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房山琉璃河鎮周莊村慧田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菊花特色種植開拓富民路

近日, 位於琉璃河鎮周莊村的慧田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吸引了不少遊人前往。 大家都是奔著那裡種植的菊花去的。 陽光大棚裡, 五顏六色的菊花爭奇鬥豔的開放, 甚是美麗。 這裡的菊花不僅有觀賞型的, 還有可食用的。 自2010年成立以來, 合作社一直堅持求特色發展、強技術支撐、保產品品質、富社員生活的目標, 以食用菊、有機韭菜等為特色, 帶動300余戶周莊村及周邊農戶共同致富。

王雷, 慧田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 2010年, 他放棄了在外邊掙大錢發大財的機會, 本著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願望, 毅然回村務農。

他流轉了村民300畝土地, 集中連片建起了170棟蔬菜大棚。

溫室大棚建成後, 王雷隨大流兒種植了市場需求量大的芹菜、圓白菜、菜花、番茄、豆角兒等多種常見蔬菜。 可當蔬菜大量上市時, 無論是價格還是品質、數量都難與山東、河北的溫室大棚蔬菜競爭。 價格定低了, 不夠成本;價格定高了, 又沒人買。

眼看著蔬菜種植掙不到錢, 王雷便琢磨如何轉變方向, 找到掙錢的出路。 2012年, 他開始試種食用菊花, 沒成想卻被7·21特大暴雨沖毀;2013年, 精打細算種植的香瓜又染上了白粉病, 一個沒剩。 這兩年, 就讓他損失了60余萬元。

但一次次的挫折並沒有把王雷打倒。 他反復琢磨問題出在哪, 多次到外地考察。 他發現, 與外地相比, 北京的種植業用地貴、水貴、勞動成本貴,

在價格上吃虧。 如何扭轉這一局面, 王雷決定打造精品農產品, 發展採摘觀光農業。

在區種植中心和專家們的幫助下, 他逐漸掌握了種植業的科技知識, 從外行成了內行。 先後引進了食用百合、食用玫瑰、有機韭菜、番茄、荷蘭豆等20餘個特色蔬菜品種, 採用無公害有機種植的方式, 讓蜜蜂在田間授粉, 利用生物防治害蟲的捕食蟎、粘蟲板和防蟲網來解決蔬菜蟲害問題, 施用沼渣沼液等有機肥。 先進的技術不僅有效促進了蔬菜增產增收, 還實現了節水、節地、節電等效益。 同時, 王雷還給蔬菜溫室用上了“中央空調”, 通過手機上的控制系統一鍵即可遠端遙控, 溫室大棚實現了現代化、科技化。 慢慢地, 綠色蔬菜有機韭菜、食用菊花、荷蘭番茄等特色菜品,

成為了北京和河北省等大城市多家酒店的高端食品, 特別是食用菊花成為京郊的新亮點。

“遊客們喜愛菊花, 我們就千方百計種植好菊花。 經過5年的反復試驗, 我們讓食用菊花採摘季長達8個月。 如今, 我們種植了10多種食用菊花, 畝產可達近千公斤。 現在不僅遊客越來越多, 還引來了平谷、延慶的種植戶前來學習種植經驗。 ”王雷說。

“光我一人通過種植食用菊花富了還不夠, 我要帶動村民們一起種菊花一起富。 ”王雷說的是心裡話, 帶動村裡的父老鄉親共同致富, 是他創業的初衷。 合作社現有社員298戶, 每年都會按照章程向村民分紅和返還盈餘, 每戶平均增收五六千元。 合作社對村裡5家困難戶的家庭婦女給予特殊照顧,

讓她們做菊花宴百合宴, 還免費提供小木屋, 半價供給食用菊花、食用百合等原材料, 盡其所能創造條件讓她們多贏利。

談起今後的發展, 王雷告訴記者, 他打算以特色產品食用菊花為媒, 除了讓更多的遊客來周莊村採摘菊花、品嘗特色菊花宴外, 他還與雄安新區的雄安縣酒廠合作, 創出了“慧田菊花酒”新品牌;和開封市的食品廠合作, 創出了菊花糕點食品。 目前, 他正在建設兩個科技專案工程, 並投資100多萬元對溫室大棚升級改造, 產業重點正逐漸由一產種植向一、二、三產融合模式發展, 力求帶動更多的農戶增收致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