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隱私面單”並非資訊安全“護身符”

快遞實名制的推行和實施, 其目的在於防止危險品、毒品等物件流入快遞市場, 從而維護社會秩序和公民安全。 然而, 快遞實名制猶如一把“雙刃劍”, 雖然具有積極功能, 但也可能引發負面影響。 正因為如此, “隱私面單”的出現, 必然會讓人感覺頗有新意, 但其實可能並不盡如人意。

需要厘清的是, 在整個快遞過程中, 公民的個人資訊是如何洩漏的呢?眾所周知, 由於在快遞單上記載了客戶的個人資訊, 假如快遞員缺乏資訊保護意識或者故意洩漏客戶資訊, 就可能導致資訊洩漏情形的出現。 現實中,

快遞企業員工洩漏客戶資訊的, 往往存在於各個階段, 即便個人資訊可以通過APP隱身, 但快遞員工依然可以隨時掌握。 表面上來看, “隱私面單”隱匿了部分關鍵資訊, 但客戶資訊依然被快遞員工掌握, 一旦快遞員工故意為之, 資訊洩漏只會成為必然。

應該說, 使用“隱私面單”的同時, 一些快遞行業還與員工簽訂保密協議, 確實顯得尤為重要。 但是, 從根本上來看, 解決問題的關鍵卻依然是要重視技術和法律層面的完善。 一方面, 應該從技術層面進行創新完善, 讓“隱私面單”進一步升級, 採取“後臺實名制+前臺隱私化”的方案, 從源頭將使用者資訊資料分離, 堵住任何環節的漏洞。 另一方面, 則有必要加快建立健全統一的個人資訊安全保護法,

通過完善周密的法律制度設計, 確保公民個人資訊得到最大化保護。

不可否認, 保護個人資訊安全面臨重重障礙, “隱私面單”是一種有益嘗試和探索。 與此同時, 則有必要找准問題產生的源頭, 補強技術和法律層面的漏洞, 做到對症下藥, 為公民個人資訊築起安全屏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