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麥種植戶注意了:今年我國容易遭遇“冷冬”!快收藏這些防凍害措施

據中國氣象局的消息,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洋氣候預測室首席預報員姜華透露, 目前整個赤道附近東太平洋處於拉尼娜狀態, 預計12月會形成一個拉尼娜時間。

拉尼娜是什麼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 是熱帶海洋和大氣共同作用的產物。 拉尼娜是西班牙語“La Niña”——“小女孩, 聖女”的意思, 是厄爾尼諾現象的反相, 也稱為“反厄爾尼諾”或“冷事件”, 它是指赤道附近東太平洋水溫反常下降的一種現象, 表現為東太平洋明顯變冷, 同時也伴隨著全球性氣候混亂, 總是出現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後。

根據歷史統計, 我國從1980年到現在一共經歷8次拉尼娜事件, 而這8次拉尼娜事件中, 我國出現冷冬的概率是80%, 所以今年出現冷冬的可能性非常大。

拉尼娜來了

小麥種植戶注意啦

今年小麥播種普遍較晚, 苗情較弱的小麥及旺長的小麥最容易發生凍害, 農民朋友尤其要注意防範。 下面, 就把小麥防凍的措施及發生凍害的補救措施介紹給大家。

預防小麥田凍害的措施

1、澆足底墒水, 提高整地品質

底墒是基礎, 整地是關鍵, 七分種, 三分管, 是對小麥多年來穩產高產的經驗總結。 近年來, 農民搶墒面積大, 加之淺旋耕, 為小麥形成凍害埋下了很大隱患。 儘管採取了澆蒙頭水和滿月水措施, 對土壤緊實度和防凍起到了較好作用, 但由於澆地時溫度高, 使土壤形成大量裂縫, 農民又不願意鋤劃, 而蒸發量大, 凍水還必須補澆,

所以寧可晚播也要澆足底水, 這樣只澆凍水即可, 甚至大部分地塊可免澆凍水。

2、控旺苗

就是千方百計控制小麥地上生長。 一是在小麥越冬期, 每畝用多效唑40克或0.3%-0.5%矮壯素溶液噴灑麥苗, 可抑制植株生長, 抗禦或減輕凍害發生。 二是鎮壓兩遍, 使小麥地上部分遭到破壞而生長緩慢。

3、促弱苗

弱苗地上部分易遭凍害, 結合澆冬水, 畝施氮、磷、鉀複合肥10-15公斤/畝, 也可根外噴施蔗糖等。

4、澆凍水

無論是底墒不足或麥田早澆水的都要澆好越冬水, 掌握在夜凍晝消時間, 但晚播麥澆過底墒的不再澆凍水。

5、麥田覆蓋, 防止豬吃羊啃等

冬前在旱地小麥行間, 每畝撒施300-400公斤麥糠、碎麥秸或其它植物性廢棄物, 既保墒, 又防凍, 腐敗後還可以改良土壤, 培肥地力, 是旱地小麥抗旱、防凍、增產的有效措施。 在小麥進入越冬期後, 順壟撒施一層糞肥(群眾稱之為“暖溝糞”), 可以避風保墒, 增溫防凍, 並為麥苗返青生長補充養分。 蓋糞的厚度以3-4釐米為宜, 每畝施用糞肥5車左右;糞肥不足時, 晚茬麥田、淺播麥田、沙地麥田以及播種弱冬性品種的麥田要優先蓋。

6、壅土圍根

在越冬前、麥苗即將停止生長時,結合劃鋤,壅土圍根,可以有效地防止小麥越冬期受凍;凍害嚴重的年份,效果尤為明顯,一般可增產5%-10%。

死苗不超過50%的麥田不能毀種,在返青和拔節期各追10公斤尿素,促進中、小蘖成穗,保證後期不早衰,千方百計把凍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小麥冬灌 注意“三看”

1、看天

在秋雨稀少、冬冷乾旱的年份效果最好。冬灌適宜在日平均氣溫穩定在3℃左右時進行。過早,氣溫偏高,蒸發旺盛,不能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並會因水肥充足引起麥苗徒長、甚至冬前拔節過苗,凍害嚴重;過晚,溫度偏低,不利水分下滲,地面易積水形成冰殼。農諺說:“不凍不消,冬灌嫌早;夜凍日消,灌水正好;只凍不消,冬灌晚了”,這是有科學道理的。

2、看地

土壤墒情不足,5-20釐米土層含水量沙土低於13%、壤土低於15%、粘土低於17%,或土壤相對濕度低於65%,即需進行冬灌,高於上述指標要緩灌或不灌;稻茬麥底層地濕墒足,地溫偏低,不宜大水漫灌,以免麥苗發紅、發黃,甚至死苗,可採取噴、管灌的方法,以利增溫保苗。

3、看苗

小麥早茬旺苗一般底墒較好,可以緩灌或不灌,積水、晚茬麥播種遲,冬前生育期短,有效積溫不足,單根獨苗多,為了充分利用初冬冷暖間隙的有效積溫,促進分蘖盤墩,除過於乾旱的田塊外,一般以不灌為好。

另外,還要提高冬灌品質。灌水品質不同,效果兩樣。冬灌水量以澆透為准,水在當天滲完為宜,要防止因大水漫灌造成沖、壓、淹淤,傷害麥苗,並在冬灌後適時劃鋤鬆土,防止板結龜裂透風,傷根死苗;選晴暖天氣的上午9點至下午3點澆水為好;對底肥不足、苗弱、群體小的麥田可以結合澆越冬水,每畝追施尿素5~7.5公斤。冬肥春用,促使麥苗轉化升級。

6、壅土圍根

在越冬前、麥苗即將停止生長時,結合劃鋤,壅土圍根,可以有效地防止小麥越冬期受凍;凍害嚴重的年份,效果尤為明顯,一般可增產5%-10%。

死苗不超過50%的麥田不能毀種,在返青和拔節期各追10公斤尿素,促進中、小蘖成穗,保證後期不早衰,千方百計把凍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小麥冬灌 注意“三看”

1、看天

在秋雨稀少、冬冷乾旱的年份效果最好。冬灌適宜在日平均氣溫穩定在3℃左右時進行。過早,氣溫偏高,蒸發旺盛,不能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並會因水肥充足引起麥苗徒長、甚至冬前拔節過苗,凍害嚴重;過晚,溫度偏低,不利水分下滲,地面易積水形成冰殼。農諺說:“不凍不消,冬灌嫌早;夜凍日消,灌水正好;只凍不消,冬灌晚了”,這是有科學道理的。

2、看地

土壤墒情不足,5-20釐米土層含水量沙土低於13%、壤土低於15%、粘土低於17%,或土壤相對濕度低於65%,即需進行冬灌,高於上述指標要緩灌或不灌;稻茬麥底層地濕墒足,地溫偏低,不宜大水漫灌,以免麥苗發紅、發黃,甚至死苗,可採取噴、管灌的方法,以利增溫保苗。

3、看苗

小麥早茬旺苗一般底墒較好,可以緩灌或不灌,積水、晚茬麥播種遲,冬前生育期短,有效積溫不足,單根獨苗多,為了充分利用初冬冷暖間隙的有效積溫,促進分蘖盤墩,除過於乾旱的田塊外,一般以不灌為好。

另外,還要提高冬灌品質。灌水品質不同,效果兩樣。冬灌水量以澆透為准,水在當天滲完為宜,要防止因大水漫灌造成沖、壓、淹淤,傷害麥苗,並在冬灌後適時劃鋤鬆土,防止板結龜裂透風,傷根死苗;選晴暖天氣的上午9點至下午3點澆水為好;對底肥不足、苗弱、群體小的麥田可以結合澆越冬水,每畝追施尿素5~7.5公斤。冬肥春用,促使麥苗轉化升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