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宣德顏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之一,大清康熙年制款霽藍釉折口碗

口沿為折沿, 深腹圈足。 口沿與內底施白釉, 其餘均施霽藍釉。 通體素面無紋飾, 釉色純正。 此品種乃清代官窯仿宣窯寶石藍釉碗式樣, 釉水瑩潤, 胎質細膩, 是清朝自康熙始至光緒朝傳統官窯品種。 底落“大清康熙年制”六字篆書款。

霽藍釉, 瓷器釉色名。 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 又稱“積藍釉”、“祭藍釉”、“霽青釉”。 明、清藍釉習稱“霽藍”, 一種高溫石灰堿釉。 其生坯施釉, 1280~1300℃高溫下一次燒成。 色澤深沉, 釉面不流不裂, 色調濃淡均勻, 呈色較穩定。 其釉色藍如深海, 釉面勻淨, 呈色穩定, 後人稱其為“霽青”, 又因其呈色穩定明亮如寶石, 又被舉為把它和白釉和紅釉並列, 推為宣德顏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 工藝繼承元代傳統, 延燒不斷, 主要造型為祭器和陳設用瓷。

清末許之衡的《飲流齋說瓷》所說:古瓷尚青, 凡綠也、藍也, 皆以青括之。 劉子芬《竹園陶說》:“青色一種, 常與藍色相混。 ”霽藍釉與霽紅釉一樣, 屬高溫失透釉, 以氧化鈷(CoO)為呈色劑。

明代霽藍最為後人稱道的首推宣德一朝。 宣德霽藍釉瓷器多為單一色釉, 也有少部分刻畫暗花的, 另有藍釉白花的, 多為折枝花及魚藻紋。 官窯款有青花和暗款兩種。 均為“大明宣德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 凡四字款者, 均為後仿。 宣德霽藍釉主要有以下特徵:1、裡外滿施藍釉和裡白釉外藍釉者並存。 2、碗、盤口沿“燈草邊”整齊者少, 多數線條彎曲, 不規整。 3、圈足施釉到底, 平視不見圈足露胎。 4、淺刻花紋多為龍紋, 白花者龍紋少見, 且白花均是用堆塑法制作,

為突起的立體花紋, 但觀望時, 似無立體感。 5、造型碗、盤常見, 瓶、壺傳世品中少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