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為什麼沒過?說的太紮心也太真實了!

來源 張雨澤 厚大法考

末代司考出成績已經過去一周了, 沒考過的同學在撫平傷痛之後恐怕又要開始立志“2018我要如何如何了”。 但在下手之前, 咱總得逐一排查一下到底是哪些因素害你考不過?這對你明年的學習絕對有大的幫助。

我已經親自帶班三年了, 可以說各種類型的學員也都見識過了。 出成績後, 我和那些沒考過的學員逐一探究失利原因總會聽到這些說法:

例如:

“我是非法本零基礎, 底子薄”

“我的工作太忙, 沒有時間系統深入的學習”

“我年齡偏大, 記憶力不好, 背不過那麼多東西”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而這些所謂“原因”基本屬於扯淡。

誰說非法本零基礎首考底子薄的人就考不過?

此類學員一次成功的大有人在, 並且通過率還是比法本學生略高一點的, 沒別的原因, 就是因為非法本聽話, 按照要求來訓練而已。

至於工作忙嘛, 哪個在職考過的會很閑有大把時間學習呢?

要說年紀大記憶力衰退導致記不住, 我就呵呵了, 換上個20歲出頭的年輕人來學也一樣記不住, 因為太多了。

所以, 這些所謂的理由都是站不住腳的。

至於說“我是因為沒有聽誰誰的課, 買誰誰的書才導致沒考過”這樣的理由都已經不值一駁了, 不會游泳的人換游泳池是沒用的, 不會戀愛的人換戀人是沒用的, 同理不會學習的人換教師換教材也是沒用的。

法考培訓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 想要獲得好老師的課程不費勁, 各家的教材也不貴, 那為什麼有人用這些材料考過了, 有人考不過呢?歸根到底, 考不過的原因出在你自己身上的主觀因素上, 而不是外在的客觀因素。

訓練理念不對

第一個原因是訓練理念不對, 把“聽課”當成了一切, 而忽視了看書。

你把教材看好, 哪怕就是用從頭到尾看書的“機械看書法”粗略的看了一遍, 那也是對你聽課有很大幫助作用了。

你在看書的時候, 雖然你感覺看的支離破碎的, 但你畢竟是按照章節目錄在推進的, 大的框架還是會建立的, 某些地方的細小框架也會有記憶的。 這樣你在聽課的時候, 老師講課的內容會和你腦子裡存儲的記憶有所呼應,

你會經常恍然大悟、有所收穫的。

要是你按照我“四輪驅動學習方法”看書環節的要求, 翻著你的教材把各科4年真題逐項解析出來, 那恭喜你, 你會發現老師講的恰恰就是你重點翻閱的。 因為, 他講的和你看的都是真題指出的考點, 你會感覺超級輕鬆, 再看看其他同學聽課聽的一頭霧水不知所云, 你會竊喜的。

但可惜的是, 很多同學本能的以為參加培訓就是聽名師講課, 在沒有看過書的前提下就開始大量的聽課, 總是以為只要聽完老師的課程, 這科目也就學得不錯了。

確實聽課比看書要輕鬆, 但很多人聽著聽著就不知道講到哪裡了, 也不知道在講什麼了。 為什麼經常有學員感慨聽完老師全部的課程後,

只記得那些笑話和段子, 他講的什麼知識卻根本想不起來呢?原因就在這裡, 因為你沒看書、沒看書、沒看書, 所以你的大腦沒法和老師的講授形成呼應和重點記憶。

如果你掉進了這個陷阱, 若不及時抽身而是繼續往死裡聽課, 那你就等於在陷阱裡繼續往下挖, 最後越陷越深。

節奏散亂, 前鬆後緊

第二個原因是節奏散亂, 前鬆後緊, 最後是硬逼著自己從形式上扛下來, 品質什麼的已經不在意了。

我以前總以為學員前鬆後緊是因為自己懶惰思想作祟, 因為人有天生的惰性導致拖延症嚴重, 遲遲不願下手開始。

但現在我部分修正我的觀點, 現在我認為學員之所以前期疲軟沒狀態是因為沒有成就感。

成就感這玩意很神奇, 哪怕你再懶惰的人, 只要你發現一件事你不斷的投入後就能帶來源源不斷的有用產出, 你就會情不自禁的越來越勤奮的去幹這一件事, 節奏會越來越快、越來越猛。 反之, 若是發現不斷的投入帶不來預期的產出時, 你就會越來越心灰意冷, 越來越不想幹。

但是備考法考的時間是有限的啊, 看著倒計時越來越近又會發急, 最後乾脆就依照自己的本能來行事吧, 拼命趕課, 別的不管了, 先把課都聽完再說。

但正像第一點原因裡所說的, 在沒有看好書的前提下拼命趕課其實作用是不大的, 往往是感覺啥都記不住, 聽完了該不會的還是不會。

其實, 你要喜歡聽課也沒錯, 但聽課切記要產生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收益才行。

這個收益是什麼?是課堂筆記!

聽課一定要記筆記,記筆記一定用三分法,即把筆記頁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記錄本堂課講授的重點

第二部分記錄本堂課自己沒搞懂的疑點

第三部分記錄本堂課自己突然明白過來的淤點

你若能每堂課都把這“重點”、“難點”、“淤點”都形成文字記錄,那你每天的學習就是有成果抓在手裡的,只要你能堅持3個禮拜,你就會越來越快。

為什麼是3個禮拜呢,因為心理學研究表明通過行為形成心理節奏需要21天,正好3個禮拜。一旦形成了,最起碼這一科你就能做到不待揚鞭自奮蹄了,自然也就解決了前鬆後緊、節奏散漫的問題了。

疑問堆積,沒及時解決

第三個原因是疑問堆積,沒有及時解決。

你學習過程中所有的疑點都是進步的契機,每解決一個疑難那就意味著進步一點,積累多了後你的速度自然越來越快。道理誰都明白,但一旦實操起來狀況不斷。

很多學員學了好幾個月,竟然說自己沒有什麼疑問!這是不可能的,學必有疑。疑問的數量和品質直接反映你的真實水準高低。

說自己沒有學習疑問的人,只是沒有發掘出疑問或者發掘出了疑問卻讓它白白溜走,自己忘卻了還有這麼個疑問存在而已。

這種現象在那些拼命趕課的學員身上體現的尤其明顯,他們只是喜歡或者說習慣於一輪一輪的火力覆蓋考點,但就是不願意去做一下定點清除、精確打擊的工作,而是任由各科疑難不斷堆積,自己只管不斷的推進進度,這會導致只是推進了進度而沒有提升學習的高度,在考場上面對真題經常出現4個選項會3個,有一個不會的情況。

悲哉!辛苦的趕課泡湯了,早知道當初就拿出10分鐘來把這些折磨人的小釘子拔了不就完了嘛。

不會做題

第四個原因是做題能力差,題目做得少。

“聽課一聽就會,做題一做就錯”是很多學員的痛點,但如何解決這個痛點呢?

無數學員給出的做法就是一遍一遍的聽課,這當然是不對的。好比你開車水準不行應該多開車上路練習才對,有一遍一遍的學習駕駛理論的嗎?

當然廣大學員現在也都很明瞭這一點,也知道多做題的重要性,很多人也在考前做了很多題目,但上了考場後很快發現考場上做題和平時做題差距很大,考場上的壓力大、時間緊,經常出現這題目我在場下能做對,場上卻做不對的情況,因為在考場的重壓之下,你的應試動作會變形。而很多學員在考場上看到題目後感覺腦中一片空白或者答非所問就是這種變形的反映。

要解決這個問題,讓自己在考場上又快又好的答題除了平時多多的進行標準化訓練和不斷的分析自己、提高自己以外沒有別的捷徑可以走。

多練、多想、多整改才能最快速的提高。

以上是我的一點淺見,如果對準備考試的你有所幫助,善莫大焉!

❤考研還是工作?要不要分手?…每個人的生命裡都有“事與願違”,所謂 “人生建議”只是參考答案,卻不是標準答案

❤2017.12.05

❤關注公眾號:司法考試線上私教。回復:資料,自取17知識點總結~分享歷年真題、重點考點

這個收益是什麼?是課堂筆記!

聽課一定要記筆記,記筆記一定用三分法,即把筆記頁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記錄本堂課講授的重點

第二部分記錄本堂課自己沒搞懂的疑點

第三部分記錄本堂課自己突然明白過來的淤點

你若能每堂課都把這“重點”、“難點”、“淤點”都形成文字記錄,那你每天的學習就是有成果抓在手裡的,只要你能堅持3個禮拜,你就會越來越快。

為什麼是3個禮拜呢,因為心理學研究表明通過行為形成心理節奏需要21天,正好3個禮拜。一旦形成了,最起碼這一科你就能做到不待揚鞭自奮蹄了,自然也就解決了前鬆後緊、節奏散漫的問題了。

疑問堆積,沒及時解決

第三個原因是疑問堆積,沒有及時解決。

你學習過程中所有的疑點都是進步的契機,每解決一個疑難那就意味著進步一點,積累多了後你的速度自然越來越快。道理誰都明白,但一旦實操起來狀況不斷。

很多學員學了好幾個月,竟然說自己沒有什麼疑問!這是不可能的,學必有疑。疑問的數量和品質直接反映你的真實水準高低。

說自己沒有學習疑問的人,只是沒有發掘出疑問或者發掘出了疑問卻讓它白白溜走,自己忘卻了還有這麼個疑問存在而已。

這種現象在那些拼命趕課的學員身上體現的尤其明顯,他們只是喜歡或者說習慣於一輪一輪的火力覆蓋考點,但就是不願意去做一下定點清除、精確打擊的工作,而是任由各科疑難不斷堆積,自己只管不斷的推進進度,這會導致只是推進了進度而沒有提升學習的高度,在考場上面對真題經常出現4個選項會3個,有一個不會的情況。

悲哉!辛苦的趕課泡湯了,早知道當初就拿出10分鐘來把這些折磨人的小釘子拔了不就完了嘛。

不會做題

第四個原因是做題能力差,題目做得少。

“聽課一聽就會,做題一做就錯”是很多學員的痛點,但如何解決這個痛點呢?

無數學員給出的做法就是一遍一遍的聽課,這當然是不對的。好比你開車水準不行應該多開車上路練習才對,有一遍一遍的學習駕駛理論的嗎?

當然廣大學員現在也都很明瞭這一點,也知道多做題的重要性,很多人也在考前做了很多題目,但上了考場後很快發現考場上做題和平時做題差距很大,考場上的壓力大、時間緊,經常出現這題目我在場下能做對,場上卻做不對的情況,因為在考場的重壓之下,你的應試動作會變形。而很多學員在考場上看到題目後感覺腦中一片空白或者答非所問就是這種變形的反映。

要解決這個問題,讓自己在考場上又快又好的答題除了平時多多的進行標準化訓練和不斷的分析自己、提高自己以外沒有別的捷徑可以走。

多練、多想、多整改才能最快速的提高。

以上是我的一點淺見,如果對準備考試的你有所幫助,善莫大焉!

❤考研還是工作?要不要分手?…每個人的生命裡都有“事與願違”,所謂 “人生建議”只是參考答案,卻不是標準答案

❤2017.12.05

❤關注公眾號:司法考試線上私教。回復:資料,自取17知識點總結~分享歷年真題、重點考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