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中國,三分之二的富豪沒有你幸福

【幸福說】

財富自由, 本質是時間的自由。

- 01 -

中國平安發佈了《2017 國民財富焦慮報告》。

報告顯示:中國人對錢很焦慮。

●17.6%的人處於低焦慮狀態。

●78%的人處於中度焦慮狀態。

●4.4%的人處於高度焦慮狀態。

也就是說, 82.4%的人很憂心“錢”。

大部分人都存在這樣一種想法:

“我活得不快樂不幸福, 都是因為缺錢。 ”

“如果能實現財務自由, 我就能獲得幸福。 ”

有了錢就一定快樂嗎?

- 02 -

2016年12月底,

馬雲在參加一檔韓國節目時,

主持人問了他這樣一句話:

“你可曾反問過自己, 活到現在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嗎?”

馬雲先搖了搖頭, 然後陷入深思,

最後他眼泛淚光, 哽咽地說:

“我最後悔的事情就是創建阿裡巴巴。

我沒料到這會改變我的一生,

我本來只是想成立一家小公司,

然而它卻變成了這麼大的企業。

如果有來生, 我不會再做這樣的生意。

我希望有機會到世界上任意一個國家,

在那裡平靜度日。

我不想談論商業, 不想工作。 ”

早已經實現財務自由的馬雲,

竟然過得也不幸福。

其實過得不幸福的富人並不僅僅只是馬雲,

財經作家吳曉波搞了一個調查:

結果表明:中國三分之二的富豪活得不快樂。

你看, 實現了財務自由也不一定就能幸福。

- 03 -

舉個我大學同學張海的例子,

讀大學時, 張海覺得,

“幸福就是每年掙5萬。 ”

畢業後, 他很快就拿到了5萬。

“但我並沒有覺得很幸福。 ”

這時, 他覺得幸福就是年薪10萬。

三年後, 他年薪達到了12萬。

“但我還是沒有覺得很幸福。 ”

這時, 他覺得幸福就是擁有豪車。

於是張海成了工作狂。

一周工作90小時,

一年工作355天。

28歲時, 張海就成了公司高管。

拿7位數薪水, 掌管百家店鋪,

在別人眼裡, 他是那麼地成功:

一身名牌, 住著別墅, 開著豪車。

但張海還是覺得不太幸福,

這時, 他覺得幸福就是“擁有自己的大公司”。

15年前, 吃不飽飯的他,

偶爾吃一頓紅燒肉就覺得很幸福了。

現在呢, 天天山珍,

他依然覺得食之無味。

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先來講一個名詞——閾值。

閾值又叫臨界值,

指釋放一個行為反應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強度。

人的閾值有一個特點,

就是會隨著擁有資源的增加而水漲船高。

為什麼很多人實現了財務自由仍然不幸福呢?

就是因為欲望的閾值在不斷水漲船高。

“有了百萬年薪, 就奢望千萬年薪。 ”

這就是大部分國人財富焦慮的根源。

- 04 -

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吉伯特,

出過一道有趣的答題:

有兩個不同未來供大家選擇,

一個是中了3億元樂透大獎,

一個是遭遇車禍而被截肢,

你覺得哪一個會活得更快樂?

同學們噓聲一片:

“切, 這還用問嗎?自然是中大獎更快樂。 ”

但是吉伯特卻說:

“我大範圍調查大獎得主和截癱患者後,

發現一年後兩者的快樂程度幾乎相等。”

中了樂透大獎的人,

一開始幸福得睡不著覺,

但這種狀態持續不到一個月,

他們就會回到之前的幸福感水準:

如果他們在中獎前是不快樂的,

那他們就會回到之前的不快樂狀態。

而遭遇車禍致殘的人,

一開始總是痛不欲生,

但這種狀態持續不到一年,

他們就會回到之前的幸福感水準:

如果他們在遭遇車禍前是快樂的,

那他們就會回到之前的快樂狀態。

這個實驗證明了:幸福是一種能力,而與財富關係不大。

- 05 -

2017年7月11日,

網商大會在杭州召開。

會上,馬雲再次動情地說:

“我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情,

就是創建了阿裡巴巴。

阿裡巴巴幾乎佔用了我所有時間。

我的妻子說:

你並不是我的人,你屬於阿裡巴巴。”

馬雲說了這番話後,

我覺得有個線民說得特別好:

“這是你自找的,活該啊!

沒有時間,只是因為你不想放下而已。”

2008年6月27日,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對外宣佈:

“我將辭去微軟董事長的職務,

我要開始我新的生活方式,

去陪伴我的妻子和子女,

去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正當壯年的他,說辭就真辭了。

之所以舉這兩個例子,

是因為我想談談什麼是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本質是時間的自由。

真正的財務自由,

不是錢多得用不完,

而是擁有時間的自由。

正如李笑來所說:

“我們要的自由,

本質不是財富,財富只是工具。

我們要的自由,本質上是時間自主權。”

比有錢更重要的,是擁有選擇權。

一個人能不能獲得幸福,

最關鍵的不是看他擁有多少財富,

而是看他把時間用在了什麼地方。

“我大範圍調查大獎得主和截癱患者後,

發現一年後兩者的快樂程度幾乎相等。”

中了樂透大獎的人,

一開始幸福得睡不著覺,

但這種狀態持續不到一個月,

他們就會回到之前的幸福感水準:

如果他們在中獎前是不快樂的,

那他們就會回到之前的不快樂狀態。

而遭遇車禍致殘的人,

一開始總是痛不欲生,

但這種狀態持續不到一年,

他們就會回到之前的幸福感水準:

如果他們在遭遇車禍前是快樂的,

那他們就會回到之前的快樂狀態。

這個實驗證明了:幸福是一種能力,而與財富關係不大。

- 05 -

2017年7月11日,

網商大會在杭州召開。

會上,馬雲再次動情地說:

“我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情,

就是創建了阿裡巴巴。

阿裡巴巴幾乎佔用了我所有時間。

我的妻子說:

你並不是我的人,你屬於阿裡巴巴。”

馬雲說了這番話後,

我覺得有個線民說得特別好:

“這是你自找的,活該啊!

沒有時間,只是因為你不想放下而已。”

2008年6月27日,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對外宣佈:

“我將辭去微軟董事長的職務,

我要開始我新的生活方式,

去陪伴我的妻子和子女,

去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正當壯年的他,說辭就真辭了。

之所以舉這兩個例子,

是因為我想談談什麼是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本質是時間的自由。

真正的財務自由,

不是錢多得用不完,

而是擁有時間的自由。

正如李笑來所說:

“我們要的自由,

本質不是財富,財富只是工具。

我們要的自由,本質上是時間自主權。”

比有錢更重要的,是擁有選擇權。

一個人能不能獲得幸福,

最關鍵的不是看他擁有多少財富,

而是看他把時間用在了什麼地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