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烏鎮看點 聯想如何成為中國製造業“智慧化”轉型擔綱?

從工業革命開始, 人類就在為工業生產的效率和品質不斷深耕, 一項又一項先進技術的發明、一位又一位傑出人物的誕生, 時間見證了人類工業生產從無到有、從粗獷到精密, 人類的生產工作在百年間經歷了極大發展, 而到了今天隨著互聯網技術與人工智慧技術的飛速發展, 製造業又呈現出極大的發展潛力, “智慧製造”一時間成為世界各國最熱門的話題。 在昨天的烏鎮論壇上,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提出了有關智慧製造的全新觀點, 受到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

“智慧製造是全價值鏈的智慧, 從產品的研發到供應、到生產製造、到銷售, 再到服務, 是全價值鏈環節的智慧”, 楊元慶如是說。 在他眼中, 智慧製造絕非堆砌機器手與機器人, 而是要在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智慧, 從產品的研發到供應、到生產製造、到銷售, 再到服務, 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應該是以智慧技術賦能的。

比如產品開發, 過去產品開發往往是沒有什麼目的性, 但現在隨著許多使用者資料的產生, 開發人員可以知道使用者喜歡哪些產品, 這對下一代產品開發將會非常有針對性, 或者更加智慧, 這就是智慧製造在具體環節中的優勢體現。

那麼, 全鏈條的智慧製造究竟該如何落地?楊元慶表示, 目前有兩個點需要抓牢, 一個是資料的智慧化, 一個是資料的網路化, “兩手都要抓, 兩手都要硬”。 首先要對製造業的業務全鏈條進行“數位化”改造, 實現資料的智慧化;其次是要通過網路讓資料連接起來、流動起來。 抓住了資料智慧化和資料網路化這兩個抓手, 企業才能實現研發、生產、供應鏈管理、銷售端、服務的全鏈條智慧化。

值得注意的是, 聯想目前在全球有9個資料中心, 每天新增的資料量超過30TB, 每天處理的資料超過150億條, 這些海量資料支撐了聯想的產品創新、個性化定制與供應鏈管理的各個環節。 楊元慶還提到, “聯想用機器來進行預測, 跟人拍腦袋的預測來對比, 一段時間內還是人更準確一些, 但在最近幾個季度都是機器比人要更加準確”, 可見基於大資料系統與深度學習技術的智慧製造已經給聯想帶來了現實效益。 “當企業實現了全價值鏈的數位化、網路化與智慧化, 還有可能找到新的增長點, 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 給客戶提供新的價值, 從而使企業成為未來智慧時代的‘新物種’”, 楊元慶如是說。

放眼全球, 目前全球產業鏈佈局正在發生深刻改變, 勞動力向東南亞、南亞、非洲等國家轉移, 跨國公司製造業生產呈現向發達國家加速回流, 這些都對中國製造業發展極為不利, 而想要扭轉這一現狀, 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提升本國製造業的技術含量,

而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所宣導的“全鏈條智慧化製造”模式, 可能才是挽救中國製造行業的唯一出路。 或許也可以說, 聯想與楊元慶已經開始擔綱未來中國的製造業轉型, “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似乎也適用於這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