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最是難忘:那年,我去縣城趕“交流會”

文:孫厚超

圖:來自網路

二十年前, 進城可是一件稀罕事兒。

因為離城遠, 進城一定要有一個合適的理由, 否則, 誰要沒事整天遛街瞎折騰, 就會被親戚鄰居喚作“青皮”。 但每逢春秋換季, 大人們去城裡招商場給家裡老小添些衣物, 或者購置些其它日常所需, 還是必須的。

那時候, 招商場是城裡的一塊招牌, 進城不去招商場就等於沒進城。 招商場的物品最大的優勢是物美價廉, 因此是當時全城裡最能彙聚人氣的地方。 逢節假日, 男女老少, 摩肩接踵, 川流不息。

招商場最熱鬧的時候, 當屬每年一季的物資交流大會。

每年秋末冬初, 糧食入囤, 麥苗泛青, 莊稼活兒告一段落的時候, 物資交流大會就隆重開幕了。

趕交流會是一件特別讓人興奮的事兒。 頭天晚上, 青年男女就開始鼓動起來, 邀朋引伴, 嘰嘰喳喳, 攛掇半個村莊, 攪擾得狗兒們大半夜都不停地狂吠。

這樣的夜裡總會讓人失眠, 不知有多少雙眼睛半睜著, 在皎潔的月色裡憧憬著天亮後的興奮和快樂。

天剛麻麻亮, 村莊裡就開始喧騰起來。 雞鳴, 狗吠, 炊煙嫋嫋。 耐不住性子的年輕人已經聚集在一起, 自行車、摩托車、三輪車各種響聲交織在一起。

鄉村的公路上, 一撥又一撥的人流開始從四面八方彙聚, 直到形成一股巨大的洪流, 浩浩蕩蕩, 一起向城裡湧去。 一路上, 喊叫聲, 說笑聲, 機器轟鳴聲不絕於耳。

進城時已日上三竿, 肚子早已經咕咕叫, 就在城關李家包子店小憩一下。 李家包子店臨街而建, 門面簡陋, 門前放兩隻茶壺形狀的大桶, 一桶裝粥, 一桶盛油茶, 旁邊是煎鍋。 鼓風機嗚嗚作響, 把爐膛燒的通紅, 映得周圍等著包子的人滿臉的溫暖。 煎包子的師傅身著一件白罩褂, 手腳麻利, 動作嫺熟, 包子下鍋, 濾油、翻身, 一轉眼, 鍋蓋一掀, 變戲法似的, 騰起的熱氣裡, 一鍋個大皮薄、色澤嫩黃、香氣撲鼻的包子就呈現在眼前。

鄉村生活清苦, 一日三餐滋味寡淡, 很少見葷腥, 因而包子的香味格外誘人。

店裡顧客尤其多。 要十隻包子, 端一碗油茶, 在屋裡找個地方放下, 沒有板凳就索性站著, 聽大家討論家長里短, 或者表達進城的興奮勁兒。 親切的鄉音裡, 煎包香酥可口, 油茶散發著陣陣清香。 遠處, 鳳鳴塔尖在陽光下熠熠閃著金光。

中午時分, 拼盡全力擠出來的人手裡都大包小包地拎了許多東西, 滿身大汗, 氣喘吁吁, 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瘋狂購物的情致。 可肚子咕咕響了, 於是幾個人邀約著, 到招商場門外小攤上吃點東西。 要上一大碗拉麵, 或者冷面, 讓夥計多放些辣椒。 只這一碗面, 就能喝得湯足飯飽, 熱血沸騰。

吃過, 放鬆了心情, 但趕會似乎還未盡興, 於是拎著包, 各處轉轉, 再添些小物件, 可不能漏了便宜。

太陽偏西, 趕會的人們開始散去。 手裡、車上都滿滿的, 大到傢俱家電, 小到鍋碗瓢盆、一家人的穿戴, 應有盡有。 大家交流著趕會的見聞, 討論著各自淘到的好東西, 心裡裝滿了趕會的快樂和滿足。

趕會回來的第二天, 村裡開始上演一場服裝秀。 愛美的媳婦和姑娘們開始穿著頭天買來的衣服在村莊裡到處轉悠, 有時大夥還聚在一起品頭論足一番。

愛美的二嫂穿了一條緊身褲,年長的老人們遠遠地看了都羞得紛紛轉過頭去:“老天爺,跟光著腚似的,咋能見人?”最後終於忍不住撲哧笑出了聲。年輕人也看著不順眼,到底沒有城裡人穿著耐看。後來終於看出了門道,原來常年耕作於田間的二嫂身體健壯,穿著緊身褲,就像電視裡看到的舉重運動員。大家就都樂開了。但倔強的二嫂不管:“城裡人能穿的,咱也能穿!”

交流會上處理的商品大部分是在城裡落時的服裝、大商場清倉的尾貨,而這些東西卻給了剛剛開始注重物質生活的農村人一個巨大的驚喜。

十年前,我家搬進了城,沒想到居然和招商場比鄰而居。

當夢寐以求的東西一旦近在咫尺,一切似乎都變得陌生起來。算起來,進城多年,我去招商場的次數竟然屈指可數。幾年前,招商場重新修建,西門已經改換門庭,一座大樓取代了原先的黛瓦白牆以及高大的門樓,看上去氣派很多。閒暇時去招商場裡轉轉,奇怪,先前的那種神聖感竟然慢慢消逝,心中再無當初進城來的興奮,總覺得缺少了什麼。

到底少了什麼呢?

去年在街上偶遇一位相識多年的老友,他叫張楠,原先在招商場裡做皮衣生意,一直很紅火。他依然西裝革履,精神颯爽,風采不減當年。問起他的生意,才知道他早已經轉行,做了海信電視縣區總代理。驚訝之餘,不免問起改行的原委。張楠感歎道,近些年城市發展迅速,新開發的店鋪成倍增長,“精品屋”,“品牌直營店”遍地皆是,加上農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以“物美價廉”為招牌的招商場生意日漸冷清,好多商戶已經轉行另謀他路了。

我忽然記起,原來招商場裡少的是人氣,再也尋不到原來的氛圍了。

物資交流會早已銷聲匿跡,它已經作為歷史塵封在人們的記憶裡。

而今,先前偏僻的支農路已經足夠繁華。夜晚,華燈耀眼,車水馬龍,行人如織。招商場雖然已經置身於這座城市的核心區,但它更像一位老去的舞臺明星,卸去濃妝,躲在幕後獨自落寞。

一次突然心血來潮,想去吃李家的包子。轉了半個城,趕到那裡卻傻了眼:一排高高的圍牆後面,一個個塔吊正在緊張施工,巨大的手臂在空中揮舞,一座新社區正悄然落成,哪裡還能看見李家包子店的影子?朋友說他幾個月前還在這裡吃過包子呢,怎麼一下子就消失了呢?就像一轉身,這世界突然變換了模樣,快得讓我們有些措手不及。

是的,這座城開始教我們沉澱記憶,她正用一種全新的姿態引導我們的思維。

驅車沿著中陽大道一路向東,一幅長長的畫卷在面前逐漸鋪開。那是一片新圖景——空氣清新,視野開闊,寬廣的大道縱橫交錯,新建的樓房鱗次櫛比,還有大面積的區塊正在規劃建設中。這是一座富有生機與活力的城市,一支無形的大筆正在描繪著她嶄新的未來。

人是比較容易懷舊的,懷舊時總會生出無限的感慨,感慨歲月如流,感慨一切如昨,但是,誰會一味懷舊,而拒絕接受更加幸福美好的今天和明天呢?

有時大夥還聚在一起品頭論足一番。

愛美的二嫂穿了一條緊身褲,年長的老人們遠遠地看了都羞得紛紛轉過頭去:“老天爺,跟光著腚似的,咋能見人?”最後終於忍不住撲哧笑出了聲。年輕人也看著不順眼,到底沒有城裡人穿著耐看。後來終於看出了門道,原來常年耕作於田間的二嫂身體健壯,穿著緊身褲,就像電視裡看到的舉重運動員。大家就都樂開了。但倔強的二嫂不管:“城裡人能穿的,咱也能穿!”

交流會上處理的商品大部分是在城裡落時的服裝、大商場清倉的尾貨,而這些東西卻給了剛剛開始注重物質生活的農村人一個巨大的驚喜。

十年前,我家搬進了城,沒想到居然和招商場比鄰而居。

當夢寐以求的東西一旦近在咫尺,一切似乎都變得陌生起來。算起來,進城多年,我去招商場的次數竟然屈指可數。幾年前,招商場重新修建,西門已經改換門庭,一座大樓取代了原先的黛瓦白牆以及高大的門樓,看上去氣派很多。閒暇時去招商場裡轉轉,奇怪,先前的那種神聖感竟然慢慢消逝,心中再無當初進城來的興奮,總覺得缺少了什麼。

到底少了什麼呢?

去年在街上偶遇一位相識多年的老友,他叫張楠,原先在招商場裡做皮衣生意,一直很紅火。他依然西裝革履,精神颯爽,風采不減當年。問起他的生意,才知道他早已經轉行,做了海信電視縣區總代理。驚訝之餘,不免問起改行的原委。張楠感歎道,近些年城市發展迅速,新開發的店鋪成倍增長,“精品屋”,“品牌直營店”遍地皆是,加上農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以“物美價廉”為招牌的招商場生意日漸冷清,好多商戶已經轉行另謀他路了。

我忽然記起,原來招商場裡少的是人氣,再也尋不到原來的氛圍了。

物資交流會早已銷聲匿跡,它已經作為歷史塵封在人們的記憶裡。

而今,先前偏僻的支農路已經足夠繁華。夜晚,華燈耀眼,車水馬龍,行人如織。招商場雖然已經置身於這座城市的核心區,但它更像一位老去的舞臺明星,卸去濃妝,躲在幕後獨自落寞。

一次突然心血來潮,想去吃李家的包子。轉了半個城,趕到那裡卻傻了眼:一排高高的圍牆後面,一個個塔吊正在緊張施工,巨大的手臂在空中揮舞,一座新社區正悄然落成,哪裡還能看見李家包子店的影子?朋友說他幾個月前還在這裡吃過包子呢,怎麼一下子就消失了呢?就像一轉身,這世界突然變換了模樣,快得讓我們有些措手不及。

是的,這座城開始教我們沉澱記憶,她正用一種全新的姿態引導我們的思維。

驅車沿著中陽大道一路向東,一幅長長的畫卷在面前逐漸鋪開。那是一片新圖景——空氣清新,視野開闊,寬廣的大道縱橫交錯,新建的樓房鱗次櫛比,還有大面積的區塊正在規劃建設中。這是一座富有生機與活力的城市,一支無形的大筆正在描繪著她嶄新的未來。

人是比較容易懷舊的,懷舊時總會生出無限的感慨,感慨歲月如流,感慨一切如昨,但是,誰會一味懷舊,而拒絕接受更加幸福美好的今天和明天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