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李嘉誠眼中的企業大家, 自稱狂人嚴介和, 是“騙子”還是“大師“

根據最新出爐的2017胡潤百富榜, 嚴昊家族的財富為1150億元, 在中國富豪排行榜上名列第八。

嚴昊的父親嚴介和是太平洋建設集團創始人,

曾數次登上胡潤百富榜。

某種程度上, 這種“狂”背後的自信, 離不開他30年來所積累的財富。 尤其是嚴介和早年經歷及其旗下已躋身“財富世界500強”的太平洋建設, 多數報導充斥著“營收達到4600億左右”、“五年內準備打造3家世界500強企業, 超越稻盛和夫”、“準備2020-2022年赴美上市, 預計上市部分市值達3萬億”等表述, 多少令人覺得“神奇”。

“虧五萬不如虧八萬”

“超人”李嘉誠也對這位“狂人”推崇有加, 在他的自傳《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中, 不僅分享了嚴介和先生在創業初期“虧五萬不如虧八萬”的故事, 並稱讚嚴介和為“一代企業大家”:“經過這件事之後, 嚴介和在業內有了自己的影響力。 從此, 不斷有人找他的公司進行項目合作, 他的業務規模不斷擴大, 最終使他成為一代企業大家”。

出身教育世家的嚴介和, 從小耳濡目染, 長大後也成了一名中學教師。 1992年, 嚴介和帶著借來的10萬元錢, 在淮安註冊了一家建築公司, 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同年, 南京市正在建設環城公路, 得知這個消息後, 嚴介和爭取到了3個小涵洞的專案。

但由於專案是被層層轉包之後才到嚴介和手上的, 經過核算, 他發現整個專案做下來, 公司要淨虧損5萬元。

嚴面臨著“做還是不做”的抉擇——不做的話, 按合同規定虧5萬元, 做了就得虧8萬元, 而且這還是借來的錢。 據說, 按當年南京的房價來算, 8萬元差不多可以買一套房。

很明顯, 這是一個虧本買賣。 很多人勸嚴介和放棄, 但他卻把它當成一個機遇——“有時候主動吃虧, 才能主動獲得, 大家不要灰心, 但要注意品質。 虧5萬不如虧8萬, 我們豁出去了, 一定要保證工程的進度和品質”。 最終, 本來是140天的工程量, 他不僅縮短工期為72天, 而且保質保量提前完成。 這讓業主大吃一驚, 第二年, 工程指揮部便把1000萬的工程交給了嚴介和。

也就是在南京繞路工程中, 嚴介和掘得800萬元, 成為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經過這件事之後, 嚴介和在業內有了自己的影響力。 從此, 不斷有人找他的公司進行項目合作, 他的業務規模也不斷擴大。 1996年, 嚴介和出資4000萬元, 組建了太平洋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最終打造了擁有30多萬員工的太平洋建設, 躋身中國民營企業前10強。

如果不是當年違反計劃生育政策, 被迫下海經商, 嚴介和認為自己不會有今天, “不是下海, 是‘跳海’啊, 當時非常痛心。 ”他將那次人生轉折歸結為一次機遇。

而這個早年“虧5萬不如虧8萬”的故事, 也被哈佛商學院作為經典案例記錄在教材中。 李嘉誠將成功之道歸結於:“做人厚道、做事精明”, 而對於“精明與厚道”,

而嚴介和的體會是:一流商人:精明+厚道先要臉再要錢;二流商人:精明+精明既要臉也要錢;三流商人:厚道+厚道先要錢後要臉。

對於外界質疑自己所獲得的第一桶金, 嚴介和回應, “我們太平洋沒有任何‘原罪’, 我們的第一桶金來得非常乾淨。 我們沒有任何不可告人的東西。 ”

備受爭議的“BT”

對於嚴介和本人及太平洋建設而言,前行並非一路坦途。

2005年,嚴介和以其個人身家125億元從胡潤百富榜第66位躍升為第2位,成為年度黑馬。一年之內,身家從15億飆升到125億,爭議、質疑再次鋪天蓋地而來。有人認為,在嚴介和被推上胡潤中國內地百富榜之前,是一位被嚴重低估的富豪,而他一年之間從15億增長到125億,在外界看來是一個“謎”。亦有人認為,嚴介和的成功在於他堅持“吃虧”是福,經商遊走邊峰,不“循規蹈矩”,為他創造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財富之路。

到2006年,這匹財富黑馬又因被銀行追討3.82億欠款站在了被告席上。9月,嚴介和因被媒體報導“多家銀行逼債、負債已達4億”而陷入“負債門”。報導稱,半年多內,嚴介和的12處住宅先後5次被查封,絕大多數被反復凍結3次以上,訴訟原告為各地商業銀行,令銀行高層想不到的是,這個富豪“所有房子都是按揭的”。

此後,嚴介和分別在南京和上海拜會各路媒體,自稱“一絲不掛”,並公佈債務明細,稱其不良貸款只有1.31億元,“這點債務對於大集團不算什麼”。受此事影響,2006年至2007年底,嚴介和一度選擇了沉默。此影響延續至2013年,嚴稱自己6年間未再向銀行借過錢。

然而,此次事件讓本就頗引爭議的BT模式遭到了更大的質疑。

早年,嚴介和一度被貼上了“大騙子”的標籤,主要來自他“跳海”創業時所創建的“BT以後心裡有些難過,那只是個小學沒有畢業的人,所以我會向經濟學獎衝刺。”

“狂人”說起話來依舊滔滔不絕,或許你很難證明他的觀點是否正確,但他的激情會讓你覺得無法辯駁。“他總是自我感覺良好”,曾經採訪過他的一位元記者說,有一次他在媒體見面會上對眾人所言就是前幾天接受採訪所談的大部分內容,“甚至連遣詞造句,聽上去都像是背熟了的課本,而他演講的激情,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傳銷。”

教書匠出身的嚴介和最終還是選擇回歸教育,他在2013年接受《南方都市報》的採訪時談及自己做“第一頑童”的願望——“什麼時候我的大學做成了,我就留著長髮,穿著奇裝異服,遊山玩水,喜歡這種生活。從‘第一狂人’走向‘第一頑童’,這是我最想要的狀態”。

退居幕後,爭議猶在,但嚴介和對此並不介意,“我喜歡有爭議,國外有影響力的精英人物都有爭議,美國總統競選得票率沒有超過50%的”,“我為什麼爭議那麼多?因為我從來不搞媒體公關。”

嚴介和曾說,最理想的狀態是“想做什麼就能去做”,如今退居二線仍“志在千里”的他,說自己已經進入到人生的“漫遊”狀態。“現在我最大的財富就是幸福指數高得不能再高了,再高就成精神病了(笑)。我覺得有爭議的人叫人物,人分三種:君子,和而不同,是是非非,最有爭議;常人,和而苟同,只是不非,沒有爭議,沒有人說他不好;小人,同而不和,只非不是,沒有爭議,沒有人說他好。”

備受爭議的“BT”

對於嚴介和本人及太平洋建設而言,前行並非一路坦途。

2005年,嚴介和以其個人身家125億元從胡潤百富榜第66位躍升為第2位,成為年度黑馬。一年之內,身家從15億飆升到125億,爭議、質疑再次鋪天蓋地而來。有人認為,在嚴介和被推上胡潤中國內地百富榜之前,是一位被嚴重低估的富豪,而他一年之間從15億增長到125億,在外界看來是一個“謎”。亦有人認為,嚴介和的成功在於他堅持“吃虧”是福,經商遊走邊峰,不“循規蹈矩”,為他創造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財富之路。

到2006年,這匹財富黑馬又因被銀行追討3.82億欠款站在了被告席上。9月,嚴介和因被媒體報導“多家銀行逼債、負債已達4億”而陷入“負債門”。報導稱,半年多內,嚴介和的12處住宅先後5次被查封,絕大多數被反復凍結3次以上,訴訟原告為各地商業銀行,令銀行高層想不到的是,這個富豪“所有房子都是按揭的”。

此後,嚴介和分別在南京和上海拜會各路媒體,自稱“一絲不掛”,並公佈債務明細,稱其不良貸款只有1.31億元,“這點債務對於大集團不算什麼”。受此事影響,2006年至2007年底,嚴介和一度選擇了沉默。此影響延續至2013年,嚴稱自己6年間未再向銀行借過錢。

然而,此次事件讓本就頗引爭議的BT模式遭到了更大的質疑。

早年,嚴介和一度被貼上了“大騙子”的標籤,主要來自他“跳海”創業時所創建的“BT以後心裡有些難過,那只是個小學沒有畢業的人,所以我會向經濟學獎衝刺。”

“狂人”說起話來依舊滔滔不絕,或許你很難證明他的觀點是否正確,但他的激情會讓你覺得無法辯駁。“他總是自我感覺良好”,曾經採訪過他的一位元記者說,有一次他在媒體見面會上對眾人所言就是前幾天接受採訪所談的大部分內容,“甚至連遣詞造句,聽上去都像是背熟了的課本,而他演講的激情,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傳銷。”

教書匠出身的嚴介和最終還是選擇回歸教育,他在2013年接受《南方都市報》的採訪時談及自己做“第一頑童”的願望——“什麼時候我的大學做成了,我就留著長髮,穿著奇裝異服,遊山玩水,喜歡這種生活。從‘第一狂人’走向‘第一頑童’,這是我最想要的狀態”。

退居幕後,爭議猶在,但嚴介和對此並不介意,“我喜歡有爭議,國外有影響力的精英人物都有爭議,美國總統競選得票率沒有超過50%的”,“我為什麼爭議那麼多?因為我從來不搞媒體公關。”

嚴介和曾說,最理想的狀態是“想做什麼就能去做”,如今退居二線仍“志在千里”的他,說自己已經進入到人生的“漫遊”狀態。“現在我最大的財富就是幸福指數高得不能再高了,再高就成精神病了(笑)。我覺得有爭議的人叫人物,人分三種:君子,和而不同,是是非非,最有爭議;常人,和而苟同,只是不非,沒有爭議,沒有人說他不好;小人,同而不和,只非不是,沒有爭議,沒有人說他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