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入選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導演李夏創作經驗分享

ACG 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產業新媒體

訪問三文娛網站3wyu.com查看產業必讀文章

如何更高級的講故事?從《紅領巾俠》到《Once a Hero》, 李夏分享他的動畫創作經驗。

12月2日, 《Once a Hero》《紅領巾俠》導演李夏做客動畫醬Live, 本文為李夏分享乾貨精選。 (文末還有彩蛋哦!)

本週六(12月9日), 第8期動畫醬Live, 我們邀請到《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總導演彭擎政, 想知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國風動畫是如何創作的嗎?快來報名吧!活動詳情請見海報。

短片:留下最想傳達的部分

《Once a Hero/如果我是英雄》的故事雛形是在研究生一年級時的一門劇作課上完成的。 當時這個故事最初有二十五分鐘, 不太適合做短片。 由於只有一年的時間, 並且非常想把這個故事實現出來, 所以在此基礎上做了很大的改動, 將自己希望通過故事最想傳遞的感覺和核心的哲學保留了下來。

最終成片只有八分鐘, 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置於怎麼在這八分鐘裡讓觀眾在影片的最後得到我想傳遞的那個感受。

所以《Once a Hero》這個片子的遺憾可能更多的是在人物、背景的鋪墊環節還做得不夠。

如果有時間的話, 我可以把更多的鏡頭和視角放到男孩兒和女孩兒他們背後的家庭, 成長的環境, 他們的世界觀。 以及那些施暴的男孩兒和女孩兒, 他們的家庭到底是怎麼樣的?他們的世界觀是怎麼樣的?也許他們的這些惡都是有來由的, 來自於家庭或者其他。

在美術實現上, 也是本著“保留最基本最想要傳達的東西”的原則, 能省則省。

影視是時間的藝術, 影片的時間越短, 情感衝擊力就越有限。 對於短片來說, 動作戲或者喜劇往往是更好的選擇。 一部長篇有更多的時間去鋪墊,

讓觀眾有時間進入故事中, 並且給他們帶來更強烈的情感衝擊。 但是在有限的製作時間和預算面前, 時長和畫面的精緻程度往往是成反比的。 你的時間和精力有限(一般來說藝術院校給學生們的畢設時長是一年時間), 這註定了你沒法圓一個長片夢。

漂亮的畫面能更加的吸引觀眾, 讓觀眾有更好的沉浸感, 幫助他們走入螢幕中的世界, 塑造不一樣的感官體驗, 可一旦觀眾進入了故事中, 漂亮畫面對觀眾的影響就會越來越小。 美術要做的就是儘量保持影片前後的一致性, 不要讓觀眾因為畫風或者畫面品質的突變而出戲。

當我們搞清了這一點, 就可以戰略性的設計自己的動畫, 在有限的製作時間內, 稍微降低一些畫面的品質, 也許讓你有更多的時間專注在故事上, 達到整體效果的最大化。

或者說你放棄了複雜的故事, 只是希望在短時間給觀眾最大的感官刺激, 那麼就讓故事越簡單越好。

開頭和結尾, 兩個創作者需要重視的結構

我說說自己的理解:所有和時間相關的內容,

它的結構一定都有一個共性, 就是開頭和結尾, 這兩個地方是創作者要去重視的結構。

開頭——當打開這個內容的時候, 你是否能看下去, 是否想繼續看。 結尾——你看完這個內容的時候, 是否獲得了作者想傳達的感覺, 是否帶著這個感覺離開了這個內容。

對於一分鐘的短片來說, 除了開頭和結尾, 我覺得可能還談不上其他的結構, 更多的是節奏, 怎麼去控制視聽語言, 讓視聽語言的韻律去吸引觀眾, 來達到你想做的。 如果影片的時長再長一些的話, 除了開頭和結尾就需要考慮其他結構了。 比如一般電影的話是三段式, 開頭、中點和結尾, 在三段式的基礎上又分八個序列。

《Once a Hero》中, 1分56秒到2分43秒, 男主角去偷拿爸爸的錢, 女主角去偷拿家人的手槍,這是關於他們兩個如何獲得力量的段落。從結構上來說也是關於角色怎麼開始他們接下來的旅程。

這裡,男孩兒有一個目標,他被迫的要開始這段旅程,要去解決他的目標,他第一個能想到的解決方法就是去偷錢。相對映射的是女孩兒這條線,受到欺負之後她被迫要展開自己的旅程,她要解決問題的方法可能就是偷一把槍,這是獲得了暴力。

在設計的時候,我希望還原出角色窺探力量時的緊張感,並選擇張力很強的氛圍音樂。所以一旦你清楚自己想要的效果和結果,並且知道這個段落是怎麼為整個片子服務的時候,這段就呼之欲出了,就知道該怎麼去設計它。

基於你想傳達的感受去設計影片的風格和視聽語言

在推敲作品的視聽語言風格的時候,我的出發點一直也是考慮片子想傳達的感受是什麼?目標觀眾群是誰?確定這兩件事之後,再基於這個感受去設計影片的風格和視聽語言。

做《紅領巾俠》的時候更多的是想做酷炫的東西,還有心中很多戾氣的東西,比如師生矛盾。於是會選擇更外顯一些的表現方式,用很多酷炫的鏡頭、慢鏡頭。

做《燈塔》的時候更想去證明自己能做藝術片。也是一切都從感覺出發,並嘗試了更多更實驗的東西,但這些實驗的東西有好的回饋也有不好的回饋,從這個過程中我也學到很多經驗。

《Once a Hero》也是基於這個理念出發的。它是一個很悲傷的故事,當時設計的視聽風格是不能太外顯的。不能像《紅領巾俠》那樣浮誇的鏡頭設計。所想的就是,怎麼讓鏡頭更收斂一些來把《Once a Hero》想傳遞的感覺傳遞出去。

《Once a Hero》分鏡

《駭客帝國》是我第一次體會到視聽語言帶來的感官愉悅,是我最初的分鏡啟蒙。初中時上課不願意聽講,經常在腦袋裡給自己播放子彈時間和慢鏡頭。久而久之,靠想像暫時不能滿足了,於是就把腦中的畫面記錄下來。進入大學前的那段時間我慢慢去體會攝像機的運動,人物的調度,畫面的節奏。在那段時間畫完分鏡之後,就照著分鏡在腦中一遍遍的播放自己畫的片子,非常有快感。

《紅領巾俠》用的是表現力強的鏡頭,這樣是最容易讓人看到的。尤其是年輕,希望告訴別人自己設計能力非常強,非常有表現力,並且讓別人看到自己,也樂於讓別人看到自己。

但是你畫著畫著會發現這種張力很強的鏡頭的限——只能表述單一的情緒。其實最難的情緒是那種相對隱忍相對克制的情緒。

《紅領巾俠》之後我想去證明自己能做不一樣的東西,也是想證明自己能做藝術品,於是去做那些晦澀的東西。所以大學畢設做了《燈塔》,但是結果並不好,那個片子因為有太多實驗的成分,因此可能社會反響也一般。進入研究生也在不斷探索,一直到《Once a Hero》我才找到一個讓自己滿意的鏡頭的呈現方式,和自己滿意的說故事的狀態。

為了表述《Once a Hero》想傳達的感覺,我必須要用這種克制的設計和鏡頭才能做到我想傳達的東西。如果《Once a Hero》是像《紅領巾俠》一樣充滿張力的鏡頭的話,則傳達不出影片晦澀的調性了。

這裡推薦一本書,《以眼說話》是南加州大學的那個老師布魯斯·布洛克寫的,裡面很系統的講了視聽是怎麼在心理層面影響觀眾的,以及如何讓觀眾得到你想傳達的東西。

另外,有時候作者的傾訴欲太強,可能導致只想著去傾訴而沒有從觀眾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所以有的時候你傾訴欲太強,把每個感情都表述出來不一定是好事,因為對於觀眾體驗來講並不好。

我的思考方式:將一件想傾訴的事情,把希望觀眾看完影片之後真正能得到的、Get到的感覺做到最大化。

如果你抓住這個內容最核心的一點,希望觀眾最後能得到你想傳達的這個東西的話,那可能在影片的開頭、中點,或者說在某些環節你需要隱忍一些,需要去克制。因為有了克制,最後才能有衝突。設計影片的情緒線的時候,有低點有高點,低點足夠低高點才能高的起來。如果搞清楚這個前因後果的話,可能情感表達易過直白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掉。

導演心中的英雄主義情節

《紅領巾俠》和《Once a Hero》中的“俠”,其實意義上並不是太趨同。《紅領巾俠》包著一個俠的外衣,其實是在說一個仇恨的故事。《Once a Hero》是我真正的想講述心裡面的英雄主義情節。但是這個英雄主義情結,可能跟社會壓力又發生了衝突,基於這兩者的衝突發生了一系列的故事。

我個人理解俠或者英雄這個概念是一種理性社會的調和劑,當人們過度理性的時候社會壓力、路西法效應,等類似事情是一定會發生的,這時候可能有些不理智的人會做一些他們認為“正確”的事情——然後才能讓我們看到更多的希望。

在《路西法效應》那本書裡,作者在最後也提到了英雄主義是解決路西法效應最好的一個方法。理想主義的說,如果每個人都有一些英雄主義的話,那這個世界應該會更好了。

心理學的學習給創作帶來了很大幫助。雖然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心理學,不過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更多的瞭解人的狀態。對人的狀態瞭解的越多,創作的時候考慮就越縝密。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心理學方面對我幫助比較大的是《FLOW/心流》。

在創作中,意識到社會學和心理學層面後,大部分的不足就是發現自己flow(心流)做的不好,沒有在適當的時間給出適當的資訊。在有理論武裝前都是憑感覺在做。理論能起到查缺補漏的作用。理論的知識這麼多,剩下的就是多畫。

李夏推薦學習資料:

《以眼說話》作者:布魯斯·布洛克

《透視學習手冊》作者:馬修·布萊姆

女主角去偷拿家人的手槍,這是關於他們兩個如何獲得力量的段落。從結構上來說也是關於角色怎麼開始他們接下來的旅程。

這裡,男孩兒有一個目標,他被迫的要開始這段旅程,要去解決他的目標,他第一個能想到的解決方法就是去偷錢。相對映射的是女孩兒這條線,受到欺負之後她被迫要展開自己的旅程,她要解決問題的方法可能就是偷一把槍,這是獲得了暴力。

在設計的時候,我希望還原出角色窺探力量時的緊張感,並選擇張力很強的氛圍音樂。所以一旦你清楚自己想要的效果和結果,並且知道這個段落是怎麼為整個片子服務的時候,這段就呼之欲出了,就知道該怎麼去設計它。

基於你想傳達的感受去設計影片的風格和視聽語言

在推敲作品的視聽語言風格的時候,我的出發點一直也是考慮片子想傳達的感受是什麼?目標觀眾群是誰?確定這兩件事之後,再基於這個感受去設計影片的風格和視聽語言。

做《紅領巾俠》的時候更多的是想做酷炫的東西,還有心中很多戾氣的東西,比如師生矛盾。於是會選擇更外顯一些的表現方式,用很多酷炫的鏡頭、慢鏡頭。

做《燈塔》的時候更想去證明自己能做藝術片。也是一切都從感覺出發,並嘗試了更多更實驗的東西,但這些實驗的東西有好的回饋也有不好的回饋,從這個過程中我也學到很多經驗。

《Once a Hero》也是基於這個理念出發的。它是一個很悲傷的故事,當時設計的視聽風格是不能太外顯的。不能像《紅領巾俠》那樣浮誇的鏡頭設計。所想的就是,怎麼讓鏡頭更收斂一些來把《Once a Hero》想傳遞的感覺傳遞出去。

《Once a Hero》分鏡

《駭客帝國》是我第一次體會到視聽語言帶來的感官愉悅,是我最初的分鏡啟蒙。初中時上課不願意聽講,經常在腦袋裡給自己播放子彈時間和慢鏡頭。久而久之,靠想像暫時不能滿足了,於是就把腦中的畫面記錄下來。進入大學前的那段時間我慢慢去體會攝像機的運動,人物的調度,畫面的節奏。在那段時間畫完分鏡之後,就照著分鏡在腦中一遍遍的播放自己畫的片子,非常有快感。

《紅領巾俠》用的是表現力強的鏡頭,這樣是最容易讓人看到的。尤其是年輕,希望告訴別人自己設計能力非常強,非常有表現力,並且讓別人看到自己,也樂於讓別人看到自己。

但是你畫著畫著會發現這種張力很強的鏡頭的限——只能表述單一的情緒。其實最難的情緒是那種相對隱忍相對克制的情緒。

《紅領巾俠》之後我想去證明自己能做不一樣的東西,也是想證明自己能做藝術品,於是去做那些晦澀的東西。所以大學畢設做了《燈塔》,但是結果並不好,那個片子因為有太多實驗的成分,因此可能社會反響也一般。進入研究生也在不斷探索,一直到《Once a Hero》我才找到一個讓自己滿意的鏡頭的呈現方式,和自己滿意的說故事的狀態。

為了表述《Once a Hero》想傳達的感覺,我必須要用這種克制的設計和鏡頭才能做到我想傳達的東西。如果《Once a Hero》是像《紅領巾俠》一樣充滿張力的鏡頭的話,則傳達不出影片晦澀的調性了。

這裡推薦一本書,《以眼說話》是南加州大學的那個老師布魯斯·布洛克寫的,裡面很系統的講了視聽是怎麼在心理層面影響觀眾的,以及如何讓觀眾得到你想傳達的東西。

另外,有時候作者的傾訴欲太強,可能導致只想著去傾訴而沒有從觀眾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所以有的時候你傾訴欲太強,把每個感情都表述出來不一定是好事,因為對於觀眾體驗來講並不好。

我的思考方式:將一件想傾訴的事情,把希望觀眾看完影片之後真正能得到的、Get到的感覺做到最大化。

如果你抓住這個內容最核心的一點,希望觀眾最後能得到你想傳達的這個東西的話,那可能在影片的開頭、中點,或者說在某些環節你需要隱忍一些,需要去克制。因為有了克制,最後才能有衝突。設計影片的情緒線的時候,有低點有高點,低點足夠低高點才能高的起來。如果搞清楚這個前因後果的話,可能情感表達易過直白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掉。

導演心中的英雄主義情節

《紅領巾俠》和《Once a Hero》中的“俠”,其實意義上並不是太趨同。《紅領巾俠》包著一個俠的外衣,其實是在說一個仇恨的故事。《Once a Hero》是我真正的想講述心裡面的英雄主義情節。但是這個英雄主義情結,可能跟社會壓力又發生了衝突,基於這兩者的衝突發生了一系列的故事。

我個人理解俠或者英雄這個概念是一種理性社會的調和劑,當人們過度理性的時候社會壓力、路西法效應,等類似事情是一定會發生的,這時候可能有些不理智的人會做一些他們認為“正確”的事情——然後才能讓我們看到更多的希望。

在《路西法效應》那本書裡,作者在最後也提到了英雄主義是解決路西法效應最好的一個方法。理想主義的說,如果每個人都有一些英雄主義的話,那這個世界應該會更好了。

心理學的學習給創作帶來了很大幫助。雖然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心理學,不過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更多的瞭解人的狀態。對人的狀態瞭解的越多,創作的時候考慮就越縝密。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心理學方面對我幫助比較大的是《FLOW/心流》。

在創作中,意識到社會學和心理學層面後,大部分的不足就是發現自己flow(心流)做的不好,沒有在適當的時間給出適當的資訊。在有理論武裝前都是憑感覺在做。理論能起到查缺補漏的作用。理論的知識這麼多,剩下的就是多畫。

李夏推薦學習資料:

《以眼說話》作者:布魯斯·布洛克

《透視學習手冊》作者:馬修·布萊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