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誦經典品書香蒙養正”——宜川縣第三幼稚園第四屆國學誦讀展演

一痕朝日界晴窗, 森肅清寒昨夜霜。

兒童濟濟聚一堂, 忙拿詩書吟詠長。

12月1日晚上, 宜川縣第三幼稚園的多功能室裝扮的煥然一新, 賓客如雲, 全園的幼兒和家長們共赴一場“風花雪月”詩詞盛宴, 這是第三幼稚園開展的第四屆“誦經典•品書香•蒙養正”國學誦讀展演。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讓人感受到漢唐雄風的流風餘韻, 十幾個教師用自己的清唱和著陣陣的鼓聲, 以古代宴請賓客之禮, 歡迎各方嘉賓的到來。

“鹿得萍, 呦呦然鳴而相呼, 懇誠發乎中, 以興嘉樂賓客, 當有懇誠, 相招呼, 以成禮也”, 《詩經•鹿鳴》在教師們渾厚大氣的吟誦下, 拉開了活動的序幕。

伴隨著悠揚的開場舞古箏曲, 梁園長講述了她孩提時背誦唐詩宋詞的情景, 以及詩詞中蘊含的情感魅力和藝術韻味給她在美術創作中提供豐富的靈感。

她還強調了按照2016版《語文》教育部統編教科書統計, 小學古詩文即將變為124篇, 占課文總數的30%, 中學即將變為124篇, 占課文總數的50%, 高中根據選修模組不同, 最高占70%。 考試可謂“得古詩文者得天下”。 從國家層面到教育部都在改變, 這一改變, 值得所有的從教人員和家長的重視。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空堂坐相憶,魚戲蓮葉北。

江南, 是古代皇帝遙不可及的夢?他們通過樂府機構瞭解到江南也是荷葉田田, 蓮花依依, 一派詩與遠方的田野。 大二班的小朋友們通過吉派吟誦與舞蹈的結合, 將江南的唯美演繹得夢幻迷離。

小二班的孩子們活潑可愛的《三字經》表演, 時而舉起書本, 時而搖頭晃腦, 時而起身拍手, 惹來家長們一陣陣的掌聲。

中三班的原創《姓名歌》則是把每個孩子的名字編成了一首歌,配上悠揚的吉他聲,孩子們在吟誦這首自己班的姓名歌時,“一家人”的情誼油然而生。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詩經•衛風•木瓜》

我們古人崇尚“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大三班的師幼們著一襲漢服,老師輕歌曼舞,師幼們一唱一和,家長們在他們的真情吟誦中感受到了濃濃的感恩之情。

剛入園才兩個多月的小三班也給家長們帶來了《詠鵝》的古詩詞表演,駱賓王7歲就懷揣“為天下人而歌”的大志,而我們小三班的孩子們,也不甘落後,用自己稚嫩的聲音表達了自己讀遍天下古詩詞的熱情和決心。

中二班的《千字文》很有看點,雖然有四十多人,也是有板有眼,有條不紊,在孩子們抑揚頓挫的吟誦中,你能感受到千字文的雄渾大氣,韻律之美。

大一班的《靜夜思》,用情景劇的形式表演了李白寫這首詩的心理狀態,“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是儒士們的情懷,相信這首詩讓你感受到了古人的“濟世安民”信念,而後面的古典舞錦上添花,進一步讓人感受李白的羈旅感觸。

《千字文》武術,讓人耳目一新,孩子們靜若伏虎,動若飛龍,緩若遊雲,疾若閃電。眼波流動,精神抖擻。

也是剛剛入園兩個多月的小一班,站立有樣,萌態可掬地吟誦著《聲律啟蒙》,聲音時而婉轉低回,時而歡快流暢,時而行雲流水,家長們報以最熱烈的掌聲。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百家姓》是講中華大家族情誼的一本書,中一班的小朋友們通過吟誦《百家姓》,配上姿態優美舞蹈,剛勁有力的武術,虎虎生威,演繹了幼兒版的“一家人”的情懷。

晚會中的兩輪古詩詞遊戲將觀眾們的熱情點燃到了高潮,在詩句對對碰中,家長們搜索著自己的記憶庫,搶著回答問題。而點字成詩中,更是考驗家長抗干擾能力,最終所有的詩句都被順利找出。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詩經•天保》被譽為“中國人的生日歌”,晚會在第三幼稚園“蒙正社”的《天保》吟誦中圓滿結束,她們把最美好的祝願送給了在場的嘉賓。

古詩文最好的學習階段是兒童時期,也就是所謂的“蒙學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記憶力最好,可以全身心的吸收,等他們長大了,古詩文中的情感、人生態度、對世界的認知,也就內化了,孩子身上就會散發出儒雅之氣,養成君子之風,淑女之韻。

宜川縣第三幼稚園從2014年開始開展國學誦讀活動,到2017年形成了自己的園本課程,並有專門的國學老師進行授課,每天早晨入園,你會看到小朋友都在認真地吟誦著《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千字文》,每天離園,小朋友也會按時隨著吟誦音樂進行國學吟誦直到家長接走。而在中午“快樂30分”時,也會有相應的國學操表演。

正如梁園長所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條國學復興之路也許漫長,也許我們這代人都看不到,但受益的是我們下一代乃至更遠的後代,這是“澤被後代”的光榮使命,也是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早日讓那些被我們拋棄了孔孟聖賢,諸子百家,唐詩宋詞,在宜川的大地上生根發芽,在第三幼稚園的沃土上開花結果!”

中三班的原創《姓名歌》則是把每個孩子的名字編成了一首歌,配上悠揚的吉他聲,孩子們在吟誦這首自己班的姓名歌時,“一家人”的情誼油然而生。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詩經•衛風•木瓜》

我們古人崇尚“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大三班的師幼們著一襲漢服,老師輕歌曼舞,師幼們一唱一和,家長們在他們的真情吟誦中感受到了濃濃的感恩之情。

剛入園才兩個多月的小三班也給家長們帶來了《詠鵝》的古詩詞表演,駱賓王7歲就懷揣“為天下人而歌”的大志,而我們小三班的孩子們,也不甘落後,用自己稚嫩的聲音表達了自己讀遍天下古詩詞的熱情和決心。

中二班的《千字文》很有看點,雖然有四十多人,也是有板有眼,有條不紊,在孩子們抑揚頓挫的吟誦中,你能感受到千字文的雄渾大氣,韻律之美。

大一班的《靜夜思》,用情景劇的形式表演了李白寫這首詩的心理狀態,“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是儒士們的情懷,相信這首詩讓你感受到了古人的“濟世安民”信念,而後面的古典舞錦上添花,進一步讓人感受李白的羈旅感觸。

《千字文》武術,讓人耳目一新,孩子們靜若伏虎,動若飛龍,緩若遊雲,疾若閃電。眼波流動,精神抖擻。

也是剛剛入園兩個多月的小一班,站立有樣,萌態可掬地吟誦著《聲律啟蒙》,聲音時而婉轉低回,時而歡快流暢,時而行雲流水,家長們報以最熱烈的掌聲。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百家姓》是講中華大家族情誼的一本書,中一班的小朋友們通過吟誦《百家姓》,配上姿態優美舞蹈,剛勁有力的武術,虎虎生威,演繹了幼兒版的“一家人”的情懷。

晚會中的兩輪古詩詞遊戲將觀眾們的熱情點燃到了高潮,在詩句對對碰中,家長們搜索著自己的記憶庫,搶著回答問題。而點字成詩中,更是考驗家長抗干擾能力,最終所有的詩句都被順利找出。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詩經•天保》被譽為“中國人的生日歌”,晚會在第三幼稚園“蒙正社”的《天保》吟誦中圓滿結束,她們把最美好的祝願送給了在場的嘉賓。

古詩文最好的學習階段是兒童時期,也就是所謂的“蒙學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記憶力最好,可以全身心的吸收,等他們長大了,古詩文中的情感、人生態度、對世界的認知,也就內化了,孩子身上就會散發出儒雅之氣,養成君子之風,淑女之韻。

宜川縣第三幼稚園從2014年開始開展國學誦讀活動,到2017年形成了自己的園本課程,並有專門的國學老師進行授課,每天早晨入園,你會看到小朋友都在認真地吟誦著《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千字文》,每天離園,小朋友也會按時隨著吟誦音樂進行國學吟誦直到家長接走。而在中午“快樂30分”時,也會有相應的國學操表演。

正如梁園長所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條國學復興之路也許漫長,也許我們這代人都看不到,但受益的是我們下一代乃至更遠的後代,這是“澤被後代”的光榮使命,也是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早日讓那些被我們拋棄了孔孟聖賢,諸子百家,唐詩宋詞,在宜川的大地上生根發芽,在第三幼稚園的沃土上開花結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