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曉松炮轟清華學霸,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高曉松“炮轟”清華學霸的視頻在當時轟動不小。

​梁植是清華博士在校生, 也是清華風雲人物, 在各種電視節目和清華校園裡都有出色的表現。

但在最近參加高曉松、蔡康永、馬東做評委的一檔電視節目時, 他表達了他的迷茫:擁有法律本科、金融碩士、新聞傳播博士三項清華學歷, 梁同學很困惑, 他不知道自己畢業後該去做什麼工作。

​梁植在節目現場向評委請教, 當場遭到清華學長高曉松的駁斥:“一沒有胸懷天下, 二沒有問自己能為改變這個社會做些什麼, 卻問我們該找什麼工作, 你覺得愧不愧對清華十多年的教育?”

他算是沒有學習思維方式的典型代表。

​1917年, 蔡元培在北大校長的就職演說上說:“大學不是販賣畢業的機關, 也不是灌輸固定知識的機關, 而是研究學理的機關。 ”

那個年代, 重才氣輕學歷, 學者多傲骨, 學術多自由。 對學問尊敬, 對知識敬畏。

​哈佛女校長:走出去瞭解整個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

一句“我不是什麼哈佛的女校長, 我就是哈佛的校長”, 讓人們記住了哈佛三百多年唯一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

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 我們到底為什麼一定要走出去,

看這個世界。

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 絕對不僅僅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 語言只是一種工具, 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 他國的人文與生活。 當我們看到的世界大了, 才能更加寬容, 才能更加坦蕩。 實際上, 接受彼此的不同, 尊重相互的差異已經成為“瞭解世界”的重點。

​教育不教知識和技能

卻能讓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

曾任耶魯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理查·萊文曾說過:

“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 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 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

你們認同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