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國乒曾經吃過大苦頭!傳統技術被逼入死角,慘遭老外剃光頭吊打!

之前的文章我已經提到了, 乒乓球直板打法因為推擋握拍的原因, 無法製造上旋球進攻, 因而也難以勝任日漸發展的弧圈球時代。

而國乒的直板老世界冠軍們一直試圖通過改變其它動力要素來彌補這個缺陷, 比如莊則棟試圖用彈擊增加回球速度, 郗恩庭等人通過苦練手臂來增加推球力量, 終究還是無法解決旋轉不足的問題。

1988年漢城奧運會, 中國乒乓球男隊無一人晉級前四, 其中帶頭的兩位絕對主力, 正是直板正膠世界單打冠軍江嘉良、陳龍燦。 到1989年第四十屆世乒賽團體賽, 男隊更是慘遭瑞典人吊打, 被5-0剃了個光頭, 男單冠亞軍也全部讓瑞典人包攬。

在這樣的慘敗情況下, 無數直板正膠的教練員、運動員出現了“急病亂投醫”的表現, 很武斷地徹底放棄了傳統的直板正膠, 轉而改行打直板反膠。 然而這種臨時抱佛腳的行為幾乎沒有收穫任何回報:

一方面, 臨時換膠皮本來就是兵家之大忌, 郗恩庭、郭躍華能改好, 那是時代的機遇+個人的天賦, 一般人哪有這麼好的條件?

另一方面, 中國隊自郭躍華之後, 直板反膠又停滯了6年多時間, 相關的研究根本跟不上, 大家只知道反膠比正膠更能製造旋轉,

更能適應弧圈時代的相持要求。 問題是, 怎麼個製造旋轉法?怎麼才能與橫板進行相持?幾乎沒什麼人能摸清頭腦——哪怕是後來叱吒風雲的馬琳, 我們也可以明顯看到:他一退台, 動作就開始變形, 尤其是正手, 失去了正常的拉弧圈動作, 變成了往上“拔”球了。

讓直板走向中遠台的任務, 並沒有在馬琳這一代完成。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直板反膠仍然是直板, 當時的這種打法仍然是依靠推擋作為基本反手相持手段。 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只能說:反膠推擋有時候還不如正膠!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 反膠比正膠最大的優勢就在於能製造旋轉, 但是推擋本身就是無旋轉或者弱旋轉技術, 所以用反膠的優勢就發揮不出來。

其次, 直板推擋比橫板反手的優勢就在於快——橫板反手動作本身就大些, 所以啟動時間也更多, 另外對中間位來球的應付也更快速, 而正膠在撞擊球後製造的速度本身就比大部分反膠要快, 因此兩個快結合在一起, 才能發揮出推擋的優勢, 換反膠的話, 這個優勢就會縮小很多。

最後, 推擋要用一個基本動作面對各種不同速度、力量、旋轉的來球, 在這種情況下, 作為顆粒膠的正膠具備不吃轉的性能, 明顯比反膠更適合。

至於說退台反膠比正膠好?請問,直板退台了難道還能用推擋嗎?

不過你別說,還真有人將推擋面改造出了退台技術,但效果的話……這些特殊案例不影響直板整體的技術發展趨勢,我以後有機會再說。

總而言之就是,正膠改反膠,絕不是解決直板反手問題的根本辦法,甚至我們可以說這是得不償失的一種手段。那麼怎樣做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答案很明確,那就是:讓直板的反手也能製造出強烈上旋球出來!

可是推擋做不到啊!

那麼,就用別的辦法!

很多人反思上世界80年代末中國乒乓球直板正膠的改革,都表示非常遺憾和批判:太急功近利了!一瞬間無數優秀正膠選手改成了反膠,但卻完全不懂改了之後該怎麼適應,結果毀掉了很多好苗子,這個教訓不得不讓人深思啊!

然而諷刺的是,在這一輪徹底否定直板正膠打法的潮流之後,第一個在國際賽場上改造反手技術成功、並且獲得了奧運會世錦賽無上榮耀的直板選手,恰恰是一位堅持了正膠打法的人。

他的名字,大家現在都已十分熟悉。

那就是——劉國梁。

這些,我們下一節再說。

原標題:《乒壇二十四年(158):直板反手——從莊則棟到馬琳(3)》

至於說退台反膠比正膠好?請問,直板退台了難道還能用推擋嗎?

不過你別說,還真有人將推擋面改造出了退台技術,但效果的話……這些特殊案例不影響直板整體的技術發展趨勢,我以後有機會再說。

總而言之就是,正膠改反膠,絕不是解決直板反手問題的根本辦法,甚至我們可以說這是得不償失的一種手段。那麼怎樣做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答案很明確,那就是:讓直板的反手也能製造出強烈上旋球出來!

可是推擋做不到啊!

那麼,就用別的辦法!

很多人反思上世界80年代末中國乒乓球直板正膠的改革,都表示非常遺憾和批判:太急功近利了!一瞬間無數優秀正膠選手改成了反膠,但卻完全不懂改了之後該怎麼適應,結果毀掉了很多好苗子,這個教訓不得不讓人深思啊!

然而諷刺的是,在這一輪徹底否定直板正膠打法的潮流之後,第一個在國際賽場上改造反手技術成功、並且獲得了奧運會世錦賽無上榮耀的直板選手,恰恰是一位堅持了正膠打法的人。

他的名字,大家現在都已十分熟悉。

那就是——劉國梁。

這些,我們下一節再說。

原標題:《乒壇二十四年(158):直板反手——從莊則棟到馬琳(3)》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