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互聯網精准扶貧,也能幹出一片新天地

12月4日, 四川秦巴山區一名“85後”村支書, 受邀在世界互聯網大會“共用紅利:互聯網精准扶貧”分論壇上作主旨發言, 在烏鎮向世界講述家鄉依託互聯網脫貧的生動案例。

綿陽市安州區曉壩鎮受邀, 在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展示小鎮農民從貧困戶到網路創客的蝶變之路。 (12月5日《四川日報》)

在烏鎮召開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不僅讓大家感受到了未來生活中互聯網的神奇作用, 而且也讓我們分享到了互聯網帶來的諸多紅利。 在這次大會上, 四川帶來的兩個生動案例讓人眼前一亮, 不僅為下一步的脫貧攻堅注入了活力, 而且也為全球減貧提供了中國方案。

互聯網精准扶貧需要選好帶頭人。 在四川廣元的蒼溪縣岫雲村, 這裡本身沒有啥突出資源, 屬於典型傳統農業鄉村, 但一個外來的小夥子, 用十年的時間, 紮根基層農村, 探索網路扶貧經驗, 不僅讓全村實現了脫貧致富, 而且還帶動了周邊近100個村的留守群體和貧困戶因地制宜, 發展以家庭為單位的精細化高品質農業。

在這個脫貧攻堅岫雲村模式中, 最為關鍵的就是選好像李君這樣的發展致富帶頭人。 敢於大膽啟用年輕人, 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尤其是發揮他們在互聯網發展方面的敏銳嗅覺, 突破制約貧困村發展的瓶頸, 就會開創一片新天地。

互聯網精准扶貧需要懂網用網。 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的空間, 也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大有作為的空間。 不要以為邊遠地區的農民沒有知識文化,

難以推廣運用, 就知難而退。 從四川綿陽市安州區曉壩鎮的案例來看, 貧困戶周德財也不懂啥互聯網, 但在一些愛心網友的幫助下, 出錢為他家買雞苗、購農資、搭圈舍、養土雞、依靠網路銷售, 在一步一步的形勢倒逼下, 他通過在農民夜校學習後, 學會了開網店, 搞網商。

在曉壩鎮, 網路扶貧給貧困戶帶來命運改變是實實在在的。 一年多時間來, 曉壩全鎮建起村級電商服務站3個, 發展網路創客、微商200餘名。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要讓群眾依靠互聯網精准扶貧, 關鍵就要讓群眾懂網用網, 並且要讓群眾能夠用得上網。

互聯網精准扶貧需要社會參與。 網路扶貧不僅僅需要像李君這樣的懂網用網帶頭人, 需要網友們的愛心關注, 需要農民夜校宣傳普及網路知識, 更需要互聯網企業的積極參與。 對於有頭腦的企業負責來說, 要善於轉變思維, 換個角度看問題。 越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 可能就是下一步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對於企業來說可能就是一個巨大的發展商機。

可喜的是在當日舉行的“共用紅利:互聯網精准扶貧”分論壇上,京東集團、微醫集團、蒙牛乳業分別與涼山州的昭覺縣、越西縣簽訂油橄欖產業、互聯網醫療、營養奶項目三項合作協定。這不僅體現了企業的一種社會責任,而且也體現了中國企業的遠見卓識,走向四川,走向鄉村,依託互聯網實現精准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的同時,共用發展的成果。

可喜的是在當日舉行的“共用紅利:互聯網精准扶貧”分論壇上,京東集團、微醫集團、蒙牛乳業分別與涼山州的昭覺縣、越西縣簽訂油橄欖產業、互聯網醫療、營養奶項目三項合作協定。這不僅體現了企業的一種社會責任,而且也體現了中國企業的遠見卓識,走向四川,走向鄉村,依託互聯網實現精准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的同時,共用發展的成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