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能將VR變成AR的ZED Mini,只是一款雞肋產品?

基於攝像頭的AR似乎是一個不錯的方案, 色彩表現好、成像更逼真, 如果再克服掉延遲的毛病, 想必會是可以和半透明顯示幕投影方案分庭抗禮。

看上去Camera based AR差不多在VR前面安上了幾個攝像頭和感測器, 就華麗變身成為可AR可VR的奇行種, 那麼我們是不是也能自己動手, 把手中的VR設備變成AR設備呢?

沒錯, 就有這麼一家深度攝像頭公司Stereolabs想你所想, 他們這個月即將發售的ZED Mini攝像機是一個可以把大家手中可能已經在吃灰的Rift、Vive頭顯改裝成為AR的神器。

ZED系列深度攝像頭

深度感測器的類型多樣, 應用到不同的領域時的選擇不同。

IPhone X用結構光短距離識別人臉, 而在採光良好的室外, 紅外感測器就不太靠譜了, 因而無人機常常運用攝像頭結合計算獲取深度資訊。

ARKit和Arcore都採用單目攝像頭VIO, 是基於現有的手機硬體水準無奈的選擇, 仿生人類的雙目攝像頭才更像是一個“健全人”。

2015年, Stereolabs推出的ZED立體相機和軟體套件能讓無人機、機器人和其他機器獲得諸如室內/室外防撞、自動導航和3D測繪的能力。

左右兩個攝像頭獲取兩個並行的高解析度視屏流, 傳輸給連接的PC計算出即時的深度資料。 相比單目方案, 雙目獲取單一位置深度資料容易得多。

克服了單目SLAM中常見的尺度漂移或不定的現象。

除了無人機、機器人需要深度感測器, VR同樣也需要。 為了能夠在空間內自由走動而不碰觸到現實物體, 獲取深度資訊是必要的。

Stereolabs在去年推出了專門為VR頭顯設計的ZED相機。

ZED的設計初衷便是讓VR具備更好的移動性, 自然是要幫助頭顯擺脫和PC之間的連線束縛。

ZED將雙目RGB的信號發送到外部的GPU運算, 原理不變, 依然是根據兩者圖像之間的差異繪製出即時的深度圖, 可探測的深度範圍為0.5-20米, 可以勝任通常的應用場景。

ZED相機的作用是獲取深度資訊,

相機本身是就是由兩顆RGB攝像頭組成, 為什麼不讓用戶直接通過攝像頭看到外面的景象呢?這樣VR不就搖身一變成為AR了嘛。

於是 去年Stereolabs推出了一款名為“Linq”的混合現實頭顯開發套件。

在Linq的內部依然是雙目RGB攝像頭, 可以即時掃描外部環境並提供6方向自由度的動作追蹤。

這款號稱世界第一台消費級MR設備在這一年多裡並沒有掀起太大波瀾,接近1000美元的售價和一直無法解決的延遲問題可能是原因所在。

開發一體機可以,那麼把VR設備改造成AR可不可以呢?不得不承認Stereolabs的腦洞一直挺大的。

今年Stereolabs推出了ZED的縮小版——ZED Mini,尺寸比原版小了兩倍。

通過USB連接到VR,目前相容Vive和Rift頭顯,使用者可以直接透過攝像頭看到前方的景象。

110的視場角比起HoloLens大多了,畫面的刷新速度為60FPS,可探測最遠距離為15米,比起原版的100FPS,20米並不遜色太多。

ZED相機模組還兼具了深度感測器功能,從而不需要Vive的定位基站。

作為對ZED小型化的代價,ZED Mini 720P的畫質顯得比較糙,不過最大的槽點並不在此,而還是延遲——依然繞不過的這個問題。

ZED Mini畢竟只是獨立於VR頭顯本身的外部配件,相比一體化設計的其他基於相機的頭顯,外部插入式的ZED Mini可能更難應付延遲問題。從試用者體驗中也能看出這一點——當使用者走動的時候感受到了明顯的眩暈感,相機拍攝的畫面的速度跟不上視線轉動。Vrvana的TOtem可以將延遲降低到3ms,而ZED Mini暫時無能為力。

另一個問題是,ZED Mini所需要的計算量仍然不小,而目前適配的兩款VR都需要連接PC端使用,對影像處理還是交由PC的強大GPU。如果在未來ZED Mini要適配更多的VR設備,那麼對於設備本身的計算能力要求就會比較苛刻,在深度資料的獲取上消耗太多計算力對其他功能也會產生影響。

ZED Mini不僅不完美,似乎也不具備很好的前景,camera-based AR已經兼具了VR和AR的功能,買一體機就好了,何必再用這樣的搭配方式呢?

ZED Mini更像是一個小玩具,讓已經擁有HTC Vive和Oculus Rift的用戶感受一下不曾經歷過的AR體驗。至於畫質和延遲,349美元無法要求更高了。

這款號稱世界第一台消費級MR設備在這一年多裡並沒有掀起太大波瀾,接近1000美元的售價和一直無法解決的延遲問題可能是原因所在。

開發一體機可以,那麼把VR設備改造成AR可不可以呢?不得不承認Stereolabs的腦洞一直挺大的。

今年Stereolabs推出了ZED的縮小版——ZED Mini,尺寸比原版小了兩倍。

通過USB連接到VR,目前相容Vive和Rift頭顯,使用者可以直接透過攝像頭看到前方的景象。

110的視場角比起HoloLens大多了,畫面的刷新速度為60FPS,可探測最遠距離為15米,比起原版的100FPS,20米並不遜色太多。

ZED相機模組還兼具了深度感測器功能,從而不需要Vive的定位基站。

作為對ZED小型化的代價,ZED Mini 720P的畫質顯得比較糙,不過最大的槽點並不在此,而還是延遲——依然繞不過的這個問題。

ZED Mini畢竟只是獨立於VR頭顯本身的外部配件,相比一體化設計的其他基於相機的頭顯,外部插入式的ZED Mini可能更難應付延遲問題。從試用者體驗中也能看出這一點——當使用者走動的時候感受到了明顯的眩暈感,相機拍攝的畫面的速度跟不上視線轉動。Vrvana的TOtem可以將延遲降低到3ms,而ZED Mini暫時無能為力。

另一個問題是,ZED Mini所需要的計算量仍然不小,而目前適配的兩款VR都需要連接PC端使用,對影像處理還是交由PC的強大GPU。如果在未來ZED Mini要適配更多的VR設備,那麼對於設備本身的計算能力要求就會比較苛刻,在深度資料的獲取上消耗太多計算力對其他功能也會產生影響。

ZED Mini不僅不完美,似乎也不具備很好的前景,camera-based AR已經兼具了VR和AR的功能,買一體機就好了,何必再用這樣的搭配方式呢?

ZED Mini更像是一個小玩具,讓已經擁有HTC Vive和Oculus Rift的用戶感受一下不曾經歷過的AR體驗。至於畫質和延遲,349美元無法要求更高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