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民生獲得感,讓群眾擁有摸得著的幸福

“住進新房子過上好日子, 娶上新娘子早生好兒子”, 橫批“永遠銘記黨的恩情”。 今年2月, 省民政廳扶貧工作組在達州萬源市開展脫貧攻堅督導時, 在該市茶婭鄉老窪坪村異地搬遷戶周修菊的家門口, 一副對聯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月12日 四川日報)

實際上, 像周修菊一家有滿滿民生獲得感的普通群眾還有很多。 近年來,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生建設, 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連續4年在65%左右。 2011年至2016年, 省本級財政投入民政資金達170億元, 今年將投入36億元。

民生是什麼?“民生”就是老百姓的基本生計,

所謂“民生在勤, 勤則不匱”。 孫中山先生對民生有過精闢的解釋, 他認為“民生就是人們的生活——社會的生活, 國民的生計, 群眾的生命”, “民生是政治的中心, 是經濟的中心和種種歷史活動的中心”。

現代社會, 民生更多是指民眾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狀態, 以及民眾的基本發展機會、基本發展能力和基本權益保護的狀況。 因而, 民生獲得感不僅經濟問題、社會問題, 更是政治問題。

民生獲得感的熱點延伸到哪裡, 民生工作的觸點就拓展到哪裡, 大到涉及千家萬戶的北城改造、城鄉環境治理, 小到農村學生免費營養餐、社區愛心超市建設, 覆蓋了廣大市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回首“十二五”, 四川省委、省政府始終把為各族群眾謀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醫療、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等問題入手, 加大民生改善, 著力攻堅克難。 一項又一項民生新政破浪前行, 一件又一件民生實事落地生根, 一幅幅民生圖景溫暖著百姓的心坎。

民生獲得感檢驗著民生保障的含金量。 群眾對醫療、住房、教育、環境等還有不滿意的地方, 如何積極回應人民熱盼, 是新時期民生建設的重要課題。 要讓群眾的“獲得感”看得見、摸得著, 就要繼續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和品質提升、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加大環境保護力度……讓人民群眾在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 都能體會到實實在在的提升, 共同分享改革成果, 不斷增強發展信心。

(文/蔣文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