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暨南大學多學科教師分享教學改革先進經驗 校內外近160名教師一同品味

為引導暨南大學教師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不斷提升教學水準和教學品質, 學校於11月30日舉辦“品味教學”第27期:教學改革研究專案結題驗收答辯會暨經驗分享會。 本次活動分五組進行, 來自文經管、理工醫等各學科領域的教師就承擔的教學改革項目進行結題答辯, 並分享教學改革實踐的先進經驗及做法, 校內外近160名教師參加了本期活動。

以“ 學生需求 ”為本 解決教學問題

教學改革專案成員大多是本科教學的一線教師, 他們從平時的教學中發現問題, 通過調研、訪談等形式得出解決方法,

再回歸課堂, 對教學內容、模式、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 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國際學院劉羽帆老師認為, 教學應首先關注學生的需求, 其次關注課堂的教學改革。 華文學院劉玉紅、法學院賈學勝等老師收集材料編寫教材, 根據學生學習需求精選教學內容。 外國語學院劉燕玲教師在充分調研後採用激勵式教學法, 大大提升了外招生的學習效果。 另有項目團隊基於學生需求, 採用建導方法、探究式學習等多種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開發多種教學資源拓展學習途徑, 均取得了顯著成效。

(教師就承擔的教學改革項目進行結題答辯)

融合網路媒介, 踐行教學新理念

“會展與節事管理”網路教學平臺、“資料採擷”案例庫建設等專案獲得專家們的肯定與好評, 專家們認為網路教學平臺的搭建具有推廣價值, 能將改革成果惠及更多師生。 第一臨床醫學院焦根龍老師“基於流媒體技術的視頻教學在臨床醫學實踐中的深度應用”, 以視頻教學打開教改新思路,

通過時下熱門的技術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和研究興趣, 感受課堂教學的精彩。 肖小敏老師“基於PBL的“互聯網+”微課平臺:外招生婦產科人文關懷教學中的應用”, 採用微課形式, 將一學期的教學內容按主題劃分, 製作成有特色的微課, 有效提升了教學效果, 同時該專案的“人文關懷”主題得到了在場所有評審專家的高度認同與讚揚。

(教師認真聽講, 共用教學改革成果)

鼓勵實踐與創新, 培養創新型人才

藝術學院段婷婷老師通過學生組團拍攝商業微電影與網劇、參加電影節影展等方式, 讓學生擺脫“只寫自己”的小格局創作, 其指導的畢業作品拿到了廣電總局的龍標。 管理學院何毅舟老師認為培養創新人才需要落實過程、團隊、時間管理, 因此他基於IDPO過程論構建了移動商務創新人才培養平臺, 把知識內容整合在實踐中, 已有一批項目進入孵化階段。 藥學院林靜老師基於拔尖人才培養的藥學實踐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 以“一個學生, 一個新化合物”的形式進行教學改革,

參與該項目的學生憑藉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上發表論文, 參加創新創業大賽並獲佳績。 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謝德明老師基於生物醫學工程專業, 與香港藝美達集團、廣東百合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實踐教學基地, 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動手演練的機會, 為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活動結束後, 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李弘劍老師評價道:本次答辯的教學改革項目整體水準較高, 很多教師都潛心于教學改革, 關注教學品質的提高, 值得提倡。 管理學院王丹舟老師表示從本次答辯分享會受益頗多, 希望今後學校繼續舉辦優秀專案專題經驗分享會, 讓更多的老師從相互分享及交流中獲得啟益, 共用教學改革成果,為我校本科人才培養品質的持續提升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責任編輯|杜明燦

今日編輯|吳曉媛

共用教學改革成果,為我校本科人才培養品質的持續提升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責任編輯|杜明燦

今日編輯|吳曉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