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漁村娃鍾情“造船”展才藝 原材料冰棒棍也不放過

蘇志輝在製作漁船模型。

漁船模型在霞湧漁村歷史民俗展覽館展出。

在大亞灣霞湧新村說起蘇志輝, 熟悉的人都會說上一句:“哦, 他很會做船。 ”他製作的漁船模型被擺放在一些飯店顯眼位置, 還有兩個漁船模型擺放在霞湧漁村歷史民俗展覽館。 蘇志輝是位“90後”, 土生土長的漁村娃, 從小跟著爸媽出海打魚, 研究漁船的外觀和構造, 回家用泡沫、冰棒棍做模型。 後來因家庭變故進工廠上班,

閒暇時經常上網逛航模論壇, 保持著對做船模的熱愛。

泡沫、冰棒棍、夾板門都是做船模原材料

蘇志輝1992年生於大亞灣一個小漁村, 港口就是兒時的遊樂場, 那些停泊在港口的漁船就是他們最愛的“玩具”, 怎麼玩都不膩。 回到家他們還用泡沫製作漁船模型, 將玩具小汽車的馬達拆掉裝進漁船裡, 用竹簽和泡沫做成方向盤, 再雕上幾個假人, 用木板做船舵。

漁民一般出海都要很多天才能回來一趟。 過去, 蘇志輝家的漁船還是最普通的木頭船, 對於很多10多歲的小孩來說, 在十幾米長的漁船上待上四五天既枯燥又漫長, 一點都不好玩。 但蘇志輝樂此不疲, 他說:“外面有各種各樣的漁船, 還有飛艇, 有意思極了。 ”

做了幾十艘船模,

大多都沒留存下來

對於蘇志輝做漁船模型, 爸爸認為是不務正業, 會耽誤學習。 後來, 爸爸不再反對, 偶爾還會指點一二。 “像用繩子勒住, 拉出船身的弧形就是爸爸教我的。 ”

在自己的摸索和家人指點下, 蘇志輝做的船模有模有樣。 做好的船模擺在客廳, 鄰里經過都會進來觀摩一下, 還有人出錢買, “50元一個, 一下子就賣了兩個。 ”蘇志輝對於自己的成果被賣掉, 既高興又不舍, “材料很簡單, 但要做好需要花很多心血。 ”他說, 製作船模, 要先將木片、泡沫等材料鋸成合適大小的樣子, 最後用膠水粘牢, 每個步驟都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

記者在霞湧漁村歷史民俗展覽館和蘇志輝的手機裡, 看到他製作的船模十分逼真,

船艙、甲板、艙板蓋一應俱全。 他說, 在沒有圖紙的基礎上, 每一塊木板的尺寸、位置都只能憑感覺慢慢調整。 在六七十釐米長的船模裡, 要做出四五個船艙並不容易, 有些船艙做好後用膠水固定都難, 只能一點點補膠, 幾個小時做下來, 手指頭會痛。 他說, 一個完整的船模做下來, 需六七十個小時, 如果再加上細微調整和畫圖, 有時半個月都完不成。

到現在, 蘇志輝一共做了幾十個船模, 大部分以泡沫為主要材料, 可惜都沒有很好保存。 相比之下, 木板做的船牢靠很多, 可保存很久。 現在民俗展覽館的兩個是僅存的見證, 其中最大的一個長1米多。

“時間長了, 漆有點掉了, 本來我想再刷一下漆, 但他們說這樣舊舊的更好。 ”村裡要建民俗展覽館,

找上門想讓蘇志輝幫忙做幾個漁船模型, 當時在仲愷上班的他每週只有一天假期, 實在沒時間製作, 他就把僅剩的兩個漁船模型無償捐了出來。

在家設工作室製作船模

2006年, 爸爸突然去世, 蘇志輝擔負起了照顧家庭的責任。 忙碌的工作, 讓他無暇做船模, 但他對做船模的喜愛並未減少。 閒暇時他經常上網逛航模論壇, 看到漂亮的船模和圖紙, 他都會研究一下。 他還加入了製作船模的QQ群, 瞭解其他愛好者的製作手藝。

距離民俗展覽館幾百米的一棟樓房, 是蘇志輝正在裝修的新家, 最近請假在家裝修房子的他又開始製作新的船模。 原來, 得知蘇志輝的愛好後, 惠州海洋漁業部門的工作人員找上門來, 希望拍攝他做船模的過程作為素材進行展示, 傳播漁家文化。蘇志輝一口答應下來,在家裡剛裝修好的二樓設了一個臨時工作室。在工作室的桌子上,一個船模的底部骨架已搭好。

蘇志輝有自己的飛艇,而且辦理了出海證件。對船的喜愛,對大海的熱愛,他可以像父輩那樣駕船出海,感受遨遊大海的自在。

記者姚亞超 朱如丹

傳播漁家文化。蘇志輝一口答應下來,在家裡剛裝修好的二樓設了一個臨時工作室。在工作室的桌子上,一個船模的底部骨架已搭好。

蘇志輝有自己的飛艇,而且辦理了出海證件。對船的喜愛,對大海的熱愛,他可以像父輩那樣駕船出海,感受遨遊大海的自在。

記者姚亞超 朱如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