事更有創意、更有創造、更有體驗的工作,服務業一定會成為未來就業的主要來源。

馬化騰:中國企業需成為新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馬化騰表示,騰訊要成為一家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科技與文化公司,這裡面最關鍵的就是創新。過去,中國企業主要扮演新技術的跟隨者,但今天我們需要成為新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與全球合作夥伴一起協同發展。

在全球新一輪產業革命面前,中國企業需要更多地擔當起技術貢獻者和驅動者的角色。馬化騰說:“我們通過騰訊雲將最新的技術開放給企業;通過內容開放平臺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未來,更多的科技與文化產品,將通過數位絲綢之路走向世界。”

在演講最後,馬化騰再次表達了騰訊履行責任的決心。他表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有賴於社會各方的共建與共治,“我希望,騰訊能夠承擔起更多的責任,成為‘中國力量’和‘中國方案’的組成部分,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共建和共治,做出更大的貢獻。”

李彥宏:互聯網的人口紅利沒有了 但還有技術紅利

百度公司董事長、CEO 李彥宏在演講中提供了一組資料:過去四年,中國互聯網線民的成長速度要慢於中國GDP的成長速度,這意味著互聯網的人口紅利沒有了。

在去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李彥宏在演講中表示移動互聯網時代即將技術。對此,李彥宏在今天的演講中表示,人口紅利的消失是其認為無線互聯網時代結束的原因,“去年許多人不認同,而是說下半場開始了。”

儘管人口紅利已經結束,但李彥宏認為,線民人數、上網時間、網上的信息量的不斷增加推動著互聯網產業不斷快速發展,推動者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因此,“人口紅利沒有了還有技術紅利,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技術創新會不斷推動數位經濟的發展。”

李彥巨集認為,未來數位經濟發展的動力是人工智慧,而人工智慧與過去互聯網技術相比還有一個很大特點,就是具有垂直整合的能力。他以百度Apollo平臺為例,基於自動駕駛技術,Apollo可以讓產業鏈上下游不同公司甚至不同行業參與其中,很多領域會從中受益。基於此,李彥宏認為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將推動技術、社會的不斷進步。

大家沒法退押金,甚至有人說共用經濟是21世紀最大的謊言,共用經濟就是一個偽命題,作為投資人,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 沈南鵬 在接受採訪時,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沈南鵬認為,共用經濟不是在所有領域都可能成功,很多領域的經濟達不到規模。針對共用單車領域的倒閉現象沈南鵬認為,其實是非常正面的,屬於發展過程中的優勝劣汰,同時他認為我們要給共用經濟型公司多一點時間,多一點機會。

在今天的開幕式和全體大會上,馬雲、馬化騰、李彥宏等互聯網大佬分別發表了主題演講,來看看他們都講了些啥?

馬雲:機器人將取代大部分機械工作 服務業成未來就業的主要來源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近年來全球彌漫著一種對新技術的擔心,擔心機器會搶走人的工作機會,擔心機器會控制人類,擔心人類會毀滅在自己最偉大的發明中。

“新技術不是讓人失業,而是讓人做更有價值的事情,讓人不去重複自己,而是去創新,讓人的工作得到進化。” 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舉例說,清朝時期鐵路出現,人們抵制鐵路,擔心沿線挑夫會失業影響社會穩定,但現在有200多萬的鐵路工人;集裝箱出現後,搬運工人擔心會失業,但港口卻出現了很多吊船工人。

馬雲再次強調,與其擔心技術奪走就業,不如擁抱技術,去解決新的問題。人類有獨特的創造力,所以人類要有自信,機器是不可能超越人類的。

馬雲說,在新時代、新機遇,數字經濟將重塑世界經濟,世界經濟將會有新的模型,不僅僅是在中國,全世界都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新時代我們將面臨新的問題,而同時又是新的機遇。

人類只有成為“命運共同體”,共建“命運共同體”,才能一起迎接新的時代和挑戰。人類面臨一系列的問題是共同的,全球產業鏈一定會徹底變革,不是集裝箱,而是小件快運,不是Made In China或者Made In America,而是Made In Internet,不是B2C,而是C2B。

更重要的是未來30年,製造業不再是帶動就業的引擎,未來的製造業都將會是服務業,未來的服務業也必須是新型製造業。因為機器會取代大部分機械的工作,機器Learning、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一定會讓機器人取代很多人的就業,而人類將會從事更有創意、更有創造、更有體驗的工作,服務業一定會成為未來就業的主要來源。

馬化騰:中國企業需成為新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馬化騰表示,騰訊要成為一家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科技與文化公司,這裡面最關鍵的就是創新。過去,中國企業主要扮演新技術的跟隨者,但今天我們需要成為新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與全球合作夥伴一起協同發展。

在全球新一輪產業革命面前,中國企業需要更多地擔當起技術貢獻者和驅動者的角色。馬化騰說:“我們通過騰訊雲將最新的技術開放給企業;通過內容開放平臺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未來,更多的科技與文化產品,將通過數位絲綢之路走向世界。”

在演講最後,馬化騰再次表達了騰訊履行責任的決心。他表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有賴於社會各方的共建與共治,“我希望,騰訊能夠承擔起更多的責任,成為‘中國力量’和‘中國方案’的組成部分,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共建和共治,做出更大的貢獻。”

李彥宏:互聯網的人口紅利沒有了 但還有技術紅利

百度公司董事長、CEO 李彥宏在演講中提供了一組資料:過去四年,中國互聯網線民的成長速度要慢於中國GDP的成長速度,這意味著互聯網的人口紅利沒有了。

在去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李彥宏在演講中表示移動互聯網時代即將技術。對此,李彥宏在今天的演講中表示,人口紅利的消失是其認為無線互聯網時代結束的原因,“去年許多人不認同,而是說下半場開始了。”

儘管人口紅利已經結束,但李彥宏認為,線民人數、上網時間、網上的信息量的不斷增加推動著互聯網產業不斷快速發展,推動者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因此,“人口紅利沒有了還有技術紅利,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技術創新會不斷推動數位經濟的發展。”

李彥巨集認為,未來數位經濟發展的動力是人工智慧,而人工智慧與過去互聯網技術相比還有一個很大特點,就是具有垂直整合的能力。他以百度Apollo平臺為例,基於自動駕駛技術,Apollo可以讓產業鏈上下游不同公司甚至不同行業參與其中,很多領域會從中受益。基於此,李彥宏認為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將推動技術、社會的不斷進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