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互聯網與金融如何深度融合?這個分論壇說按這六個字來做

當前,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資訊技術廣泛應用于金融領域, 不僅推動我國金融業的服務理念、方式等發生巨大變化, 也不可避免帶來了一些新挑戰。 對此, 業內人士認為應推動互聯網與金融在深度融合中健康發展。 這是記者12月5日在浙江烏鎮召開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與金融”分論壇上瞭解到的。 本次論壇以“金融科技如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為主題, 聚焦“回歸、綠色、共用”, 由中國人民銀行和新華通訊社主辦。

作為一種先進的工具, 互聯網與金融結合帶來了很多好處, 包括促進金融不斷創新、資源高效配置、產品日益豐富、服務有效延伸。 嫁接上互聯網, 金融服務更加綠色、更加普惠。 新華社副社長兼秘書長劉正榮在論壇上表示, 要積極運用互聯網, 更好地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 但同時也要有效防範金融風險。 他強調, 金融的本源是服務實體經濟, 任何違背這一本源的取向都應防範和糾正。 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加強行業監管是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的重要保障。 劉正榮認為, 規範金融資訊在互聯網上的發佈秩序, 是保障金融安全不可或缺的方面。

權威、客觀、及時的金融資訊服務, 以及科學的金融知識傳播, 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金融資訊消費需求, 有利於促進金融安全。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劉國強說, 要把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當作今後工作的主戰場。 他認為, 與互聯網的快速融合, 降低了金融服務成本,

彌補了傳統金融服務模式的短板, 大大增強了金融服務的普惠性, 未來數位資訊技術在發揮普惠金融工作中大有可為。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朱從玖表示, 金融科技已經成為浙江省金融業發展的一個新的標誌, 具體表現為四個方面:一是新興的金融科技企業和傳統的金融機構都取得了非常大的發展。

一批新興的金融科技企業在全省的金融經濟版圖上佔據重要的位置, 傳統的金融行業也在更多地應用金融科技改進業務。 二是省政府注重營造支持金融科技行業發展的環境。 比如杭州市政府打造了西溪谷互聯網金融小鎮, 目前已經有260多家企業入駐。 三是在國際化方面取得進展。 全球金融科技創新博覽大會即將落戶浙江, 而且是永久的, 作為亞洲的一個長期會址。 四是未來仍然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浙江省正在推動大灣區、杭州灣區的建設, 直接推動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 另外, 浙江省在大力發展直接融資, 推動公司上市、上市公司境內外並購重組, 推動資本市場的發展。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表示,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科技才有生命力。在新時代下,金融科技要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應該加強三方面的能力建設:一是注重加強需求適配能力。一方面,金融從業機構要結合自身的發展定位,著力補齊產生的金融服務短板,提高金融供給對實體經濟有效需求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另一方面,要堅持市場導向,充分發揮金融配置資源的樞紐作用,注意運用數位技術提高服務的精准度,將合適的金融服務提供給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二是注重加強風險管控能力。金融從業機構必須做到風險管控安排與產品服務創新同步規劃、同步部署、同步推進,切實築牢資料保護、運行監控、災難恢復等保障防線,使金融科技創新帶來的各類風險始終處於可管、可控、可承受的範圍之內。三是要注重加強創新管理能力。當前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正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金融從業機構應該與時俱進地對治理結構、管理模式、技術合作方式進行適應性調整,逐步地完善金融科技創新,有效地解決當前存在的管理機制問題。

199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莫里斯發表了主旨演講。他表示,技術和資金都是保證經濟安全運行的必要要素。金融的支持可以來自於政府,也可以來自於外部投資。但是投資越大,風險也就越大,一個好的做法就是把一些大的投資改成小額,信息技術為這種分享和分割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於是就有了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很有激勵性,推動大家去做貸款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利。有時獲利的目的是好的,但是方法並不一定好。2008年的金融危機就對全球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亞洲的一些國家批評西方的銀行,認為金融危機是由銀行導致的。確實,銀行做了很多事情,並不違法,是在合理的法律法規政策之下進行的,但是政府的服務和監管方式有沒有到位呢?莫里斯認為這就需要像中國這樣的機制來進行監管。

螞蟻金服集團董事長彭蕾認為,科技金融是推動更平衡、更充分發展的最佳路徑。今天70%的貧困人口都有手機,科技金融讓這樣的普惠服務可以觸手可及。如何把握這難得的歷史性世界性的機遇,彭蕾從3個層面進行了剖析。從行業發展看,多大程度上具備甄別風險、保護消費者的能力是區分企業好壞和行業成熟度的關鍵標準;從商業環境上看,除了普及技術和基礎設施外,建立以用戶為核心、鼓勵外部准入和競爭的環境,是推動數位技術應用最好的驅動力;從制度環境看,以風險為本,建立有序競爭、扶優限劣的發展環境,既要堅決打擊互聯網金融犯罪,杜絕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應支援鼓勵服務實體經濟、惠及百姓的金融科技創新,並向全球推廣中國經驗。她表示,中國的金融科技無論從規模、普惠度、豐富度,和實體經濟的結合模式,都走在了世界前列。要把握數字金融發展的紅利,共同讓數位技術、數字金融為全世界人們帶來更好的福祉。

編輯:江英華

推動資本市場的發展。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表示,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科技才有生命力。在新時代下,金融科技要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應該加強三方面的能力建設:一是注重加強需求適配能力。一方面,金融從業機構要結合自身的發展定位,著力補齊產生的金融服務短板,提高金融供給對實體經濟有效需求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另一方面,要堅持市場導向,充分發揮金融配置資源的樞紐作用,注意運用數位技術提高服務的精准度,將合適的金融服務提供給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二是注重加強風險管控能力。金融從業機構必須做到風險管控安排與產品服務創新同步規劃、同步部署、同步推進,切實築牢資料保護、運行監控、災難恢復等保障防線,使金融科技創新帶來的各類風險始終處於可管、可控、可承受的範圍之內。三是要注重加強創新管理能力。當前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正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金融從業機構應該與時俱進地對治理結構、管理模式、技術合作方式進行適應性調整,逐步地完善金融科技創新,有效地解決當前存在的管理機制問題。

199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莫里斯發表了主旨演講。他表示,技術和資金都是保證經濟安全運行的必要要素。金融的支持可以來自於政府,也可以來自於外部投資。但是投資越大,風險也就越大,一個好的做法就是把一些大的投資改成小額,信息技術為這種分享和分割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於是就有了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很有激勵性,推動大家去做貸款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利。有時獲利的目的是好的,但是方法並不一定好。2008年的金融危機就對全球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亞洲的一些國家批評西方的銀行,認為金融危機是由銀行導致的。確實,銀行做了很多事情,並不違法,是在合理的法律法規政策之下進行的,但是政府的服務和監管方式有沒有到位呢?莫里斯認為這就需要像中國這樣的機制來進行監管。

螞蟻金服集團董事長彭蕾認為,科技金融是推動更平衡、更充分發展的最佳路徑。今天70%的貧困人口都有手機,科技金融讓這樣的普惠服務可以觸手可及。如何把握這難得的歷史性世界性的機遇,彭蕾從3個層面進行了剖析。從行業發展看,多大程度上具備甄別風險、保護消費者的能力是區分企業好壞和行業成熟度的關鍵標準;從商業環境上看,除了普及技術和基礎設施外,建立以用戶為核心、鼓勵外部准入和競爭的環境,是推動數位技術應用最好的驅動力;從制度環境看,以風險為本,建立有序競爭、扶優限劣的發展環境,既要堅決打擊互聯網金融犯罪,杜絕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應支援鼓勵服務實體經濟、惠及百姓的金融科技創新,並向全球推廣中國經驗。她表示,中國的金融科技無論從規模、普惠度、豐富度,和實體經濟的結合模式,都走在了世界前列。要把握數字金融發展的紅利,共同讓數位技術、數字金融為全世界人們帶來更好的福祉。

編輯:江英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