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巨額來電》行騙團夥走一路騙一路,成員之間還能互相騙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 因為原版案例我在一則報導中看過, 而且很詳細, 關於電信詐騙的細節等等, 甚至還有被捕的嫌疑犯向記者演示如何行騙。 那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這部《巨額來電》可以算作是紀實電影, 但本片最終給人的感覺有點類似犯罪動作片的模式。

對比下來其實可以發現, 這部基於真實案件改編的作品, 在香港導演的掌控下, 進行誇大而不誇張的藝術加工, 最終呈現的效果, 就是那種打算寫實的反映真實案件細節並且還巴望著商業娛樂效果的混合體。

時間倒退幾年, 同類電影有一個固定的名稱叫做“主旋律大片”, 拍出來的效果不忍直視。 這裡並不是在貶低內地導演, 這其中主要是因為經驗問題。 主要是因為內地導演在拍攝同類電影中規矩套路太多, 在商業和主旋律之間找不到平衡點, 很難跳出原有的桎梏。

但作為香港導演, 首先他們對於拍攝警匪電影有著不俗的經驗, 其次就是處於體制之外的他們, 對於這樣的電影有著相對靈活的思路, 所謂“活學活用”。 其實這是一個互為互利的結果, 因為可以讓香港警匪片走出了窮街陋巷, 來到了更廣闊的天地;同時也能為內地這種帶有主旋律色彩的作品,

找到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說白了, 這部題材特殊的《巨額來電》, 找個會拍的導演即可。

言歸正傳, 《巨額來電》本質上與《湄公河行動》《非凡任務》這樣的作品類似, 只不過一個涉及到金三角禁毒, 一個涉及到電信詐騙。 而且這些香港導演拍攝的警匪題材, 其中都涉及到了臥底這門行業, 但《巨額來電》特殊之處就在於, 電影並沒有專注於臥底或是警匪對立, 而是分化出幾條線索。

即陳學冬、張兆輝為首的員警;張孝全、桂綸鎂為首的詐騙團夥;還有蔣夢婕飾演的臥底。

三條線索, 以一起電信詐騙案為起點, 就像一張網一樣, 將這個特殊的題材方方面面都得以展示。 這三股力量在電影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幾乎沒有碰面, 但卻將角色張力描寫定位絲絲入扣, 互相牽制。 比如張孝全的妹妹, 詐騙老炮的妹妹被人騙光了學費, 使之與員警一方有了一層糾葛, 還有蔣夢婕在臥底老巢中, 與警方的暗中通話等等。

這三條線索, 每一條單獨拿出來都可以擴展成為一部大電影,

而《巨額來電》將這些內容融入到一部作品中, 為的就是讓該片擁有非常大的信息量。 從詐騙團夥的日常細節, 到臥底在敵方的生存技巧, 乃至於警方從獲悉詐騙資訊到引發對方上鉤, 與臥底利用暗語接頭等等情節, 電影在有限的時間裡情節很滿, 而且展現了大量不為人知的故事, 這是該片寫實的一面。

更有意思的一點,就是戲劇化的加工了,比如張孝全、桂綸鎂兩位在片中飾演的“雌雄大盜”式情侶,到影片最後卻也暴露出各自的小心思,行騙者最終被騙,情侶之間尚且如此,這個到處都是詐騙的電影裡,不但增加可看性,而且還稍稍拔高了一點故事的主題。

張孝全、桂綸鎂飾演的阿海和芳姐在電影裡有一種似曾相識的默契感,除了因為他們兩人本就合作過很多電影之外,還在於他們飾演的角色關係,很有點《雌雄大盜》、《天生殺人狂》裡亡命天涯的感覺。之所以這麼說,不僅僅是因為電影結尾處,兩人聯手逃跑時的動作戲,更在於他們飾演的角色來自於內地一個小漁村,卻因為懷著更大的突破階層的夢想(比如電影裡芳姐對香港軒尼詩道的執念),鋌而走險。

這種狂野的精神和對社會現狀的側面表現,也很有巧思,而更具有宿命感的一點則是阿海自己身為詐騙者,自己的親妹妹卻因為詐騙而喪生,這屬於戲劇化的加工,但卻加深了對這種行為和誕生這種行為的社會結構的解剖。到了最後,行騙者之間也陷入了騙與被騙的桎梏中,亡命天涯的情侶,他們之間的情感基礎和承諾,竟然也是一場騙局,這就形成了“行騙團夥一路騙,成員之間互相騙”的喜感新聞標題。

但在電影裡我們卻笑不出來,這是一個天大的諷刺,也是詐騙團夥的宿命。

當然,這畢竟還是一部正面積極的電影,所以在這方面不太可能挖得更深,但有這樣的表現,已經很難得了!

回到電影本身,阿海和芳姐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段,其實也算是起到了科普的一種,讓觀眾更多瞭解到詐騙者的心態和手段。其實,這些手段都經不起推敲,只要大家心中沒有貪念,沒有怨憎,大多很難被騙到,只可惜,騙子利用的恰恰是這些。從這個角度而言,《巨額來電》以及片尾的受害者直面鏡頭的紀錄片,也很有警醒的意味。

更有意思的一點,就是戲劇化的加工了,比如張孝全、桂綸鎂兩位在片中飾演的“雌雄大盜”式情侶,到影片最後卻也暴露出各自的小心思,行騙者最終被騙,情侶之間尚且如此,這個到處都是詐騙的電影裡,不但增加可看性,而且還稍稍拔高了一點故事的主題。

張孝全、桂綸鎂飾演的阿海和芳姐在電影裡有一種似曾相識的默契感,除了因為他們兩人本就合作過很多電影之外,還在於他們飾演的角色關係,很有點《雌雄大盜》、《天生殺人狂》裡亡命天涯的感覺。之所以這麼說,不僅僅是因為電影結尾處,兩人聯手逃跑時的動作戲,更在於他們飾演的角色來自於內地一個小漁村,卻因為懷著更大的突破階層的夢想(比如電影裡芳姐對香港軒尼詩道的執念),鋌而走險。

這種狂野的精神和對社會現狀的側面表現,也很有巧思,而更具有宿命感的一點則是阿海自己身為詐騙者,自己的親妹妹卻因為詐騙而喪生,這屬於戲劇化的加工,但卻加深了對這種行為和誕生這種行為的社會結構的解剖。到了最後,行騙者之間也陷入了騙與被騙的桎梏中,亡命天涯的情侶,他們之間的情感基礎和承諾,竟然也是一場騙局,這就形成了“行騙團夥一路騙,成員之間互相騙”的喜感新聞標題。

但在電影裡我們卻笑不出來,這是一個天大的諷刺,也是詐騙團夥的宿命。

當然,這畢竟還是一部正面積極的電影,所以在這方面不太可能挖得更深,但有這樣的表現,已經很難得了!

回到電影本身,阿海和芳姐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段,其實也算是起到了科普的一種,讓觀眾更多瞭解到詐騙者的心態和手段。其實,這些手段都經不起推敲,只要大家心中沒有貪念,沒有怨憎,大多很難被騙到,只可惜,騙子利用的恰恰是這些。從這個角度而言,《巨額來電》以及片尾的受害者直面鏡頭的紀錄片,也很有警醒的意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