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國醫院排行榜出爐,這排行靠譜嗎?

這幾天有個排行榜引發了廣泛關注, 一年一度的復旦版《2016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和《2016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正式發佈, 全國共有100家醫院進入“復旦版排行榜”, 37個專科榜上有名。 這個排行榜由復旦大學組織全國37個臨床專科的4173名國內著名專家擔任評審, 可一公佈還是引發了爭議。 很多媒體擔心這樣的排行榜會對分級診療造成障礙, 誤導患者盲目奔向大醫院;也有輿論質疑整個評比都是從專業視角出發, 缺乏患者的意見, 擔心醫院排名和實際情況並不相符。

看了報導中這排行榜和它引發的爭議, 可以讓人明顯感覺到醫療是民生關切的問題之一, 因此一個純醫學領域的業務排名, 也能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從這個意義上講, 可能批評這樣一個評比缺少平民關懷也有失偏頗, 真正的問題是從患者角度出發的評比應該由誰來主辦。

比如有媒體也列舉了國際上比較成熟的醫院排名, 由權威的新聞機構對數千家醫療機構進行評審。 不但彙集醫療資料做專業方面的統計, 還使用調查問卷詢問醫生是否認為某醫院流程能夠滿足高品質服務, 以及收錄“病人安全指標”。 這些從患者滿意度出發的資料在總成績中佔據相當的權重, 結果也就更能滿足患者對就醫指導的需求。 所以想讓國內版本的醫院排行被更多人接受, 除了做好醫學專業領域的評比, 也可以考慮擴大評審陣容和項目。

至於擔心排行榜帶來加劇大醫院負擔的副作用, 這的確是患者實際關心的問題, 會不會來的人多了我們更掛不上專家號了。 可是看看這個排行榜的發起時間, 2010年開始第一屆, 而患者向大醫院過度集中的頑疾在此之前很長時間就廣泛存在了。 榜單上只有100家醫院、37個專科, 在全國範圍內只占極小一部分。 要想切實解決患者看病難的問題, 和評比關係不大, 重點應該放在持續推進“分級診療”制度。 那些能在基層醫療機構解決的問題,

沒必要都找到大醫院來, 這就對基層醫療品質提出更高的要求。 雖然那麼多中小醫院註定無緣進入這年度榜單, 但他們的業務水準、服務品質關係到大多數居民的健康, 是衛生系統不可忽視的基礎。

關於這事兒, 您怎麼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