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鄭先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普遍安全世界”的思想真諦

黨的十九大呼籲, 各國人民同心協力,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12月1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開幕式上發表題為《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講話, 全面闡述了建設“一個遠離恐懼、普遍安全的世界”“一個遠離貧困、共同繁榮的世界”“一個遠離封閉 、開放包容的世界”和“一個山清水秀、清潔美麗的世界”構成的“美好的世界”。 這一主張已寫入12月3日發佈的《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北京倡議》, 並成為凝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力量和智慧。

而“普遍安全世界”被置於建設“美好的世界”的首位, 已成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內核。 那麼, “普遍安全世界”理念是如何形成的?其中蘊含著怎樣的中國智慧?這裡, 我們循著時空順序, 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中探尋人類命運共同體“普遍安全世界”思想真諦。

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講, “普遍安全世界”的理念源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和亞洲安全觀。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201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提出的。 這一安全觀既重視外部安全, 又重視內部安全, 對內求發展、求變革、求穩定、建設平安中國,

對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贏、建設和諧世界;既重視國土安全, 又重視國民安全, 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 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真正夯實國家安全的群眾基礎;既重視傳統安全, 又重視非傳統安全, 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資訊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於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既重視發展問題, 又重視安全問題, 發展是安全的基礎, 安全是發展的條件, 富國才能強兵, 強兵才能衛國;既重視自身安全, 又重視共同安全, 打造命運共同體, 推動各方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 本質上, 這是一種以人民安全為宗旨,
以政治安全為根本, 以經濟安全為基礎, 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 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的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亞洲安全觀是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上提出的。 這一安全觀積極宣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 創新安全理念, 搭建地區安全和合作新架構, 努力走出一條共建、共用、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

這裡的“共同安全”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個國家安全, 構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 “共同安全”強調安全應該是普遍的、平等的和包容的。 “普遍”意味著不能一個國家安全而其他國家不安全, 一部分國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國家不安全, 更不能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平等”意味著各國都有平等參與地區安全事務的權利,

也都有維護地區安全的責任;“包容”意味著應該把亞洲多樣性和各國的差異性轉化為促進地區安全合作的活力和動力, 恪守尊重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互不干涉內政等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 尊重並照顧各方合理安全關切。

這裡的“綜合安全”就是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 這要求既要著力解決當前突出的地區安全問題, 又要求統籌謀劃如何應對各類潛在的安全威脅。

這裡的“合作安全”就是要通過對話合作, 促進各國和本地區安全。 這既要求通過坦誠深入的對話溝通,

增進戰略互信, 減少相互猜疑, 求同化異、和睦相處, 又要求著眼各國共同安全利益, 從低敏感領域入手, 積極培育合作應對安全挑戰的意識, 不斷擴大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 以合作謀和平、以合作促安全, 更要求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反對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

這裡的“可持續安全”就是要發展和安全並重以實現持久安全。 它強調發展是安全的基礎, 安全是發展的條件;發展就是最大安全, 也是解決地區安全問題的“總鑰匙”。 這就要求聚焦發展主題, 積極改善民生, 縮小貧富差距, 不斷夯實安全的根基, 以可持續發展促進可持續安全。

作為我國總體國家安全觀的一種延伸, 亞洲安全觀開始在區域層面宣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需的“普遍安全”的理念。 與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開始在全球層面宣導構建“普遍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全球安全治理貢獻“中國方案”。早在2014年3月,在荷蘭海牙舉行的第三屆核安全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介紹中國核安全措施和成就時,闡述了中國關於發展和安全並重、權利和義務並重、自主和協作並重、治標和治本並重的核安全觀,呼籲國際社會攜手合作,實現核能持久安全和發展。這種“核安全觀”包括:發展和安全並重,以確保安全為前提發展核能事業;權利和義務並重,以尊重各國權益為基礎推進國際核安全進程;自主和協作並重,以互利共贏為途徑尋求普遍核安全;治標和治本並重,以消除根源為目標全面推進核安全。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出席第四屆核安全峰會上提出構建一個公平、合作、共贏的國際核安全體系的主張。為實現這一遠大目標,他進一步提出“四個強化”,包括:強化政治投入,把握標本兼治方向;強化國家責任,構築嚴密持久防線;強化國際合作,推動協調並進勢頭;強化核安全文化,營造共建共用氛圍。

在這些“中國方案”中,亞洲安全觀開始將在全球範圍內傳播。2015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發表講話強調,要摒棄一切形式的冷戰思維,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的新觀念;要堅持多邊主義,不搞單邊主義;要奉行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為此,他提出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亦即要在國際和區域層面建設全球夥伴關係,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這既要求大國之間相處,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又要求大國與小國相處,要平等相待,踐行正確義利觀,義利相兼,義重於利。2017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召開的國際刑警組織第八十六屆全體大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明確提出構建普遍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四點主張”,包括堅持合作共建,實現持久安全;堅持改革創新,實現共同治理;堅持法治精神,實現公平正義;堅持互利共贏,實現平衡普惠。這些“中國主張”為推動全球安全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發展指明了路徑。至此,人類命運共同體“普遍安全”的內核完全形成。

綜上所述,中國關於加強全球安全治理、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重要主張,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意願和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趨勢。這些主張充分體現了我們與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普遍安全的美好世界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具有豐富深刻的時代內容,包括在目標上,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和共同繁榮的世界,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用的安全格局;在理念上,要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和可持續的安全觀;在原則上,要講規則,講規矩,各國應切實維護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為基石的現行軍控和防擴散體系的權威性和有效性,不能採取雙重標準和選擇性做法;在機制上,要秉持多邊主義,支持聯合國發揮核心作用,完善多層次的全球安全治理機制,穩定大國合作框架,在“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基礎上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加強溝通協作,主動管控分歧,實現共同安全。這些重要主張為加強全球安全治理指明了正確方向和現實路徑,確定了全球安全治理的“路線圖”,已經必將繼續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作者系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與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開始在全球層面宣導構建“普遍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全球安全治理貢獻“中國方案”。早在2014年3月,在荷蘭海牙舉行的第三屆核安全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介紹中國核安全措施和成就時,闡述了中國關於發展和安全並重、權利和義務並重、自主和協作並重、治標和治本並重的核安全觀,呼籲國際社會攜手合作,實現核能持久安全和發展。這種“核安全觀”包括:發展和安全並重,以確保安全為前提發展核能事業;權利和義務並重,以尊重各國權益為基礎推進國際核安全進程;自主和協作並重,以互利共贏為途徑尋求普遍核安全;治標和治本並重,以消除根源為目標全面推進核安全。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出席第四屆核安全峰會上提出構建一個公平、合作、共贏的國際核安全體系的主張。為實現這一遠大目標,他進一步提出“四個強化”,包括:強化政治投入,把握標本兼治方向;強化國家責任,構築嚴密持久防線;強化國際合作,推動協調並進勢頭;強化核安全文化,營造共建共用氛圍。

在這些“中國方案”中,亞洲安全觀開始將在全球範圍內傳播。2015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發表講話強調,要摒棄一切形式的冷戰思維,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的新觀念;要堅持多邊主義,不搞單邊主義;要奉行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為此,他提出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亦即要在國際和區域層面建設全球夥伴關係,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這既要求大國之間相處,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又要求大國與小國相處,要平等相待,踐行正確義利觀,義利相兼,義重於利。2017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召開的國際刑警組織第八十六屆全體大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明確提出構建普遍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四點主張”,包括堅持合作共建,實現持久安全;堅持改革創新,實現共同治理;堅持法治精神,實現公平正義;堅持互利共贏,實現平衡普惠。這些“中國主張”為推動全球安全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發展指明了路徑。至此,人類命運共同體“普遍安全”的內核完全形成。

綜上所述,中國關於加強全球安全治理、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重要主張,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意願和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趨勢。這些主張充分體現了我們與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普遍安全的美好世界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具有豐富深刻的時代內容,包括在目標上,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和共同繁榮的世界,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用的安全格局;在理念上,要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和可持續的安全觀;在原則上,要講規則,講規矩,各國應切實維護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為基石的現行軍控和防擴散體系的權威性和有效性,不能採取雙重標準和選擇性做法;在機制上,要秉持多邊主義,支持聯合國發揮核心作用,完善多層次的全球安全治理機制,穩定大國合作框架,在“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基礎上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加強溝通協作,主動管控分歧,實現共同安全。這些重要主張為加強全球安全治理指明了正確方向和現實路徑,確定了全球安全治理的“路線圖”,已經必將繼續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作者系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