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著重事前聽證 源頭治理信訪隱患

安徽省碭山縣:

今年以來, 安徽碭山縣通過分類分級、多元參與、規範實施事前聽證, 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了信訪問題的發生, 信訪量逐步下降, 在探索實施事前聽證、源頭治理信訪隱患方面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子。

一、明確事前聽證範圍

主要包括三類:一是重大決策類。 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 比如舊村改造、土地承包經營、土地徵收補償、整修道路設施、公益事業建設、集體資產資源處置。 二是群眾訴求類。 針對群眾提出的有關改善民生的意見建議, 或者反映由於鎮村某項工作開展導致自身利益受損的情況。

三是矛盾糾紛類。 既包括鄰里糾紛、婚姻糾紛、贍養糾紛、繼承糾紛、家庭析產糾紛、債權債務糾紛等私人糾紛, 也包括村民與村集體之間的財務、土地糾紛等。

二、規範事前聽證程式

程式設置“陳述、舉證、質證、辯論、調解、形成聽證結論”六個環節, 由聽證員與村幹部就相關事項進行充分討論, 聽證結束時聽證員逐一提出評議意見, 由聽證主持人綜合評議情況形成聽證結論。 聽證員三分之二以上提出統一意見的, 進入決策程式, 否則重新考慮研究。

在具體操作層面, 區分為村、鎮、縣三級, 情況簡單的村級事務或者一般矛盾糾紛, 由村“兩委”負責, 在村級說理室聽證, 簡化程式, 靈活處理;對情況較為複雜、涉及面較廣的村級事務或重大矛盾糾紛,

由鎮參與;對情況特別複雜、有可能引發聚集上訪的決策事項或者疑難複雜矛盾糾紛, 由縣信訪局和有關職能部門參與, 聯合開展聽證。 同時, 聽證現場配備執法記錄儀, 對聽證過程全程錄影, 督促各級規範開展事前聽證。

三 、提升事前聽證實效

一是強化聽證員隊伍的廣泛代表性。 通過民主推薦、擇優選聘等方式, 以村為單位, 建立相對固定的聽證員庫, 包括村民代表、“兩代表一委員”、“五老”人員、人民調解員等。

二是積極吸收法律專業人士參與。 選聘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或者法律顧問等擔任聽證員或者聽證主持人, 提供法律建議, 防止出現違反法律的問題。

三是組織黨員群眾代表列席。

提前公佈聽證時間和地點, 鼓勵黨員群眾列席, 保障群眾的知情權、監督權、確保聽證過程公開透明。

四、用好事前聽證成果

對聽證過程中達成調解協定的, 及時督促當事雙方履行調解協議, 必要時經人民調解程式申請司法確認, 使調解協議具備法律效力;對聽證過程中未達成調解協定的, 納入信訪隱患網格化管理, 主動回訪, 全力減少信訪隱患;對經過多次聽證仍未通過的, 安排縣級或鎮級領導幹部深入社區或村接訪下訪, 與黨員群眾面對面交流, 推動化解矛盾, 切實把群眾吸附在當地, 把不穩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

今年以來, 碭山縣各級組織事前聽證會120餘次, 預防信訪隱患130餘起。 總體來看, 探索實施事前聽證,

主要取得了三個方面的成效;

(一)變“被動應付”為“超前預防”, 築牢穩定的第一道防線。 實施事前聽證, 抓早抓小抓苗頭, 實現了在最早的環節和最低的層級用最小的成本解決最大的問題, 增強了做好信訪工作的前瞻性和預見性, 牢牢把握穩定工作的主動權。 碭城鎮棚戶區改造工程涉及8個社區、1900多戶、近5000名群眾, 情況十分複雜, 群眾易攀比、利益紛爭大、矛盾隱患多, 面臨較大的信訪壓力, 街道通過多次召開不同層面的聽證會, 反復徵求群眾意見, 對評估數量、價值認定, 兌換比例、事終結算等四輪公示, 根據群眾意見修改完善有關方案, 切實保障了群眾利益, 棚戶區改造項目拆遷17余萬平方米, 沒有發生一起重大惡性信訪問題。

(二)變“冷眼旁觀”為“置身其中”, 激發群眾參與民主管理的熱情。 實施事前聽證, 打破了以往縣、鎮和村三級“單打獨鬥”“關起門來做工作”的局面, 發動群眾、依靠群眾, 由群眾去做群眾的工作, 使群眾由以往重大決策的“局外人”變成了“調解員”, 極大地調動了基層群眾參與民主管理和公共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周寨鎮湯樓村集體土地被個別村民長期佔用, 群眾意見很大, 前幾屆村“兩委”因種種原因未能追回。 今年專門為此召開聽證會, 由村民代表擔任的聽證員一致認為應當堅決收回被占土地, 並在聽證會上積極出謀劃策, 有的聽證員在會後主動向村民宣傳、爭取人心、營造輿論, 有的還到占地家裡做工作, 最終村裡收回了被占土地, 改造為村民休閒健身區。基層幹部說:“以前幹事都是‘指揮群眾幹’,容易出力不賺好,‘惹得一身嫌’,現在變成‘圍著群眾意願幹’,使群眾更理解幹部,幹部更貼近群眾”。

(三)變“封閉運作”為“民主協商”,提高了基層社會治理水準。實施事前聽證,搭建多方參與、平等對話的平臺,讓廣大群眾參與進來,特別是把一些處於“對立面”的群眾、有過上訪經歷的人員吸收進來,變“背靠背”為“面對面”,有理當場辯、是非大家評,體現了“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協商民主理念,打造了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由於歷史原因,西南門村不少養殖場所都建在黃河故道禁養區。今年根據上級環境保護突出問題綜合整治部署要求,該村計畫對禁養區10餘處養殖場所進行關停取締,對限養區30餘處養殖場所進行整改。聽說要關停取締養殖場所,一些養殖戶情緒激動,揚言要集體上訪。碭城鎮便以村為單位召開聽證會,讓揚言上訪者擔任聽證員,村幹部詳細介紹有關方案並接受質詢,面對面溝通商議,最終形成了各方均能接受的方案,為有關工作順利推進提供了保障。一位元需要拆除養殖場所的養殖戶說:“村幹部找咱去開會評理,心裡就不那麼生氣了。再看到大家對污染都很有看法,街道也充分考慮我們提的意見,大家一塊想辦法,給找到了新的場所,我們也沒什麼好抱怨的了。”(碭山縣信訪局)

改造為村民休閒健身區。基層幹部說:“以前幹事都是‘指揮群眾幹’,容易出力不賺好,‘惹得一身嫌’,現在變成‘圍著群眾意願幹’,使群眾更理解幹部,幹部更貼近群眾”。

(三)變“封閉運作”為“民主協商”,提高了基層社會治理水準。實施事前聽證,搭建多方參與、平等對話的平臺,讓廣大群眾參與進來,特別是把一些處於“對立面”的群眾、有過上訪經歷的人員吸收進來,變“背靠背”為“面對面”,有理當場辯、是非大家評,體現了“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協商民主理念,打造了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由於歷史原因,西南門村不少養殖場所都建在黃河故道禁養區。今年根據上級環境保護突出問題綜合整治部署要求,該村計畫對禁養區10餘處養殖場所進行關停取締,對限養區30餘處養殖場所進行整改。聽說要關停取締養殖場所,一些養殖戶情緒激動,揚言要集體上訪。碭城鎮便以村為單位召開聽證會,讓揚言上訪者擔任聽證員,村幹部詳細介紹有關方案並接受質詢,面對面溝通商議,最終形成了各方均能接受的方案,為有關工作順利推進提供了保障。一位元需要拆除養殖場所的養殖戶說:“村幹部找咱去開會評理,心裡就不那麼生氣了。再看到大家對污染都很有看法,街道也充分考慮我們提的意見,大家一塊想辦法,給找到了新的場所,我們也沒什麼好抱怨的了。”(碭山縣信訪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