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快看!伴隨一代人成長的老月票“回歸”啦!明年將出現在你的公交IC卡上

百年公交見證著北京城的發展、變遷, 也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 一張老月票、一趟公車承載著太多人的童年和青春。 正面是公交老月票、背面為對應年代的手繪公車——正在參與第十四屆“北京禮物”旅遊商品票選的北京公交月票版IC卡勾起了不少市民關於公交月票的回憶。

市公交集團表示, 希望借助北京公交月票版IC卡, 將這份滿懷溫情的“北京禮物”送給每一位市民、每一位乘客。 據悉, 公交月票版一卡通將於2018年亮相。

月票“邂逅”IC卡

傳統文化結合現代科技

北京公交月票版IC卡正面以北京公交不同年代的老月票為藍本, 背面為對應年代的手繪公車。 北京市公交集團文創產品設計負責人表示, 推出月票IC卡, 目的就是將百年公交的文化自信傳遞給每一位市民。

“公交月票紀念版一卡通, 以公交老月票、老車型為創作題材, 月票和IC卡, 一個是曾經的公交乘車證件, 一個是現代的智慧刷卡載體, 這兩者的結合即是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融為一體。 還原歷史原貌, 留下北京記憶;服務百姓出行, 暢想美好未來。 ”

此次月票IC卡參選“北京禮物”的同時, 還向網友徵集和月票有關的故事, 勾起了不少市民與公交、與月票或有趣或暖暖的回憶。

未來, 公交集團還將結合企業文化、建設思想, 設計出品更多和公交相關的文化衍生品, 讓北京公交這個百年品牌深入人心。

“月底版兒”長期使用

“月票花兒”每月更換

北京的月票自1925年就出現了, 但當時能買的起月票的乘客並不多, 主要是贈與軍人政界的;直到建國以後, 北京公交飛速發展, 價格也相對便宜下來, 月票才逐漸進入普通市民的生活中。

月票花兒

月票夾

公交月票一般由月票卡片、相片以及月票券組成。 月票卡片也就是大家俗稱“月底版兒”、“月票版兒”, 相片和月票券都要貼在月票卡片上。 月票券則俗稱“月票花兒”, 一般寫有月票的票種及使用時間段。 “月底版兒”是可以長期使用的, 但“月票花兒”每月都要更換一次。

“當時的月票多數都僅限本人使用, 為此, 月票上必須要貼一張本人照片, 公交公司還會在月票券與月票卡片、照片與月票卡連接處蓋上月票專用章, 防偽用。”

上百種月票

使用範圍群體各不同

1936年月票和季票

1936年贈送季票

月票的種類有上百種,按照使用範圍可以分為市區、郊區專線、郊區通用、聯合;按使用群體可以分為職工、學生、普通、公用;按使用時間可以為月票、季票。

郊工通用月票

每個票種根據使用範圍、群體和期限不同,價格也有所區別。有的月票種類曾經存在,後因使用的人少而取消,有的月票種類卻因為需求增多而新增。

多次改版

訴說歷史凸顯時代

如果說百年公交是北京歷史的見證者,那麼北京公交月票就是北京歷史的記錄者。北京的月票歷經民國、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等多個歷史時期,每一張月票都反映出了時代的特點。

比如1952年的電車月票,除了正面寫有姓名、年齡、性別等基本資訊,背面則印有“認真執行愛國公約”、“節約增產”等頗具時代特點的口號;60、70年代的公交月票偏好鮮亮的紅色,一時間全國上下一片紅,北京的月票作為首都交通的一面視窗,也緊隨潮流進行了改版。

1967年-1972年市區月票

1972年-1975年月票

1976年,北京月票也更換了新的版面。改革開放後,北京月票圖案也越來越多彩。新千年後,月票的圖案更是改成了電腦設計,全彩色印刷,且每個月的月票券都會有不同的主題圖案,例如為宣傳“節約用水”,月票券上會印有“不要等到這一刻才開始珍惜”、“小朋友請擰緊水龍頭”等節水口號,並配有水龍頭圖案等。

1979年-1981年市區月票

1990年-1998年月票

2000年以後的月票副本

2006年5月,4種市政交通一卡通月票卡啟用,取代了傳統的紙質月票;2007年,月票卡全部停用,卡片轉為現在的普通公交卡,北京再無月票。2017年,刷手機乘車逐步普及……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北京月票和公交一樣,猶如一張張照片,記錄著北京城不同時代的故事,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成長。

李賀攝 千龍網發

防偽用。”

上百種月票

使用範圍群體各不同

1936年月票和季票

1936年贈送季票

月票的種類有上百種,按照使用範圍可以分為市區、郊區專線、郊區通用、聯合;按使用群體可以分為職工、學生、普通、公用;按使用時間可以為月票、季票。

郊工通用月票

每個票種根據使用範圍、群體和期限不同,價格也有所區別。有的月票種類曾經存在,後因使用的人少而取消,有的月票種類卻因為需求增多而新增。

多次改版

訴說歷史凸顯時代

如果說百年公交是北京歷史的見證者,那麼北京公交月票就是北京歷史的記錄者。北京的月票歷經民國、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等多個歷史時期,每一張月票都反映出了時代的特點。

比如1952年的電車月票,除了正面寫有姓名、年齡、性別等基本資訊,背面則印有“認真執行愛國公約”、“節約增產”等頗具時代特點的口號;60、70年代的公交月票偏好鮮亮的紅色,一時間全國上下一片紅,北京的月票作為首都交通的一面視窗,也緊隨潮流進行了改版。

1967年-1972年市區月票

1972年-1975年月票

1976年,北京月票也更換了新的版面。改革開放後,北京月票圖案也越來越多彩。新千年後,月票的圖案更是改成了電腦設計,全彩色印刷,且每個月的月票券都會有不同的主題圖案,例如為宣傳“節約用水”,月票券上會印有“不要等到這一刻才開始珍惜”、“小朋友請擰緊水龍頭”等節水口號,並配有水龍頭圖案等。

1979年-1981年市區月票

1990年-1998年月票

2000年以後的月票副本

2006年5月,4種市政交通一卡通月票卡啟用,取代了傳統的紙質月票;2007年,月票卡全部停用,卡片轉為現在的普通公交卡,北京再無月票。2017年,刷手機乘車逐步普及……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北京月票和公交一樣,猶如一張張照片,記錄著北京城不同時代的故事,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成長。

李賀攝 千龍網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