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拉練中,新兵完成“成人禮”

長途拉練育兵魂, 革命精神永傳承。 近日, 天剛朦朦亮, 分散在西南和西北的西部戰區某旅新兵一、二營同步展開長途拉練。 新兵每人負重30斤, 徒步行軍前往各自地區的革命遺址, 進行實地薰陶, 開展靈魂洗禮, 完成授銜後的“成人禮”。

“授銜不等於畢業,只有思想過關才意味著成長為真正的革命軍人。” 新兵不僅要經歷身心磨礪的考驗,更要繼承紅色的英雄血脈,才能真正實現從地方青年到合格軍人的轉變,拿到軍營舞臺的“入場券”。為給新兵貼上“入伍合格”的標籤,該旅組織新兵赴紅色教育基地進行徒步拉練,在政治教育課鑄魂育人的基礎上,利用絲路特有的紅色資源,進行“行走紅色之路,傳承紅色之魂,爭做紅色傳人”的徒步拉練,通過身心磨礪和靈魂洗禮,實現新兵從“肩章授銜”到“精神入伍”的實質轉變,真正邁實“兵之初”第一步。

山城細雨,寒風刺骨,筆者一路跟隨新兵一營,在莊嚴肅穆的歌樂山革命烈士陵園前,新兵們整齊列隊,向殉難烈士敬獻花圈,也重溫那段悲壯而又偉大的歷史瞬間;在紅岩魂革命烈士陳列館,一張張歷史照片、一件件珍貴文物,時刻震撼著官兵的心靈,倒逼新兵們區思索革命先輩捨生忘死的思想根源;在渣滓洞、白公館,蒼松挺立、紅旗獵獵,樹木、桌椅、刑具伴隨著解說員的話語,向新兵們講述著這裡曾經發生過的一切。“天是冷的,心卻是熱的!”新兵李志龍這樣告訴筆者,而這也恰恰是大多數新兵的內心寫照。

在西北荒漠,新兵二營的官兵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進行徒步拉練。此次拉練,他們將拉練作為著眼鍛造新兵鋼鐵意志、錘煉新兵過硬作風、緊貼實戰練兵礪劍的行動。他們將行軍路線選擇在西北荒漠間,將緊急集合、衛生救護、防空襲疏散、防化學武器襲擊等多個訓練科目納入到拉練中,將穿插小動員、鼓舞小活動、行軍小競賽融入到整個拉練中。官兵抵達高金城烈士紀念館紅色景點,他們重溫了西路軍奮戰往事,在重溫誓詞中堅定了革命信念。返回途中新兵還熱情幫助當地村民拯救陷在泥地的麵包車,新兵陳毛說:“雖然感覺很累,但幫助村民卻讓我很自豪。”

在拉練中,無論是山城的冷風刺骨,還是西北大漠黃沙,整體路況較差,特別是山路行進,更是難上加難,而新兵們也同前方的黨員一樣,無論是三公里奔襲,還是負重爬山,士氣不減,作風不降,他們始終喊出了“不拋棄,不放棄”的口號,並贏得附近百姓的點贊。面對行軍路線交通複雜、人群密集、車流量大,由新兵組成尖刀班表現堪稱搶眼,尖刀班一路奔襲,為大部隊引導指航、警戒保護、開闢道路,確保了大部隊的安全快速挺近,同時也鼓舞了部隊士氣。

“感覺腳已經挪不動了,但想想革命先烈吃的苦,看看領導黨員沖在前,我沒有理由放棄。”在家裡儼然小皇帝的韓旭東,將腳中灌進的水倒掉後,腳上血泡清晰可見,但他在簡單處理後,拒絕了醫護車,在戰友陪伴下繼續前行。雖然道路浸滿了水,但新兵們一路上戰歌如雷,一路上激情如火,克服著天氣、地況等不利因素。路途休息,官兵們卸下30餘斤的背囊,卻發現肩上早已破了皮,但眼神卻更加堅毅和從容。

“拉練中,新兵蛋子用他們的行動,證明他們配得上這一拐。”據悉,在此次拉練側重在紅色精神育魂鑄人,實現了“精神授銜”的轉變,讓“兵之初”真正邁出了“成人”的第一步。雖然拉練的疲憊掛在稚嫩的臉頰,但通過身心的磨礪和精神的洗禮,新兵們的眼神更加堅定了,藏族新兵洛桑德勒告訴筆者寫道,“紅色精神和軍人品質已經成為了我心中的紅色圖騰。”

文字:劉家愷 雎心陽 高蕊

攝影:楊植勻 王遠東

本期編審:楊彪

解放軍報社西部戰區分社(微信號:xbzqfs)

本平臺原創內容,轉載請聯繫授權

投稿郵箱:xb@81.cn

“授銜不等於畢業,只有思想過關才意味著成長為真正的革命軍人。” 新兵不僅要經歷身心磨礪的考驗,更要繼承紅色的英雄血脈,才能真正實現從地方青年到合格軍人的轉變,拿到軍營舞臺的“入場券”。為給新兵貼上“入伍合格”的標籤,該旅組織新兵赴紅色教育基地進行徒步拉練,在政治教育課鑄魂育人的基礎上,利用絲路特有的紅色資源,進行“行走紅色之路,傳承紅色之魂,爭做紅色傳人”的徒步拉練,通過身心磨礪和靈魂洗禮,實現新兵從“肩章授銜”到“精神入伍”的實質轉變,真正邁實“兵之初”第一步。

山城細雨,寒風刺骨,筆者一路跟隨新兵一營,在莊嚴肅穆的歌樂山革命烈士陵園前,新兵們整齊列隊,向殉難烈士敬獻花圈,也重溫那段悲壯而又偉大的歷史瞬間;在紅岩魂革命烈士陳列館,一張張歷史照片、一件件珍貴文物,時刻震撼著官兵的心靈,倒逼新兵們區思索革命先輩捨生忘死的思想根源;在渣滓洞、白公館,蒼松挺立、紅旗獵獵,樹木、桌椅、刑具伴隨著解說員的話語,向新兵們講述著這裡曾經發生過的一切。“天是冷的,心卻是熱的!”新兵李志龍這樣告訴筆者,而這也恰恰是大多數新兵的內心寫照。

在西北荒漠,新兵二營的官兵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進行徒步拉練。此次拉練,他們將拉練作為著眼鍛造新兵鋼鐵意志、錘煉新兵過硬作風、緊貼實戰練兵礪劍的行動。他們將行軍路線選擇在西北荒漠間,將緊急集合、衛生救護、防空襲疏散、防化學武器襲擊等多個訓練科目納入到拉練中,將穿插小動員、鼓舞小活動、行軍小競賽融入到整個拉練中。官兵抵達高金城烈士紀念館紅色景點,他們重溫了西路軍奮戰往事,在重溫誓詞中堅定了革命信念。返回途中新兵還熱情幫助當地村民拯救陷在泥地的麵包車,新兵陳毛說:“雖然感覺很累,但幫助村民卻讓我很自豪。”

在拉練中,無論是山城的冷風刺骨,還是西北大漠黃沙,整體路況較差,特別是山路行進,更是難上加難,而新兵們也同前方的黨員一樣,無論是三公里奔襲,還是負重爬山,士氣不減,作風不降,他們始終喊出了“不拋棄,不放棄”的口號,並贏得附近百姓的點贊。面對行軍路線交通複雜、人群密集、車流量大,由新兵組成尖刀班表現堪稱搶眼,尖刀班一路奔襲,為大部隊引導指航、警戒保護、開闢道路,確保了大部隊的安全快速挺近,同時也鼓舞了部隊士氣。

“感覺腳已經挪不動了,但想想革命先烈吃的苦,看看領導黨員沖在前,我沒有理由放棄。”在家裡儼然小皇帝的韓旭東,將腳中灌進的水倒掉後,腳上血泡清晰可見,但他在簡單處理後,拒絕了醫護車,在戰友陪伴下繼續前行。雖然道路浸滿了水,但新兵們一路上戰歌如雷,一路上激情如火,克服著天氣、地況等不利因素。路途休息,官兵們卸下30餘斤的背囊,卻發現肩上早已破了皮,但眼神卻更加堅毅和從容。

“拉練中,新兵蛋子用他們的行動,證明他們配得上這一拐。”據悉,在此次拉練側重在紅色精神育魂鑄人,實現了“精神授銜”的轉變,讓“兵之初”真正邁出了“成人”的第一步。雖然拉練的疲憊掛在稚嫩的臉頰,但通過身心的磨礪和精神的洗禮,新兵們的眼神更加堅定了,藏族新兵洛桑德勒告訴筆者寫道,“紅色精神和軍人品質已經成為了我心中的紅色圖騰。”

文字:劉家愷 雎心陽 高蕊

攝影:楊植勻 王遠東

本期編審:楊彪

解放軍報社西部戰區分社(微信號:xbzqfs)

本平臺原創內容,轉載請聯繫授權

投稿郵箱:xb@81.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