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江蘇大學生村官申論範文:城市如何讓生活更美好

以下內容是江蘇大學生村官考試網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申論範文精選“城市如何讓生活更美好”, 供考生參考及學習!

城市如何讓生活更美好

縱覽世界各國城市化進程, 城市建設都帶動了現代化建設, 改善了人民生活。 然而, 相伴而來的空氣污染、交通擁堵等, 也給人民生活增添了困擾。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城鎮化快速推進, 對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帶動作用十分顯著, 但在一些城市也出現了城市病。 城市如何讓生活更美好?從根本上說, 應在充分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科學推進城市建設。

堅持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效益並重。 長期以來, 我國城市建設從屬於經濟建設, 為經濟建設服務。 這在特定歷史背景下有其必要性, 但在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對美好生活有更多期盼的新發展階段, 則應從城市規劃環節開始就牢牢堅持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效益並重,

特別是處理好城市建設與自然、經濟、 歷史傳承之間的關係, 讓城市有活力、有文化、有魅力。 從城市與自然的關係來看, 出現生態問題的癥結在於城市沒有實現綠色發展, 也就談不上美好生活。 從城市與經濟的關係來看, 城市是區域經濟的龍頭, 應著力提升競爭力, 實現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良性互動。 從城市與歷史文化的關係來看, 城市應成為文化傳承發展的平 台和人們有歸屬感、自豪感的棲息地, 尊重歷史傳承, 促進社會進步, 讓城市魅力不斷增值。

建設安全宜居的“彈性城市”。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基本前提是安全。 由 於人口密度大、設施和功能集中, 城市運行機能比較脆弱, 發生災害時受到的損失更大。

我國大多數城市是按照工業化模式建設的, 基礎設施建設相對集中, 增加了城市面臨的風險。 建設“彈性城市”, 是破解城市安全困境的有效途徑。 所謂彈性, 是指有較強的消化吸收外界干擾的能力, 並且遭遇災害後能夠快速恢復原有的結構、特徵和功能。 分散式的能源、通訊、垃圾與汙水處理系統等, 是彈性城市的特徵之一, 也是進入生態文明階段城市建設的趨勢。

以新發展理念提升城市吸引力。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 是發展新階段提升城市競爭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指引。 哪 個城市創新創業環境好、宜居性好、包容性好, 哪個城市就能吸引人才。 能夠吸引人才的城市, 科技、資金、資訊等也會隨之而來。

落實新發展理念, 建設開放創新、包容共用的宜居城市, 有利於更好集聚人才和激發人的創造性。 拿農民工市民化來說, 應努力在戶籍、就業、教育、醫療等方面讓農民工享受與市民同等的待 遇, 做好農民工社保轉移接續工作, 促進機會均等, 提高城市的流動性和包容性。

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國 際上可持續發展水準較高的國家, 大中小城市基本呈正態分佈, 而且分工明確:超大規模城市集聚國際高端生產要素, 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資源配置和商品交換;一般 大型城市和中等城市集聚區域生產要素, 在區域內進行資源配置和商品交換;小城市則集聚周邊農村生產要素, 成為農民、農業的服務基地。

城市的規模不同, 功能定位就不同。 完善城市功能, 既要找准城市各自發展定位, 又要提升協同發展能力。 不應把城市建設片面理解為城市規模擴大, 而應通過建設宜居宜業條件更好的中 小城市和小城鎮來疏解超大城市的人口與功能, 緩解城市病。 城市發展方向應由做大轉向做精、由擴容轉向提質, 持續提升城市宜居品質、服務功能和綜合競爭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