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疼!寒冬,紫砂壺居然驚裂了

這幾天, 全國範圍大面積降溫, 有壺友特別是咱北方的老少爺們兒, 在天冷的時候可能會遇到這樣的“事故現場”。

冬天的大清早, 剛想泡壺熱茶洗洗肺腑之間隔夜的悶氣, 熱水才一碰到壺, 便“吱”的一聲出現了驚裂, 此刻心拔涼拔涼的, 比外面氣溫還低。 如果還是自己使用習慣的愛壺, 那真的要吐一口老血了。

說說驚裂的原理吧, 通俗點兒, 就是一個材料硬度高的物體受熱不均, 這部分冷, 那部分熱, 或者局部驟熱驟冷, 搞得它無所適從, 內心OS:“我勒個去, 一會兒燙死一會兒凍死, 這是上刑呐!老子不幹了, 老子要開裂自盡!”

零零後的小盆友估計沒有這樣的生活經驗, 但使用過熱水瓶的小夥伴們都知道, 在冬天, 若是將用冷水洗淨的暖瓶立刻灌進開水,

暖瓶的玻璃內膽便會“砰”的一地狼藉, 這也叫驚裂。

紫砂壺驚裂的原因主要有五種。

一是在低溫的環境下, “前戲”沒有做足, 不講究預熱。 泡茶前一定要讓壺有個適應的過程, 可以先往壺內注入一半的清水, 然後再注入開水至壺滿,

蓋上壺蓋, 輕輕搖晃幾下再倒出來, 讓壺壁受熱均勻, 做個熱身運動, 接著就可以正常沖泡了。

二是紫砂壺本身存在不為人所察覺的“暗傷”, 也有可能演變為日後驚裂的“蟻穴之患”。

平時使用時粗手笨腳, 動不動就磕磕碰碰, 留下“傷痕”, 肉眼看不清楚, 起初不以為意,

但一旦遇到環境溫度和水溫相差過大時, 壺就會撂挑子不幹了。

三是工藝不到位。 在壺嘴、壺把、壺鈕等各個連接處, 所用的稀泥過少或者是明針把某個部位的泥刮薄了, 那麼在燒制的過程中這些連接處就會變得很脆弱。

如果燒制時逃過了裂開這一關, 使用時驚裂的可能性也很大。

四是特殊的泥料、壺型,最典型的就是朱泥壺了,燒制時壺身收縮比較大,溫度較其他泥料偏低,再加上氣孔透氣性低,在溫差發生急劇變故時沒有多餘的氣孔來緩衝瞬間的變化,因此較其他泥料更容易驚裂。

另外,薄胎壺、某些壺壁厚薄差異較大的花器,在使用時也應該特別注意。

五是進窯燒制前經歷了大溫差,凍過的坯入窯燒制,最容易出現這種問題。

綜上,要是一把壺的預熱做好了,且非薄胎、非朱泥,卻還是出現了驚裂的現象,就應該反思是不是自個兒太毛手毛腳,要是這一點也排除了,就可以找壺商好好說道說道了。

凡事有備無患,及早弄清了個中要害,咱的壺才能最大限度安然的度過寒冬不是?

© 版權聲明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在此不作商業用途,僅作文化交流,特此聲明!

❤每天都有超值名家紫砂作品等你圍觀,請關注微信公眾號:zishachina

使用時驚裂的可能性也很大。

四是特殊的泥料、壺型,最典型的就是朱泥壺了,燒制時壺身收縮比較大,溫度較其他泥料偏低,再加上氣孔透氣性低,在溫差發生急劇變故時沒有多餘的氣孔來緩衝瞬間的變化,因此較其他泥料更容易驚裂。

另外,薄胎壺、某些壺壁厚薄差異較大的花器,在使用時也應該特別注意。

五是進窯燒制前經歷了大溫差,凍過的坯入窯燒制,最容易出現這種問題。

綜上,要是一把壺的預熱做好了,且非薄胎、非朱泥,卻還是出現了驚裂的現象,就應該反思是不是自個兒太毛手毛腳,要是這一點也排除了,就可以找壺商好好說道說道了。

凡事有備無患,及早弄清了個中要害,咱的壺才能最大限度安然的度過寒冬不是?

© 版權聲明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在此不作商業用途,僅作文化交流,特此聲明!

❤每天都有超值名家紫砂作品等你圍觀,請關注微信公眾號:zishachina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