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校思政工作品質如何提升?教育部發佈《實施綱要》

12月6日下午, 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 發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品質提升工程實施綱要》(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介紹一年來貫徹落實高校思政會精神工作進展成效。

教育部思政司司長張東剛、教師司巡視員劉建同、高教司副司長徐青森、社科司副司長徐豔國出席發佈會, 介紹有關情況。

教育部思政司司長張東剛在發佈會上表示, 根據《實施綱要》, 教育部將規劃“十大育人”體系實施路徑和方法, 並建設一批“三全育人”示範區和示範校。

《實施綱要》都有哪些內容?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

基本原則

主要內容

《實施綱要》詳細規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品質提升工程的實施內容、載體、路徑和方法。

■ 統籌推進課程育人

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

優化課程設置, 修訂專業教材, 完善教學設計, 加強教學管理, 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 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 深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實施高校課程體系和教育教學創新計畫, 建立哲學社會科學專業核心課程教材目錄, 建立國家優秀教材評選獎勵制度, 制定高校課堂教學管理指導意見, 培育選樹一批“學科育人示範課程”, 建立一批“課程思政研究中心”。

■ 著力加強科研育人

發揮科研育人功能, 優化科研環節和程式, 完善科研評價標準,

改進學術評價方法, 促進成果轉化應用, 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學術導向, 培養師生至誠報國的理想追求、敢為人先的科學精神、開拓創新的進取意識和嚴謹求實的科研作風。 健全具有中國特色的學術評價標準和科研成果評價辦法, 構建集教育、預防、監督、懲治於一體的學術誠信體系, 健全優秀成果評選推廣機制, 實施科研創新團隊培育支持計畫、科教協同育人計畫、產學研合作協同育人計畫, 培養選樹一批科研育人示範項目、示範團隊。

■ 扎實推動實踐育人

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養成相結合, 整合各類實踐資源, 強化專案管理, 豐富實踐內容, 創新實踐形式, 拓展實踐平臺, 完善支持機制, 教育引導師生在親身參與中增強實踐能力、樹立家國情懷。

建立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創業實習基地, 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志願服務西部計畫”“牢記時代使命, 書寫人生華章”“百萬師生追尋習近平總書記成長足跡”“百萬師生重走復興之路”“百萬師生‘一帶一路’社會實踐專項行動”等專案, 分類制訂實踐教學標準, 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 構建“黨委統籌部署、政府扎實推動、社會廣泛參與、高校著力實施”的實踐育人協同體系, 培育建設一批實踐育人與創新創業示範基地。

■ 深入推進文化育人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 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牢牢掌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化校風學風,繁榮校園文化,培育大學精神,建設優美環境,滋養師生心靈、涵育師生品行、引領社會風尚。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革命文化教育資源庫建設工程”,開展“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復興重任”“我的中國夢”“戲曲進校園”等活動,推進“一校一品”校園文化建設,實施“高校原創文化經典推廣行動計畫”,製作發佈高校優秀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名錄,開展文明校園創建。

■ 創新推動網路育人

大力推進網路教育,加強校園網路文化建設與管理,拓展網路平臺,豐富網路內容,建強網路隊伍,淨化網路空間,優化成果評價,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資訊技術高度融合,引導師生強化網路意識,樹立網路思維,提升網路文明素養,創作網路文化產品,傳播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守護好網路精神家園。建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編制《高校師生網路素養指南》,推動“易班”和中國大學生線上全國共建,開展“大學生網路文化節”“高校網路育人優秀作品推選展示”“網路文明進校園”等活動,建設“高校網路文化研究評價中心”,建立網路文化成果評價認證體系,實施“網路教育名師培育支援計畫”“校園好線民培養選樹計畫”。

■ 大力促進心理育人

堅持育心與育德相結合,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深入構建教育教學、實踐活動、諮詢服務、預防干預、平臺保障“五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著力培育師生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促進師生心理健康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協調發展。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計畫,組織編寫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示範教材,開發建設《大學生心理健康》線上課程,舉辦“5·25”大學生心理健康節活動,按照師生比不低於1:4000配備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推廣應用《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篩查量表》、“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網路測評系統”,建立學校、院系、班級、宿舍“四級”預警防控體系,研製高校師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意見,培育建設一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範中心”。

■ 切實強化管理育人

把規範管理的嚴格要求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加強教育立法,遵守大學章程,完善校規校紀,健全自律公約,加強法治教育,全面推進依法治教,促進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強化科學管理對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營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體系,研究梳理高校各管理崗位的育人元素,制定管理幹部培訓五年規劃,嚴把教師聘用、人才引進政治考核關,把育人功能發揮納入管理崗位考核評價範圍,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範崗”。

■ 不斷深化服務育人

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解決思想問題結合起來,圍繞師生、關照師生、服務師生,把握師生成長發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務,增強供給能力,積極幫助解決師生工作學習中的合理訴求,在關心人、説明人、服務人中教育人、引導人。充分發揮後勤保障、圖書資料、醫療衛生、安全保衛等各類服務崗位的育人功能,落實服務目標責任制,加強監督考核,選樹服務育人先進典型,培育一批高校“服務育人示範崗”。

■ 全面推進資助育人

把“扶困”與“扶智”,“扶困”與“扶志”結合起來,建立國家資助、學校獎助、社會捐助、學生自助“四位一體”的發展型資助體系,構建物質幫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有效融合的資助育人長效機制,實現無償資助與有償資助、顯性資助與隱性資助的有機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迴圈,著力培養受助學生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知恩感恩、勇於擔當的良好品質。完善勤工助學管理辦法,健全四級資助認定工作機制,開展勵志教育、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和金融常識教育,實施“發展型資助的育人行動計畫”“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力素養培育計畫”,開展“助學﹒築夢﹒鑄人”“誠信校園行”等活動,培育建設一批“發展型資助的育人示範項目”,推選展示資助育人優秀案例和先進人物。

■ 積極優化組織育人

把組織建設與教育引領結合起來,強化高校各類組織的育人職責,增強工作活力、促進工作創新、擴大工作覆蓋、提高輻射能力,發揮高校黨委領導核心作用、院(系)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層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發揮工會、共青團、學生會、學生社團等組織的聯繫服務、團結凝聚師生的橋樑紐帶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各項工作和活動,促進師生全面發展。啟動實施高校黨建工作評估,全面推開校、院(系)黨組織書記抓基層党建述職評議,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高校基層黨建對標爭先計畫”,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遴選培育全國百個院(系)黨建工作標杆,培育建設一批先進基層黨組織,培養選樹一批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創建示範性網上党建園地,推選展示一批党的建設優秀工作案例,培育建設一批文明社團、文明班級、文明宿舍。

實施保障

為保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品質提升工程的有效實施,接下來教育部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抓好《實施綱要》的貫徹落實。

■ 強化改革驅動

建設一批“三全育人”示範區和示範校。在省級層面,整合育人資源,統籌發揮校內外自然資源、紅色資源、文化資源、體育資源、科技資源、國防資源和企事業單位資源的育人功能,帶動支援在本地區打造“三全育人共同體”,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有機結合的協同育人機制。在學校層面,系統梳理歸納各個群體、各個崗位的育人元素,並作為職責要求和考核內容融入整體制度設計和具體操作環節,形成可轉化、可推廣的一體化育人制度和模式。

■ 搭建工作平臺

主要是要建設三大中心群,第一是建設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推動開展党的建設、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形態工作、維護安全穩定等方面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第二是建設一批省級高校網路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推動各地整合網路建設管理資源,開展網路意識形態研判分析、網路輿情研究引導等工作,推動“易班”和中國大學生線上全國共建共用。第三是建設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組織開展線上線下培訓、高級訪問研修、學歷學位教育、課程體系研發、思政文庫建設等工作,推動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成果轉化應用。

■ 建強工作隊伍

針對所有教師,完善教師評聘和考核機制,在教學評價、職務(職稱)評聘、評優獎勵中,把思想政治表現和育人功能發揮作為首要指標。針對高校思政和黨務工作隊伍,加大培養培訓、訪學研修、學位提升、專案支持力度,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中,加大對思政相關領域高層次人才傾斜支持力度,實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傑出人才支持計畫”,培育一批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項目。

■ 強化組織保障

成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委員會,加強工作統籌、決策諮詢和評估督導。設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經費專項,保證《實施綱要》各項目順利實施。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品質評價機制,研究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評價指標體系,創新評價方式,探索引進協力廠商評價機構。

■ 加強督查落實

強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督導考核,把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納入高校巡視、“雙一流”建設、教學科研評估範圍,作為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各地各高校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和相關配套政策,明確路線圖、時間表、責任人,確保按照責任分工和時間節點落實相關重點工作。

發佈會上,教育部教師司巡視員劉建同、高教司副司長徐青森、社科司副司長徐豔國分別介紹了一年來貫徹落實高校思政會精神工作進展成效。

來源丨微言教育

牢牢掌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化校風學風,繁榮校園文化,培育大學精神,建設優美環境,滋養師生心靈、涵育師生品行、引領社會風尚。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革命文化教育資源庫建設工程”,開展“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復興重任”“我的中國夢”“戲曲進校園”等活動,推進“一校一品”校園文化建設,實施“高校原創文化經典推廣行動計畫”,製作發佈高校優秀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名錄,開展文明校園創建。

■ 創新推動網路育人

大力推進網路教育,加強校園網路文化建設與管理,拓展網路平臺,豐富網路內容,建強網路隊伍,淨化網路空間,優化成果評價,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資訊技術高度融合,引導師生強化網路意識,樹立網路思維,提升網路文明素養,創作網路文化產品,傳播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守護好網路精神家園。建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編制《高校師生網路素養指南》,推動“易班”和中國大學生線上全國共建,開展“大學生網路文化節”“高校網路育人優秀作品推選展示”“網路文明進校園”等活動,建設“高校網路文化研究評價中心”,建立網路文化成果評價認證體系,實施“網路教育名師培育支援計畫”“校園好線民培養選樹計畫”。

■ 大力促進心理育人

堅持育心與育德相結合,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深入構建教育教學、實踐活動、諮詢服務、預防干預、平臺保障“五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著力培育師生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促進師生心理健康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協調發展。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計畫,組織編寫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示範教材,開發建設《大學生心理健康》線上課程,舉辦“5·25”大學生心理健康節活動,按照師生比不低於1:4000配備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推廣應用《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篩查量表》、“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網路測評系統”,建立學校、院系、班級、宿舍“四級”預警防控體系,研製高校師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意見,培育建設一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範中心”。

■ 切實強化管理育人

把規範管理的嚴格要求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加強教育立法,遵守大學章程,完善校規校紀,健全自律公約,加強法治教育,全面推進依法治教,促進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強化科學管理對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營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體系,研究梳理高校各管理崗位的育人元素,制定管理幹部培訓五年規劃,嚴把教師聘用、人才引進政治考核關,把育人功能發揮納入管理崗位考核評價範圍,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範崗”。

■ 不斷深化服務育人

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解決思想問題結合起來,圍繞師生、關照師生、服務師生,把握師生成長發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務,增強供給能力,積極幫助解決師生工作學習中的合理訴求,在關心人、説明人、服務人中教育人、引導人。充分發揮後勤保障、圖書資料、醫療衛生、安全保衛等各類服務崗位的育人功能,落實服務目標責任制,加強監督考核,選樹服務育人先進典型,培育一批高校“服務育人示範崗”。

■ 全面推進資助育人

把“扶困”與“扶智”,“扶困”與“扶志”結合起來,建立國家資助、學校獎助、社會捐助、學生自助“四位一體”的發展型資助體系,構建物質幫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有效融合的資助育人長效機制,實現無償資助與有償資助、顯性資助與隱性資助的有機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迴圈,著力培養受助學生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知恩感恩、勇於擔當的良好品質。完善勤工助學管理辦法,健全四級資助認定工作機制,開展勵志教育、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和金融常識教育,實施“發展型資助的育人行動計畫”“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力素養培育計畫”,開展“助學﹒築夢﹒鑄人”“誠信校園行”等活動,培育建設一批“發展型資助的育人示範項目”,推選展示資助育人優秀案例和先進人物。

■ 積極優化組織育人

把組織建設與教育引領結合起來,強化高校各類組織的育人職責,增強工作活力、促進工作創新、擴大工作覆蓋、提高輻射能力,發揮高校黨委領導核心作用、院(系)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層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發揮工會、共青團、學生會、學生社團等組織的聯繫服務、團結凝聚師生的橋樑紐帶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各項工作和活動,促進師生全面發展。啟動實施高校黨建工作評估,全面推開校、院(系)黨組織書記抓基層党建述職評議,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高校基層黨建對標爭先計畫”,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遴選培育全國百個院(系)黨建工作標杆,培育建設一批先進基層黨組織,培養選樹一批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創建示範性網上党建園地,推選展示一批党的建設優秀工作案例,培育建設一批文明社團、文明班級、文明宿舍。

實施保障

為保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品質提升工程的有效實施,接下來教育部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抓好《實施綱要》的貫徹落實。

■ 強化改革驅動

建設一批“三全育人”示範區和示範校。在省級層面,整合育人資源,統籌發揮校內外自然資源、紅色資源、文化資源、體育資源、科技資源、國防資源和企事業單位資源的育人功能,帶動支援在本地區打造“三全育人共同體”,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有機結合的協同育人機制。在學校層面,系統梳理歸納各個群體、各個崗位的育人元素,並作為職責要求和考核內容融入整體制度設計和具體操作環節,形成可轉化、可推廣的一體化育人制度和模式。

■ 搭建工作平臺

主要是要建設三大中心群,第一是建設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推動開展党的建設、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形態工作、維護安全穩定等方面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第二是建設一批省級高校網路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推動各地整合網路建設管理資源,開展網路意識形態研判分析、網路輿情研究引導等工作,推動“易班”和中國大學生線上全國共建共用。第三是建設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組織開展線上線下培訓、高級訪問研修、學歷學位教育、課程體系研發、思政文庫建設等工作,推動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成果轉化應用。

■ 建強工作隊伍

針對所有教師,完善教師評聘和考核機制,在教學評價、職務(職稱)評聘、評優獎勵中,把思想政治表現和育人功能發揮作為首要指標。針對高校思政和黨務工作隊伍,加大培養培訓、訪學研修、學位提升、專案支持力度,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中,加大對思政相關領域高層次人才傾斜支持力度,實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傑出人才支持計畫”,培育一批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項目。

■ 強化組織保障

成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委員會,加強工作統籌、決策諮詢和評估督導。設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經費專項,保證《實施綱要》各項目順利實施。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品質評價機制,研究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評價指標體系,創新評價方式,探索引進協力廠商評價機構。

■ 加強督查落實

強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督導考核,把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納入高校巡視、“雙一流”建設、教學科研評估範圍,作為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各地各高校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和相關配套政策,明確路線圖、時間表、責任人,確保按照責任分工和時間節點落實相關重點工作。

發佈會上,教育部教師司巡視員劉建同、高教司副司長徐青森、社科司副司長徐豔國分別介紹了一年來貫徹落實高校思政會精神工作進展成效。

來源丨微言教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