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大氣十條”收官年 環保期末考倒計時

時代週報記者 陳澤秀 潘展虹 發自廣州

作為一家民營鋼企, 位於河北邢臺市的德龍鋼鐵有限公司任務完成情況。

今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目標的收官之年,

也是“水十條”頒佈後的首個年度考核。 還剩最後一個月, 時間緊迫。 環保部門都做了哪些舉措?效果如何?

從督企到督政

楊勝敏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2012年至今, 德龍鋼鐵在環保治理方面累計投入10億多元, 生產每噸鋼的環保運行成本約為180元, 比行業平均值高了近一倍;另一方面, 自2008年以來, 德龍鋼鐵沒有增加產能, 而是減少了100多萬噸產能。 今年德龍鋼鐵又拆除了兩座10平方米豎爐, 削減了污染排放量。

種種舉措也換來了綠色發展和官方認可。 楊勝敏表示, 目前德龍生產的鋼鐵每噸利潤排在全國前三。 鋼鐵廠的排放量不僅達標, 而且遠低於國家標準。 此前, 國家環保部大氣司司長劉炳江參觀德龍鋼鐵後給出了“不虛此行、無愧標杆”的評價。

河北省環保廳、唐山市政府、邯鄲市政府也發文要求各自下轄鋼鐵企業向德龍鋼鐵學習。

今年以來, 政府環保部門或相關企業源源不斷地前往德龍鋼鐵學習經驗。 “今年1-11月, 有近000餘人前來參觀學習, 最多的一天接待了10多個環保考察團。 ”楊勝敏說道。

然而, 並非所有的企業都能如此大手筆地投入環保。 大量不符合產業政策、未辦理相關審批手續, 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散亂汙”企業依然存在。

4月6日起, 環保部從全國抽調5600名環境執法人員, 將對京津冀及周邊傳輸通道“2+26”城市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察, “散亂汙”企業整治是強化督察重點內容之一。

“2+26”城市是指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四省的26個城市,

其單位面積排放強度是全國平均水準的4倍左右, 涉氣排放主要產品產量基本上占全國的30%-40%。 環保部官網顯示, 截至今年11月21日, “2+26”城市已排查涉氣“散亂汙”企業及集群6.2萬餘家。

“從今年9月開始, 河北省已經開展了三輪環境執法檢查, 不僅針對‘散亂汙’等小企業, 還包括央企、上市公司等過去不敢碰的大企業。 ” 河北省環保廳宣教中心主任潘井泉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過去對於環保違法違規企業可能處罰幾萬元至幾十萬元就封頂了, 新環保法頒佈後, 可以採取按日計罰。 “罰款100萬元以上的企業很多, 基本沒有幾十萬元的。 ”

潘井泉認為, 環保治理設施本應該是企業的生產成本之一。 只不過以前環保觀念淡薄、監管不嚴,

導致環保缺失。 現在要實現可持續發展, 就必須通過環境整治, 倒逼企業轉型。

今年8月, 環保部聯合發改委等十部門發佈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 首次提出了量化問責概念, 結合發現問題的數量和環境品質排名, 最高將問責到地市級市委書記。

在此基礎上, 京津冀等地方環保部門量身定制了具體的攻堅方案, 嚴陣以待。 作為大氣污染治理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 今年9月, 河北省專門編制了生態保護責任清單, 詳細列出河北省政府26個相關部門的151項監管職責, 並組成6個督察組, 開展專項督察, 著力解決壓力傳導不夠、責任落實不力的問題。

“以往執法檢查重點是督企,

即檢查企業對環境法律法規遵守的情況。 而專項督察則是督政, 即通過查找企業的問題, 倒追政府相關部門的責任。 ”潘井泉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環境指標只能變好不能變差”

2013年9月, 國務院發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 提出十條措施, 其中明確規定, 到2017年,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PM2.5濃度分別下降25%、20%、15%左右, 其中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除轉載外, 均為時代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協議授權, 禁止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違反上述聲明者, 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 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