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集寧人給您講一講集寧:兒時的橋東(下)

集寧七十年代新華書店

集寧電報大樓 正北方網

集甯南站(當年計程車黃色的是大發~~紅色的上海)

健康衛視烏蘭察布特約作者獨家供稿:聶恒忠(小西)

六十年代初, 在我家房子後面是一大片空地, 因為那時的政治形勢正朝著三大自由發展, 其中一大自由正是自由市場。 按今日的市場規律經驗來看, 如果當初那樣發展下去中國就不會倒退三年, 也不會出現文革。

在那片空地上每天都是人山人海, 如果誰不知道解放前的北京天橋看看這裡就如其臨面。 在那空地上豎起一圈竹杆, 竹杆圍上二米多高的白帆布, 外面還要加一圈網子。 裡面是天津吳橋馬戲團的馬術表演, 我的母親因是天津人很快認識了那位元馬術當家人,

並把我們全家領進去免費看了一場, 場子中央一白一黃兩匹大馬飛也似的繞場中央跑著, 騎在上面的武士手舞銀光閃閃的鋼刀表演著騎術, 上上下下或站立或鑽入馬肚底下, 有時還要騎上三四個人表演各種騎術, 那時我最喜愛的是那把舞在空中的鋼刀了, 在他們的休息室裡我還專門看了那把刀, 只覺上當, 半天是竹片做的, 上面塗了銀粉。 他們表演的不僅有馬術, 還有魔術和小丑, 武術。 馬戲團是家族式的, 往往大人孩子同台演出, 而且什麼都會, 表演完馬術又拿起樂器吹起大號, 放下大號又去賣票。 而在旁邊另一個被圍成一圈的場子裡則是動物表演, 獅子老虎幾乎除了海裡的動物外都有了, 表演最多的是那戴著帽子的猴子和脖子上掛著鐵鍊子的狗熊。
每天彩旗招展, 樂隊齊鳴。 周圍還有那拉洋片的, 四根竹竿支著一個放滿圖片的畫箱子, 有四個放大鏡的小窗口, 只要交上二毛錢扒在那看著, 拉洋片的那人自導自演唱著的同時還要手腳並舉地敲打著掛在那兒的大鼓小鼓, 大鑼小鑼, 大鐃小鐃還要不失時機的拉上拉下那每幅圖畫, 過往的人們只要看上一眼那張畫就能把人們吸引來, 原來那畫畫著古代的故事, 其中有幅畫是供桌上擺著血淋淋的人頭, 幾個旗杆上倒桂著的人被點了天燈, 還有那被綁著大漢們。 刀斧手們站在兩邊。 每幅畫都在演唱著一個經典的民間傳說。 而那邊被圍了一圈人的中央則站立一人,
長袍馬褂, 手拿一扇, 嘴裡滔滔不絕, 正說的是那七裡二賢莊的單五爺單雄信被李世民五花大綁著推出斬首時眼望那秦涼秦書寶為何還不來的場景, 但只見那說書人說到此偏偏死活不肯再說了, 要聽下回分解, 請大家有錢的出錢, 沒錢的捧場。 拿起銅鑼猛敲一陣後, 聽書的人一分二分一毛二毛的放到銅鑼上, 看看收的住店和吃飯的錢差不多後, 說書人又接著說起來, 人們又是個個伸長那脖子連大氣都不敢出的聽那秦涼到底來了沒有? 那片小廣場幾乎沒有空地, 小商小販吆五喝六, 賣涼粉的涼涼的, 賣棗糕的熱熱的, 扛著糖糊蘆的酸酸的, 賣麻糖的粘粘的。 還有那大碗茶一毛錢一碗哩!喊聲不絕於耳。

可有誰曾想到一夜之間,自由市場被取締了。說是資本主義的東西,為了防止資本主義死灰再從這兒複燃,政府在那兒種了一大片樹,但是奇怪的是那些樹苗一顆也不肯活,爭先恐後的死去了。那廣場也就荒廢了。父親是位勤快的人在那兒開了荒,種了那小白菜具然長勢喜人,一畦又一畦的,那年代也沒人害,不過也沒人來說那是資本主義的菜來給拔了。幾年後這兒被工商局蓋了家屬房子。再以後又蓋了集寧第一幼稚園。

集寧橋東人口和商業最集中的地方是一馬路和九龍街,九龍街的商鋪最多,其中糧店繁多,在民國時期我的父親還專程從綏遠來這兒買小米。因在當時這裡是民國時期的米糧集散地,這兒的清真人很集中,大多是炸麻花打焙子的,一次母親給我五分錢買焙子,那年的焙子一毛錢買二個還要找回一分錢。排了半個上午也沒買上,等人散後那個賣焙子的人專門把我領進他家,親切的問我買幾個,我說一個,他很失望,又問了很多話,真不他相中了我什麼,可能是因我小,又老實而且還有一張人見人愛的大紅臉?

九龍街是二條彎彎曲曲的馬路,南出口就是那集豐橋。幾步過橋後就表示出了集寧城了。路東口就是盟醫院了,集寧市的第一個國營百貨公司的建立使那裡成了最有人氣的地方,進了大門副食部,糕點部.鞋帽部.絲綢部.五金部.土產部.鐘表部.日用部.文具部還有個少數民族部應有盡有。 百貨公司東面的路上有個中醫私人診所,白天給患者切脈.抓藥,到了夜間他家的那大門上還開個小窗子,是方便半夜五更的人前來抓藥的,只要拍拍拍地拍幾下,裡面的人出來接過方子返回藥店抓藥.包好遞出收了錢後關好小窗回去接著睡去了。公私合營後這家藥店成了集寧市國營第一家。 往北是由蘇聯人設計規化的集寧市城市發展規化的市委大樓,往東的恩和路設計的非常超前,四排車道的兩旁是人行道,種著雙排的大楊樹,那楊樹長的才好呢,只是在改革開放後全砍了,如今只剩下不多了,而雙排樹變單排了。

在這條恩和路的北面由西往東排列的是盟級政府所在地,盟賓館,公署,擋案館及盟委大樓,商幹校後四九四零騎兵部隊,再後面則是盟級的各大企業:盟建,畜產,石油等。有了盟賓館後為了方便購物在對面的土坡上公私合營蓋起了個二層的小樓叫聯營,盟賓館是一座中國傳統式的古建築,樓為二層,灰磚灰瓦四角高高翹起的飛簷上裝飾著各種吉祥物。五十年代初當時的柬埔寨首相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西哈努克親王曾經坐火車去前蘇聯訪問,途經集甯時需換蘇聯的寬軌列車時在此下榻過。在以後還有中央首長也來過。只是那個有意義的賓館被一夜拆了,在那原址上蓋了個四不像的東西。

那時的集寧市為四大系統所支撐:盟級,市級,鐵路,軍隊。每年的五一,十一節都要組識開萬人大會,浩浩蕩蕩,口號連天,紅旗招展十分熱烈。有一年國慶日正遇大雨人們從頭到腳都濕透了,個個是落湯雞但絲毫不影響那個年代人們的信仰和心情。沒有任何雨具,任那大雨淋著,領導們也是冒雨講話,這種現像如今看來是不可思義了。 那市委的三層樓的二層有個突出的陽臺,每年的五一.十一節市委的領導和當時的蘇聯政府駐集寧辦事處的國際友人都在那兒講話和檢閱遊行隊伍。 市委後面是軍分區,再後面就是集寧車站,有了這個集寧車站後,平地泉車站正式改為集甯南站。你在外地如果買集寧站的車票是沒有的,只有集甯南。車站裡是中蘇鐵路交接的調車場,蘇聯的大馬力內燃機車和中國的燒煤喝水的蒸汽機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蘇聯人人高馬大連那火車頭.車皮處處都設計的又高又大,八六年我帶五歲的兒子去二連車站要鑽那蘇聯的車皮過鐵道,兒子竟然不用低頭直接走過去了,我大笑不止。而中國的車皮要想鑽過去太難了。 這裡每天早四點發一列集甯至二連的客車,我們老鐵路人叫慣了稱“票車”而車站稱為“票房”,那時稱司機都是“大車”,張大車李大車的。這都是從民國那兒傳下來的,現在連鐵路人也很少知道了。

五十年代末,我的嫂子每月要回大陸號,半夜三點起來抱著孩子從南官房出來,沒路更沒路燈,模黑來到車站後嫂子給我五毛錢買張大陸號的車票,還找回五分錢,但立刻被嫂子要了回去,那年的五分錢也是起大作用的,一九六九年我插隊時三九寒天的幹一天活才掙一分錢。送嫂子上了車後我又黑洞洞的走回家接著睡覺,離上學的時間還早的呢。 每年清明老師領我們爬上那時還沒有路的老虎山時,看到的集寧也就是橋東,樓房主要集寧在鐵路住宅區,有人統計過連那北站的信號樓都算上才三十幾座,而紅樓就占了二十八座。再有的就是數那煙筒了,老師說每個煙筒底下都有一座工廠,但當我們長大後才知道那並不是工廠,而且鍋爐房。

橋東的故事講到這裡似乎還沒完。

作者已授權健康衛視烏蘭察布獨家發佈該內容,轉載須明顯位置注明來源與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王婧

轉載必須注明來自“健康衛視烏蘭察布”,投稿郵箱:nmgxsw@vip.163.com

可有誰曾想到一夜之間,自由市場被取締了。說是資本主義的東西,為了防止資本主義死灰再從這兒複燃,政府在那兒種了一大片樹,但是奇怪的是那些樹苗一顆也不肯活,爭先恐後的死去了。那廣場也就荒廢了。父親是位勤快的人在那兒開了荒,種了那小白菜具然長勢喜人,一畦又一畦的,那年代也沒人害,不過也沒人來說那是資本主義的菜來給拔了。幾年後這兒被工商局蓋了家屬房子。再以後又蓋了集寧第一幼稚園。

集寧橋東人口和商業最集中的地方是一馬路和九龍街,九龍街的商鋪最多,其中糧店繁多,在民國時期我的父親還專程從綏遠來這兒買小米。因在當時這裡是民國時期的米糧集散地,這兒的清真人很集中,大多是炸麻花打焙子的,一次母親給我五分錢買焙子,那年的焙子一毛錢買二個還要找回一分錢。排了半個上午也沒買上,等人散後那個賣焙子的人專門把我領進他家,親切的問我買幾個,我說一個,他很失望,又問了很多話,真不他相中了我什麼,可能是因我小,又老實而且還有一張人見人愛的大紅臉?

九龍街是二條彎彎曲曲的馬路,南出口就是那集豐橋。幾步過橋後就表示出了集寧城了。路東口就是盟醫院了,集寧市的第一個國營百貨公司的建立使那裡成了最有人氣的地方,進了大門副食部,糕點部.鞋帽部.絲綢部.五金部.土產部.鐘表部.日用部.文具部還有個少數民族部應有盡有。 百貨公司東面的路上有個中醫私人診所,白天給患者切脈.抓藥,到了夜間他家的那大門上還開個小窗子,是方便半夜五更的人前來抓藥的,只要拍拍拍地拍幾下,裡面的人出來接過方子返回藥店抓藥.包好遞出收了錢後關好小窗回去接著睡去了。公私合營後這家藥店成了集寧市國營第一家。 往北是由蘇聯人設計規化的集寧市城市發展規化的市委大樓,往東的恩和路設計的非常超前,四排車道的兩旁是人行道,種著雙排的大楊樹,那楊樹長的才好呢,只是在改革開放後全砍了,如今只剩下不多了,而雙排樹變單排了。

在這條恩和路的北面由西往東排列的是盟級政府所在地,盟賓館,公署,擋案館及盟委大樓,商幹校後四九四零騎兵部隊,再後面則是盟級的各大企業:盟建,畜產,石油等。有了盟賓館後為了方便購物在對面的土坡上公私合營蓋起了個二層的小樓叫聯營,盟賓館是一座中國傳統式的古建築,樓為二層,灰磚灰瓦四角高高翹起的飛簷上裝飾著各種吉祥物。五十年代初當時的柬埔寨首相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西哈努克親王曾經坐火車去前蘇聯訪問,途經集甯時需換蘇聯的寬軌列車時在此下榻過。在以後還有中央首長也來過。只是那個有意義的賓館被一夜拆了,在那原址上蓋了個四不像的東西。

那時的集寧市為四大系統所支撐:盟級,市級,鐵路,軍隊。每年的五一,十一節都要組識開萬人大會,浩浩蕩蕩,口號連天,紅旗招展十分熱烈。有一年國慶日正遇大雨人們從頭到腳都濕透了,個個是落湯雞但絲毫不影響那個年代人們的信仰和心情。沒有任何雨具,任那大雨淋著,領導們也是冒雨講話,這種現像如今看來是不可思義了。 那市委的三層樓的二層有個突出的陽臺,每年的五一.十一節市委的領導和當時的蘇聯政府駐集寧辦事處的國際友人都在那兒講話和檢閱遊行隊伍。 市委後面是軍分區,再後面就是集寧車站,有了這個集寧車站後,平地泉車站正式改為集甯南站。你在外地如果買集寧站的車票是沒有的,只有集甯南。車站裡是中蘇鐵路交接的調車場,蘇聯的大馬力內燃機車和中國的燒煤喝水的蒸汽機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蘇聯人人高馬大連那火車頭.車皮處處都設計的又高又大,八六年我帶五歲的兒子去二連車站要鑽那蘇聯的車皮過鐵道,兒子竟然不用低頭直接走過去了,我大笑不止。而中國的車皮要想鑽過去太難了。 這裡每天早四點發一列集甯至二連的客車,我們老鐵路人叫慣了稱“票車”而車站稱為“票房”,那時稱司機都是“大車”,張大車李大車的。這都是從民國那兒傳下來的,現在連鐵路人也很少知道了。

五十年代末,我的嫂子每月要回大陸號,半夜三點起來抱著孩子從南官房出來,沒路更沒路燈,模黑來到車站後嫂子給我五毛錢買張大陸號的車票,還找回五分錢,但立刻被嫂子要了回去,那年的五分錢也是起大作用的,一九六九年我插隊時三九寒天的幹一天活才掙一分錢。送嫂子上了車後我又黑洞洞的走回家接著睡覺,離上學的時間還早的呢。 每年清明老師領我們爬上那時還沒有路的老虎山時,看到的集寧也就是橋東,樓房主要集寧在鐵路住宅區,有人統計過連那北站的信號樓都算上才三十幾座,而紅樓就占了二十八座。再有的就是數那煙筒了,老師說每個煙筒底下都有一座工廠,但當我們長大後才知道那並不是工廠,而且鍋爐房。

橋東的故事講到這裡似乎還沒完。

作者已授權健康衛視烏蘭察布獨家發佈該內容,轉載須明顯位置注明來源與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王婧

轉載必須注明來自“健康衛視烏蘭察布”,投稿郵箱:nmgxsw@vip.163.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