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臨淄:冬季麥田管理用上高科技!

現在正是小麥的分蘖期, 從11月下旬至次年2月中下旬, 長達三個多月, 是小麥生育期中歷時最長的一個時期。 此時, 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逐漸下降,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 只有保證小麥健康成長, 才能為明年的豐產豐收打下基礎, 今天的淄江農業, 讓我們來瞭解一下在新技術、新農機作業下的冬季麥田管理。

臨淄優越的地理位置, 造就了臨淄小麥的品質, 也成就了“魯中糧倉”的美名。

越冬水

此時的小麥正處於分蘖期, 在春節前, 農民們在這個時節最為忙碌, 因為此時不僅要除草, 還要給小麥澆灌越冬水。 越冬水, 可以有效防止小麥凍害死苗, 消滅越冬害蟲, 為小麥來年開春保畜水份。

對於農民來說, 大水漫灌是他們常用的方法。

但這種辦法不僅損耗大, 而且效率低。 如今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 一些大型機械開始出現在臨淄的田間地頭。 淄博眾邦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種糧大戶楊文寶, 承包了八百畝地, 往年為澆地而犯愁的他, 今年再也沒有這方面的顧慮了。

過去,

八百畝地招20多個工人, 現在5個工人就全部解決了, 而且速度上要比原先快著很多, 原先這八百畝地, 用人工得需要25天到30天左右, 但現在用15天就全部幹完, 所以在農民講話“澆一時”, 起到很大作用, 只要“澆一時“了, 產量上也有所提高。

幫助他解決大問題的就是這種自走式灌溉機

這種機器二十四小時不休息, 工作效率是人工的三倍, 同時它採取均勻、慢滲的方式, 還達到了節水的目的。 而在近幾年我區推行的小麥寬幅精播高產栽培技術, 也使這些大型機械的作業更加方便靈活。

農機農技三者有機的結合, 使小麥的生長的更加健壯。這裡是今年9月建立的糧食作物水肥一體化機械化技術試驗示範基地,整個基地105畝,採用了迷宮式滴溉帶,讓大田作物也享受到了溫室植物的待遇。水肥一體化技術,直接就是鋪設在地裡,這樣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節省肥料,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減少了肥料的揮發,增加了產量。

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可以節水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節肥百分之四十左右,每畝地可以省工1.2個,增產5%,這節省出來的費用,就成為種植糧食實實在在的利潤了。

今年小麥潛葉蠅我發現危害比較嚴重

有的農戶有百分之十五的葉片受到侵害

如果說很多農戶沒注意防治這個,到第二年春天,三四月份的時候,可以用阿維菌素、吡蟲啉,或者加上滅蠅氨,然後進行防治一遍,控制它的危害。如果說已經防治的了,第二年的時候關注關注,看看第二年是不是還有很多幼蟲侵入葉片,以防止對小麥造成的減產。

還要注意對地下害蟲的防治。

一個是冬前進行防治,第二個是春天三四月份小麥返青時候 進行防治,冬天防治就是用那個,辛硫磷或者是毒死蜱0.3公斤拌細沙30公斤撒施,撒施之後澆水或者是劃鋤進行防治。

11月上旬麥田裡的雜草已經出苗,這時雜草組織細嫩,抗藥性弱,正是除草的好時機。

我區的小麥雜草主要是麥蒿,還有一個是薺菜,再一個是野燕麥和雀麥,針對闊葉類的雜草我們可以用10%的10-15克苯磺隆,加上56%二甲四氯鈉,30-40克混合著噴霧,對於雀麥和野燕麥這種禾本科雜草,我們可以用3%的甲基二磺隆25—30克進行防治,也可以用7.5%啶黃草胺12.5克進行防治

無論是澆越冬水,還是防治病早害,都是靠爭取足夠的穗數,為來年的豐收打下基礎。而我區做為高產優質小麥生產基地,也通過品種的改良促進豐產豐收。

這裡是和豐種業的溫室大棚,山東農業大學的趙檀方教授正在把室外的麥苗移植到這裡。

溫室加代主要是縮短培育新品種的週期,縮短週期,加快培育小麥新品種。一般的一個小麥新品種,從親本選擇,雜交,到育成,一般是十年左右時間,如果說我們採取了加代措施,起碼可以縮短一半的時間, 這樣的話,十年變成五年,也可能還要更短一些,主要就是加快培育新品種的速度、進程。

溫室加代,通過溫室大棚,調節農作物的生長溫度、濕度、養分等生長條件,大大的縮短了農作物的生長週期。目前在趙檀方教授的幫助下,和豐種業已經有七個小麥品種獲得了山東省農作物審定證書。

新技術、新農機作業,對冬季小麥的管護提供了有利的生長條件,新品種的研發,給臨淄的小麥發展積蓄了力量。而這一切的背後,不僅僅是科技的融入,更是臨淄農業未來發展的風向標。期盼臨淄農業借助科技的春風,結出豐碩的果實。

使小麥的生長的更加健壯。這裡是今年9月建立的糧食作物水肥一體化機械化技術試驗示範基地,整個基地105畝,採用了迷宮式滴溉帶,讓大田作物也享受到了溫室植物的待遇。水肥一體化技術,直接就是鋪設在地裡,這樣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節省肥料,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減少了肥料的揮發,增加了產量。

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可以節水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節肥百分之四十左右,每畝地可以省工1.2個,增產5%,這節省出來的費用,就成為種植糧食實實在在的利潤了。

今年小麥潛葉蠅我發現危害比較嚴重

有的農戶有百分之十五的葉片受到侵害

如果說很多農戶沒注意防治這個,到第二年春天,三四月份的時候,可以用阿維菌素、吡蟲啉,或者加上滅蠅氨,然後進行防治一遍,控制它的危害。如果說已經防治的了,第二年的時候關注關注,看看第二年是不是還有很多幼蟲侵入葉片,以防止對小麥造成的減產。

還要注意對地下害蟲的防治。

一個是冬前進行防治,第二個是春天三四月份小麥返青時候 進行防治,冬天防治就是用那個,辛硫磷或者是毒死蜱0.3公斤拌細沙30公斤撒施,撒施之後澆水或者是劃鋤進行防治。

11月上旬麥田裡的雜草已經出苗,這時雜草組織細嫩,抗藥性弱,正是除草的好時機。

我區的小麥雜草主要是麥蒿,還有一個是薺菜,再一個是野燕麥和雀麥,針對闊葉類的雜草我們可以用10%的10-15克苯磺隆,加上56%二甲四氯鈉,30-40克混合著噴霧,對於雀麥和野燕麥這種禾本科雜草,我們可以用3%的甲基二磺隆25—30克進行防治,也可以用7.5%啶黃草胺12.5克進行防治

無論是澆越冬水,還是防治病早害,都是靠爭取足夠的穗數,為來年的豐收打下基礎。而我區做為高產優質小麥生產基地,也通過品種的改良促進豐產豐收。

這裡是和豐種業的溫室大棚,山東農業大學的趙檀方教授正在把室外的麥苗移植到這裡。

溫室加代主要是縮短培育新品種的週期,縮短週期,加快培育小麥新品種。一般的一個小麥新品種,從親本選擇,雜交,到育成,一般是十年左右時間,如果說我們採取了加代措施,起碼可以縮短一半的時間, 這樣的話,十年變成五年,也可能還要更短一些,主要就是加快培育新品種的速度、進程。

溫室加代,通過溫室大棚,調節農作物的生長溫度、濕度、養分等生長條件,大大的縮短了農作物的生長週期。目前在趙檀方教授的幫助下,和豐種業已經有七個小麥品種獲得了山東省農作物審定證書。

新技術、新農機作業,對冬季小麥的管護提供了有利的生長條件,新品種的研發,給臨淄的小麥發展積蓄了力量。而這一切的背後,不僅僅是科技的融入,更是臨淄農業未來發展的風向標。期盼臨淄農業借助科技的春風,結出豐碩的果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