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到田間這樣收大白菜,農村出身的人禁不住熱血沸騰!

拍攝者:紅豔

拍攝地:歡口鎮薛廟村

文:愚伯的自留地

拍攝時間:2017年12月5日

以下的畫面, 是濃郁鄉村味的載體, 看完, 便會遣散所有世俗的纏累。

如今, 豐縣鄉村的田野, 生命漸漸地步入了瑟縮和蕭條的境地, 人們穿著厚厚的棉衣, 眼睛似乎也少了光澤。 這時, 在田間, 常常會有一方灼眼的綠色讓你興奮, 那就是白菜——在咱豐縣, 是最普通的菜。

如今的鄉村, 三輪車也是紛紛“鳥槍換炮”, 這樣用手把持的柴油三輪車, 已經很少看到。

每一棵長成的大白菜, 都被悉心的捆紮過。 猶如我們的人生, 沒有束縛的生活, 永遠都是隨意散漫的。

可愛孩子, 看到長勢喜人的大白菜, 頓時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悅, 馬上跑上前去, 欲把一棵棵白菜扳倒。

嘻嘻, 這棵白菜你知道有多重嗎?

收割白菜, 是件非常乾脆俐落的痛快事。

這麼大的一棵白菜, 只需一下, 就可以讓它輕易的脫離土地。

白菜不僅僅是人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更在於它自身所傳遞給我們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平凡、樸素、清心寡欲,而這正是我們生活中所必須的。

記得去年這個時候,就拍過這一家收穫白菜的視頻,當時閱讀量竟達到150多萬。

孩子參與勞動,既得到了鍛煉,也是一件很幸福的回憶。一棵一棵,被整齊的碼在車廂裡,正像戶外貪玩熟睡的孩子,被母親抱進被窩裡。

大白菜從種植到收穫,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翻地,施肥,起壟,下種,檢苗,澆水,深秋還要將大白菜捆綁起來,讓它的芯兒更厚實。

感覺最美最愜意的就是不厭其煩地給大白菜澆水,它們喜歡水,往往三天兩頭就要澆水,一擔水倒進菜溝子裡,看著水流滾滾向前沖進的樣子,心裡蠻欣慰的。菜葉子因為吸了水而越發的硬朗黑綠,著實是也是一種令人振奮的鼓舞。

白菜地旁的胡蘿蔔……

大蒜的葉子,為何那麼貼近地面?

乾枯的辣椒杆。

懂事的孩子,你也許不會知道,你幹活的樣子,將成為未來最美好的回憶。

大白菜,曾經是家鄉冬季的主菜,那時誰家不儲存些呢?

和奶奶一起,有說有笑做“搬運工”。

事實上,我們不是生產者,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不一會,就裝滿了車廂。

聽人說,立冬起白菜。但農人們一般都會往後拖,好像給白菜使勁長心兒的機會。

收白菜的日子,農用三輪車、拖拉機,不約而同地往返於田地和村莊之間。起初,人們用手擰,白菜往往根部帶土,後來才捨得用鐮刀,便於“快刀斬亂麻”。

今天,我再次說起——勞動,是最美的風景。

先不說價格如何,豐收了,欣喜是自然而然的事。

鄉親們對大白菜有著很深厚的感情。

看到這個,俺口水都出來了。

手搖式發動,挪一下車子。

小孩子也學著大人的樣子,自己用鏟子切斷白菜的根部。

這樣的畫面,真的難得一見。

忙碌,是鄉村最溫潤的代表詞

小女孩小跑著將白菜往車子上裝,抱了一棵又一棵,幹得可歡了,頭上都冒著熱騰騰的熱汽,甚至棉襖棉褲也會被汗浸濕。

這樣的高度,需要一棵棵遞上去。

滿滿的一車。

很有成就感。

目前,在城裡的菜市場,能見到的白菜五花八門。改良後的白菜通體皆白,無半片青葉。可吃起來也不見怎麼好。還有一種白菜,無芯,一棵只幾片蓬蓬松松的青葉子,吃起來口感不錯,可每斤要三塊多錢,太貴了。

說起收白菜,其實我們的印象都應該是寒冷的,然而我卻不是,自小到大,我對於收白菜的記憶從來都是寒冷伴隨著溫暖甚至火熱的,因為那時青青白白的白菜,除了伴隨著初冬的寒冷外,還伴隨著我們的勞動。

要吃白菜,還是我們豐縣老家的土白菜,尤其是經過霜雪的那種。

已經被拾完棉花的棉柴。

村裡人告訴我,這些看似荒草一樣的植物,名叫“天麻”,親們有認識的嗎?

只是,我不敢想像,在露天的農村集市上,一車車大白菜可在寒風中顫抖,尤其是那些無助的聲聲叫賣:白菜——白菜。

白菜不僅僅是人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更在於它自身所傳遞給我們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平凡、樸素、清心寡欲,而這正是我們生活中所必須的。

記得去年這個時候,就拍過這一家收穫白菜的視頻,當時閱讀量竟達到150多萬。

孩子參與勞動,既得到了鍛煉,也是一件很幸福的回憶。一棵一棵,被整齊的碼在車廂裡,正像戶外貪玩熟睡的孩子,被母親抱進被窩裡。

大白菜從種植到收穫,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翻地,施肥,起壟,下種,檢苗,澆水,深秋還要將大白菜捆綁起來,讓它的芯兒更厚實。

感覺最美最愜意的就是不厭其煩地給大白菜澆水,它們喜歡水,往往三天兩頭就要澆水,一擔水倒進菜溝子裡,看著水流滾滾向前沖進的樣子,心裡蠻欣慰的。菜葉子因為吸了水而越發的硬朗黑綠,著實是也是一種令人振奮的鼓舞。

白菜地旁的胡蘿蔔……

大蒜的葉子,為何那麼貼近地面?

乾枯的辣椒杆。

懂事的孩子,你也許不會知道,你幹活的樣子,將成為未來最美好的回憶。

大白菜,曾經是家鄉冬季的主菜,那時誰家不儲存些呢?

和奶奶一起,有說有笑做“搬運工”。

事實上,我們不是生產者,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不一會,就裝滿了車廂。

聽人說,立冬起白菜。但農人們一般都會往後拖,好像給白菜使勁長心兒的機會。

收白菜的日子,農用三輪車、拖拉機,不約而同地往返於田地和村莊之間。起初,人們用手擰,白菜往往根部帶土,後來才捨得用鐮刀,便於“快刀斬亂麻”。

今天,我再次說起——勞動,是最美的風景。

先不說價格如何,豐收了,欣喜是自然而然的事。

鄉親們對大白菜有著很深厚的感情。

看到這個,俺口水都出來了。

手搖式發動,挪一下車子。

小孩子也學著大人的樣子,自己用鏟子切斷白菜的根部。

這樣的畫面,真的難得一見。

忙碌,是鄉村最溫潤的代表詞

小女孩小跑著將白菜往車子上裝,抱了一棵又一棵,幹得可歡了,頭上都冒著熱騰騰的熱汽,甚至棉襖棉褲也會被汗浸濕。

這樣的高度,需要一棵棵遞上去。

滿滿的一車。

很有成就感。

目前,在城裡的菜市場,能見到的白菜五花八門。改良後的白菜通體皆白,無半片青葉。可吃起來也不見怎麼好。還有一種白菜,無芯,一棵只幾片蓬蓬松松的青葉子,吃起來口感不錯,可每斤要三塊多錢,太貴了。

說起收白菜,其實我們的印象都應該是寒冷的,然而我卻不是,自小到大,我對於收白菜的記憶從來都是寒冷伴隨著溫暖甚至火熱的,因為那時青青白白的白菜,除了伴隨著初冬的寒冷外,還伴隨著我們的勞動。

要吃白菜,還是我們豐縣老家的土白菜,尤其是經過霜雪的那種。

已經被拾完棉花的棉柴。

村裡人告訴我,這些看似荒草一樣的植物,名叫“天麻”,親們有認識的嗎?

只是,我不敢想像,在露天的農村集市上,一車車大白菜可在寒風中顫抖,尤其是那些無助的聲聲叫賣:白菜——白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