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王曉:當好全省精神文明建設排頭兵

黨的十八大以來,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親切關懷下, 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 全市幹部群眾的團結拼搏, 經過8年接續奮鬥, 一磚一瓦地修建起了全國文明城市大廈。

始終堅持“旗幟鮮明講政治”的堅定立場

牢牢把握創城的政治立場, 把堅持党的全面領導貫穿創城工作全過程。 一是提升政治站位。 堅持把“兩個絕對”作為思想方針、政治紀律、組織原則和實踐標準,

使之成為創城工作的最根本要求、最突出主線、最鮮明特色。 二是夯實思想根基。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並制定貫徹措施, 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西寧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三是彰顯信仰力量。 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 建設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讓理想信念明燈在各族群眾心中閃亮。

始終踐行“為誰辛苦為誰甜”的創建宗旨

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 創造美好生活、建設幸福西寧。 一是踐行黨的宗旨。 牢牢把握“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創城真諦, 堅持履職為民的價值立場, 把群眾當作親人和依靠, 努力以辛苦工作換取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二是增進民生福祉。 民生支出占全市財政支出比重達到82.5%, 實施城鎮困難群體精准幫扶,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不斷提高, 2017年35個大中城市生活品質主觀滿意度測評中排名第一。 三是錘煉過硬作風。 以優良黨風引領社風民風,

努力讓創建活動“做的比說的好, 看到的比聽到的好”, 經得起群眾、實踐和歷史的檢驗。

始終堅守“綠色發展當樣板”的成長座標

抓住“生態優先”與“發展率先”兩個關鍵, 全力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 一是強化生態定力。 在全國率先單獨設立市委綠色發展委員會,

抓好綠色決策的“最先一公里”。 關停並轉一批高污染企業, 採取城市“留白”、將甘河工業園6540畝工業用地用於建設“園博園”等措施, 人居環境改善促進了經濟發展, 經濟增速連續兩年多居全國省會城市第2位, 占全省經濟總量達到53.9%, 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接近70%。 二是發展現代產業。 強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積極推進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 努力建設符合西寧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 初步緩解消費需求外溢、輸入性物價波動、產業路徑依賴等難題, 創造和分享更多“綠色福利”。 三是提升城市品質。 實施“西寧藍”“高原綠”“河湖清”建設行動, 空氣品質位居西北省會城市“雙第一”, 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湟水河“清水入城”等措施成效明顯。推行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加快建設“一芯雙城,環狀組團發展”的生態山水城市,城市品位品質品評明顯提升。

始終保持“擼起袖子加油幹”的精神狀態

牢記“好事盡從難處得,成功莫向易處尋”,堅持把“幹”作為最管用一招。一是注重保持城市的日常狀態。堅持從群眾日常生活角度謀劃推進創城工作,在推進依法治理、用好行政手段的同時,使用無人機航拍,啟用交通行為人臉識別系統,實施機械化清洗清掃,開展“不文明行為隨手拍”等活動,狠抓常態監測與隨機檢查,有效解決突出問題。二是注重強化城市的改革功能。啟動實施城鄉規劃和城管體制改革,推行“街巷長制”,在全國率先實施社會治安分級評價機制改革、市縣鄉村四級緊密型一體化醫聯體改革,全國省會城市中行政審批事項最少。三是注重塑造城市的精神風貌。大力弘揚青海精神、西寧精神,持續加強思想、道德、文化等建設,強化移風易俗、法治精神、人文素養,“幹在實處、走在前列”深入人心,向上向善、互助友愛蔚然成風。

始終強化“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工作合力

統籌資源,對接程式,聯結條塊,形成整體合力。一是幹群聯動。堅持幹部帶頭,堅持群眾路線,克服“幹部幹、群眾看”等現象,打贏了共創共建的人民戰爭。二是省市聯動。改革完善創城工作體制機制,建立權責一致、激勵相容、緊密銜接的工作鏈條,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組織動員轄區內各類單位共駐共建、共融共進、共用共聯,形成省市同創、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三是載體聯動。同步推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市創建工作,創造各族群眾都能進得來、融得住、留得下、過得好的社會條件,實現了創城與創建工作的目標相容、手段聯動、家園共建、機制融合。

我們將珍惜榮譽,砥礪奮進,持續鞏固提升創城工作成果,將市創城辦升格並作為單設機構,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10條鄉村旅遊示範帶,建設美麗鄉村,同步提升城鄉文明,全面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著力推動“四個轉變”,奮力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加快建設幸福西寧,堅定不移地沿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

監製 | 劉昌瑛、鄭嶸

責編 | 劉幸海

編輯 | 劉曉婧

湟水河“清水入城”等措施成效明顯。推行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加快建設“一芯雙城,環狀組團發展”的生態山水城市,城市品位品質品評明顯提升。

始終保持“擼起袖子加油幹”的精神狀態

牢記“好事盡從難處得,成功莫向易處尋”,堅持把“幹”作為最管用一招。一是注重保持城市的日常狀態。堅持從群眾日常生活角度謀劃推進創城工作,在推進依法治理、用好行政手段的同時,使用無人機航拍,啟用交通行為人臉識別系統,實施機械化清洗清掃,開展“不文明行為隨手拍”等活動,狠抓常態監測與隨機檢查,有效解決突出問題。二是注重強化城市的改革功能。啟動實施城鄉規劃和城管體制改革,推行“街巷長制”,在全國率先實施社會治安分級評價機制改革、市縣鄉村四級緊密型一體化醫聯體改革,全國省會城市中行政審批事項最少。三是注重塑造城市的精神風貌。大力弘揚青海精神、西寧精神,持續加強思想、道德、文化等建設,強化移風易俗、法治精神、人文素養,“幹在實處、走在前列”深入人心,向上向善、互助友愛蔚然成風。

始終強化“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工作合力

統籌資源,對接程式,聯結條塊,形成整體合力。一是幹群聯動。堅持幹部帶頭,堅持群眾路線,克服“幹部幹、群眾看”等現象,打贏了共創共建的人民戰爭。二是省市聯動。改革完善創城工作體制機制,建立權責一致、激勵相容、緊密銜接的工作鏈條,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組織動員轄區內各類單位共駐共建、共融共進、共用共聯,形成省市同創、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三是載體聯動。同步推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市創建工作,創造各族群眾都能進得來、融得住、留得下、過得好的社會條件,實現了創城與創建工作的目標相容、手段聯動、家園共建、機制融合。

我們將珍惜榮譽,砥礪奮進,持續鞏固提升創城工作成果,將市創城辦升格並作為單設機構,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10條鄉村旅遊示範帶,建設美麗鄉村,同步提升城鄉文明,全面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著力推動“四個轉變”,奮力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加快建設幸福西寧,堅定不移地沿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

監製 | 劉昌瑛、鄭嶸

責編 | 劉幸海

編輯 | 劉曉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