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先優風采」紮根農村三十六載 愛心普就育人篇章——記龍江最美教師提名獎白振鐵老師

在虎林市楊崗鎮的村屯裡, 老百姓們口口相傳著一位“敬業奉獻好人”, 他紮根農村三十六載, 年已57歲還堅守在體育教學第一線;他曾在艱苦條件下創新開展教學,

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他頸椎鑲著鋼板, 雙手終日麻木, 腰椎壓迫得雙腿行走艱難, 還是依然一絲不苟上好每節體育課;他在下班後、雙休日、寒暑假, 一年四季未曾間斷, 無償地教學生乒乓球, 一帶就是二十年, 從未收取過分文……他就是虎林市楊崗鎮中心學校體育教師白振鐵, 一位愛生如子, 敬業如魂, 憑著一腔師愛, 帶著一身傷痛, 教孩子們體育運動技能, 給孩子們以成長的快樂, 把心血與愛無私地獻給了農村體育教育的老師, 一位一次次因工作而受傷, 卻又一次次堅強站起, 付出的是身心, 卻無怨無悔, 從沒有向學校邀一分功, 向家長請一分賞的老師, 一位用師愛堅守著教育清廉, 守望著孩子成長發展,
用真情浸潤著老百姓心田, 詮釋著“教師”稱謂的老師。

曾經的年輕歲月裡, 白老師以出色的教育教學品質, 獲得了虎林市師德先進個人、優秀教師、教育科研先進個人, 牡丹江市級農村體育優秀教師等稱號, 獲得了數次雞西市體育教學大賽課一等獎。

如今, 他不輟奉獻, 又獲得了“虎林市優秀教師”、“虎林好老師”、“虎林好人”、“雞西好人”“雞西市師德先進”, “最美龍江教師提名獎”等稱號, 十餘次獲得地縣兩級“優秀體育指導教師”、“優秀教練員”等稱號。 他用愛心書寫著不盡的故事, 繪就著育人的篇章。

一、敬業如魂——心系教育, 不辱稱謂

體育是白老師的心, 是白老師的情, 是白老師的魂。 他離不開體育教學, 離不開孩子們, 他用全部的愛, 投注在對孩子們的培育上, 使“教師”這一稱謂在家長和社會中閃光。

一)因地制宜, 讓孩子們上好每一堂體育課。

前些年, 農村體育教學設備少, 為了使學生得到全身心的鍛煉, 為了上好一節體育課, 白老師煞費苦心, 盡已之能。 他因地制宜, 製作多種教具開展教學。 為了鍛煉學生彈跳, 摸高能力, 他將易開罐盒吊在自製的鐵架上, 上面畫著各種各樣的圖案, 吸引著孩子們興致勃勃地蹦著, 摸著有趣的拉罐, 不自覺中得到了訓練;為了教給學生跳高技能, 他自製一幅幅木頭支架, 把橡皮筋系在上面,

孩子們課堂、課間, 自覺排成一隊, 練習著跳高。 為了發展學生的投擲能力, 他領著學生一起縫沙包, 做花棒, 開展投擲遊戲;沒有良好的訓練設備, 他找來廢輪胎、紅磚做訓練器械, 設計成各種遊戲, 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得到了訓練。

如今, 在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落實體藝2+1項目、“百萬青少年上冰雪”等等時代體育活動中, 白老師又變廢為寶, 自製起雪扒犁等教學用具, 給孩子們的體育課和大課間活動, 增添了豐富的色彩和運動快樂!

同事們嘖嘖讚歎白老師的“靈巧”, 孩子們喜歡鄉土味濃郁的體育課。

二)舉一方體育, 用特長培養為農村孩子繪就前程。

在村級學校教學時, 白老師覺得, 學校的體育運動需要以點帶面有骨幹帶動。 於是他成立了常年中長跑運動隊,一年四季,堅持科學有序的運動隊訓練活動。他每天早晨早早地離開家,騎車趕到數裡之遙的學校。一小時訓練後,與更夫一起對付一口飯,馬上上班。晚上,所有教師離校時,是他訓練的開始,回到家,總是月色朦朧了。就這樣早起晚歸,撇下了家裡的一切,全身心撲在運動隊訓練上。

他注重言傳身教,訓練從不遲到,做動作以身示範。一次,他因腰部受傷,影響下肢,雙腿動作不靈便,示範時生生磕在臺階上,雙腿磕出長長的口子,但他沒有離開,訓練結束後去醫院褲腿上已是殷紅一片。之後,因為未得到及時休息,他雙腿紅腫踉蹌,但他硬是拄著拐杖到校,堅持指導學生訓練。多年來,這種精神引領了學生,一屆屆傳遞,使學校代表隊在歷屆全鎮各類運動會保持了第一名,這支隊伍在虎林市中小學運動會上,中長跑成績不敗,他的學生十余名被輸送到上級體校,從體育特長中發展,走出了世代田野。

在農村網點撤並之前,很多邊遠山區小學師資力量缺乏。白振鐵老師擔負起支教新建、紅旗學校體育教學的任務。那時,無論夏日豔陽炙烤、風雨交加還是冬日大雪沒膝的天氣,白老師都往返十幾裡的山路,沒有一次耽誤過去上課。因為他腦海裡,有的是山村孩子雙雙企盼的目光,他心裡,想的是孩子們的成才。他的不懈,培養了一批山區體育小健將,也在並校後,成為鎮小學的體育骨幹,多次在縣體育運動會上,為楊崗增光。山村裡的家長們對他有萬分的信任。誇他是朋友,視他為貼心人。

三)讓歲月不老,為農村孩子營造七彩童年

如今,白老師已年近花甲,歲月已染得滿頭白髮,應該是退二線小憩的年齡,況且身體上的傷痛也日漸加重,疼痛難當。但他沒有一絲事業追求上的鬆懈,他選擇了乒乓球這一農村孩子感興趣的運動,給孩子們帶來了又一特長培養。

他從學前班開始,抓早、抓小、抓基礎。他編寫校本課教材,開展《分組分層教學》科研課題研究,系統開展教學活動。他不僅校本課時組織教學,而且每天中午、每天放學後,每個星期日,每個寒暑假,都到學校組織學生訓練。他從未收取過學生一文錢,反而把自己得到的“縣域優秀人才”獎金拿出來,為學校添置了第一幅正規的乒乓球台,規範了訓練。

二O一一年二月,體育教學給他帶來的傷痛使他頸椎病加劇,進行了頸椎植骨手術,脖子裡鑲著鋼板。出院後不足三個月,他便忍著傷痛,帶著頸托,領著孩子們訓練。領導心疼,同事擔心,家人反對,而他卻說:別耽誤了孩子們的學習和訓練。面對著他人的不解,白老師說,我就想著一點,讓孩子們在童年有一分快樂,一個特長,一種美好的經歷。

乒乓球小組的孩子們,每當下課後、星期日、長假裡,便歡快地跑進乒乓球室,歡聲笑語在教室裡回蕩。小隊員們在快樂中不斷進步,在虎林市、雞西市無數次獲得中小學女子團體前三名, 數十人次獲獎,今年的虎林市中小學生乒乓球賽,他帶的初中、小學女隊雙雙獲得團體冠軍,小學男隊獲得團體第二名。

如今,白老師的乒乓球隊吸引著眾多孩子,人數倍增,他在課餘,在八小時之外,更加悉心地教著這群孩子們。他的付出,讓家長們感動,他們稱道白老師,不愧是一位“人民”教師。

二、愛生如子——悉心關懷,父愛濃濃

“這些孩子,總是不讓人放心”白老師常常這樣自言自語,他愛生如子。

在學校,看到孩子們有頭疼感冒,他總會上前為學生試試體溫,領孩子去醫院,幫助通知家長。有的孩子體質不好,他會像看護自己的孩子一樣領著他們鍛煉。課上專門設計適合這樣學生的運動,課後多把他們組織在一起運動鍛煉。

他帶的乒乓球小組裡,曾有一名學生父母離異,缺少父母的關愛,孩子比賽,一件運動服裝也買不起。白老師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他自己掏錢,給孩子買比賽服,使孩子高高興興參加比賽;小組裡有的學生寄宿學校,適逢外出打比賽,一些費用不能及時帶來,他就為孩子們墊付上,保證孩子出賽;假日裡,孩子們到校訓練沒有食宿的地方,他就把孩子一一帶回自己的家,幫助他們解決食宿問題。

他給了孩子們以濃濃的父愛,日久天長,他和孩子們結下了深摯的感情,孩子們課外看到他,總是親切相依,視若自己的爸爸。

三、視校如家——勇挑重擔,知難而進

“學校就是一個大家,應該像愛小家一樣愛護她”。白老師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他心系這個大家。楊崗中心幼稚園三層教學樓動工的那個春天,他因略懂工程建設,被派往工地進行技術監工。風吹日曬,他一面保證正常上課,一面完成品質監督任務,沒有耽誤過自己一個值班日。每層樓打樓板是工程的最緊要關頭,需要二十四小時守崗監督品質,每當這時,他總是在最冷最困最難熬的後半夜當班,拖著因腰椎壓迫神經而肌肉萎縮、疼痛不止、怕冷又行動不便的雙腿,憑著一分責任心,他默默堅守在崗位,毫無怨言。

曾在並校前的楊樹河學校,他為了那個工作在其中的大家庭,就是這般地付出。那時,學校建設等改善辦學的條件工作需要教師親自動手去做。作為農村小學為數不多的男老師,白振鐵總是主動承擔這樣的工作。一次,學校改建校舍,他第一個跳進泡著白灰的池子裡和灰,幹著最艱苦活兒,雙腿被浸蝕的紅紅的,事後腫脹不堪,但他不吭一聲。學校廁所年久出現裂縫,他找來木頭、鋼絲,主動加固,排除安全隱患,並找來刷子和白灰,默默無聲的把牆面粉刷一新。每一次當看到舒適、安全的學校環境時,教師們都會對這位元帶頭人稱讚不已。

今年冬天,學校開展“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白老師又憑著一位體育教師的擔當,主動承擔起澆冰場的任務。他自製了澆冰車,連續十餘天,早出晚歸,上課之餘就泡在冰場,終於使一爿中小學生共用的冰場投入使用,迎接了虎林市教育系統冬季冰雪活動啟動儀式在這個場地的舉行。

白老師就是這樣努力著,付出著。他認為做教師,是事業,是踏實實踐的事業;是追求,是為了農村孩子成長發展的追求;是快樂,是艱辛付出後的由衷的快樂,他的故事點點滴滴,難以言盡,他在農村教育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愛心,譜寫了一曲曲育人的篇章。

於是他成立了常年中長跑運動隊,一年四季,堅持科學有序的運動隊訓練活動。他每天早晨早早地離開家,騎車趕到數裡之遙的學校。一小時訓練後,與更夫一起對付一口飯,馬上上班。晚上,所有教師離校時,是他訓練的開始,回到家,總是月色朦朧了。就這樣早起晚歸,撇下了家裡的一切,全身心撲在運動隊訓練上。

他注重言傳身教,訓練從不遲到,做動作以身示範。一次,他因腰部受傷,影響下肢,雙腿動作不靈便,示範時生生磕在臺階上,雙腿磕出長長的口子,但他沒有離開,訓練結束後去醫院褲腿上已是殷紅一片。之後,因為未得到及時休息,他雙腿紅腫踉蹌,但他硬是拄著拐杖到校,堅持指導學生訓練。多年來,這種精神引領了學生,一屆屆傳遞,使學校代表隊在歷屆全鎮各類運動會保持了第一名,這支隊伍在虎林市中小學運動會上,中長跑成績不敗,他的學生十余名被輸送到上級體校,從體育特長中發展,走出了世代田野。

在農村網點撤並之前,很多邊遠山區小學師資力量缺乏。白振鐵老師擔負起支教新建、紅旗學校體育教學的任務。那時,無論夏日豔陽炙烤、風雨交加還是冬日大雪沒膝的天氣,白老師都往返十幾裡的山路,沒有一次耽誤過去上課。因為他腦海裡,有的是山村孩子雙雙企盼的目光,他心裡,想的是孩子們的成才。他的不懈,培養了一批山區體育小健將,也在並校後,成為鎮小學的體育骨幹,多次在縣體育運動會上,為楊崗增光。山村裡的家長們對他有萬分的信任。誇他是朋友,視他為貼心人。

三)讓歲月不老,為農村孩子營造七彩童年

如今,白老師已年近花甲,歲月已染得滿頭白髮,應該是退二線小憩的年齡,況且身體上的傷痛也日漸加重,疼痛難當。但他沒有一絲事業追求上的鬆懈,他選擇了乒乓球這一農村孩子感興趣的運動,給孩子們帶來了又一特長培養。

他從學前班開始,抓早、抓小、抓基礎。他編寫校本課教材,開展《分組分層教學》科研課題研究,系統開展教學活動。他不僅校本課時組織教學,而且每天中午、每天放學後,每個星期日,每個寒暑假,都到學校組織學生訓練。他從未收取過學生一文錢,反而把自己得到的“縣域優秀人才”獎金拿出來,為學校添置了第一幅正規的乒乓球台,規範了訓練。

二O一一年二月,體育教學給他帶來的傷痛使他頸椎病加劇,進行了頸椎植骨手術,脖子裡鑲著鋼板。出院後不足三個月,他便忍著傷痛,帶著頸托,領著孩子們訓練。領導心疼,同事擔心,家人反對,而他卻說:別耽誤了孩子們的學習和訓練。面對著他人的不解,白老師說,我就想著一點,讓孩子們在童年有一分快樂,一個特長,一種美好的經歷。

乒乓球小組的孩子們,每當下課後、星期日、長假裡,便歡快地跑進乒乓球室,歡聲笑語在教室裡回蕩。小隊員們在快樂中不斷進步,在虎林市、雞西市無數次獲得中小學女子團體前三名, 數十人次獲獎,今年的虎林市中小學生乒乓球賽,他帶的初中、小學女隊雙雙獲得團體冠軍,小學男隊獲得團體第二名。

如今,白老師的乒乓球隊吸引著眾多孩子,人數倍增,他在課餘,在八小時之外,更加悉心地教著這群孩子們。他的付出,讓家長們感動,他們稱道白老師,不愧是一位“人民”教師。

二、愛生如子——悉心關懷,父愛濃濃

“這些孩子,總是不讓人放心”白老師常常這樣自言自語,他愛生如子。

在學校,看到孩子們有頭疼感冒,他總會上前為學生試試體溫,領孩子去醫院,幫助通知家長。有的孩子體質不好,他會像看護自己的孩子一樣領著他們鍛煉。課上專門設計適合這樣學生的運動,課後多把他們組織在一起運動鍛煉。

他帶的乒乓球小組裡,曾有一名學生父母離異,缺少父母的關愛,孩子比賽,一件運動服裝也買不起。白老師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他自己掏錢,給孩子買比賽服,使孩子高高興興參加比賽;小組裡有的學生寄宿學校,適逢外出打比賽,一些費用不能及時帶來,他就為孩子們墊付上,保證孩子出賽;假日裡,孩子們到校訓練沒有食宿的地方,他就把孩子一一帶回自己的家,幫助他們解決食宿問題。

他給了孩子們以濃濃的父愛,日久天長,他和孩子們結下了深摯的感情,孩子們課外看到他,總是親切相依,視若自己的爸爸。

三、視校如家——勇挑重擔,知難而進

“學校就是一個大家,應該像愛小家一樣愛護她”。白老師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他心系這個大家。楊崗中心幼稚園三層教學樓動工的那個春天,他因略懂工程建設,被派往工地進行技術監工。風吹日曬,他一面保證正常上課,一面完成品質監督任務,沒有耽誤過自己一個值班日。每層樓打樓板是工程的最緊要關頭,需要二十四小時守崗監督品質,每當這時,他總是在最冷最困最難熬的後半夜當班,拖著因腰椎壓迫神經而肌肉萎縮、疼痛不止、怕冷又行動不便的雙腿,憑著一分責任心,他默默堅守在崗位,毫無怨言。

曾在並校前的楊樹河學校,他為了那個工作在其中的大家庭,就是這般地付出。那時,學校建設等改善辦學的條件工作需要教師親自動手去做。作為農村小學為數不多的男老師,白振鐵總是主動承擔這樣的工作。一次,學校改建校舍,他第一個跳進泡著白灰的池子裡和灰,幹著最艱苦活兒,雙腿被浸蝕的紅紅的,事後腫脹不堪,但他不吭一聲。學校廁所年久出現裂縫,他找來木頭、鋼絲,主動加固,排除安全隱患,並找來刷子和白灰,默默無聲的把牆面粉刷一新。每一次當看到舒適、安全的學校環境時,教師們都會對這位元帶頭人稱讚不已。

今年冬天,學校開展“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白老師又憑著一位體育教師的擔當,主動承擔起澆冰場的任務。他自製了澆冰車,連續十餘天,早出晚歸,上課之餘就泡在冰場,終於使一爿中小學生共用的冰場投入使用,迎接了虎林市教育系統冬季冰雪活動啟動儀式在這個場地的舉行。

白老師就是這樣努力著,付出著。他認為做教師,是事業,是踏實實踐的事業;是追求,是為了農村孩子成長發展的追求;是快樂,是艱辛付出後的由衷的快樂,他的故事點點滴滴,難以言盡,他在農村教育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愛心,譜寫了一曲曲育人的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