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微博大V張發財攜新作與廣州讀者見面

采寫:本報記者 李倩華

“歷史的小偷”真實身份是個平面設計師

對於張發財的歷史暢銷書作家身份, 封新城有一個命名——“歷史的小偷”,

因為“小偷偷出來的東西往往是有價值的”。 張發財則解釋道:“他說我是從歷史的角落裡偷出東西, 但我覺得還不到位。 小偷是偷人多的地方, 而我其實是在歷史的旮旯裡找東西, 所以我應該是歷史的‘收破爛的’。 ”類似的觀點在《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為《人五人六》寫的序言中也曾出現過:“(張發財)善於在歷史的犄角旮旯裡找出所謂的‘硬貨’。 ”

詼諧幽默的筆調實則言必有據

新作《人五人六》一如既往的笑點密集, 但脫下輕鬆搞笑的外衣, 張發財的歷史文章其實是“言必有據”的嚴謹作品, 每一篇文章皆有所本、皆有出處。 據悉, 張發財在寫《人五人六》裡鑒真東渡那篇文章時, 前期準備了很久, 他在論文網上看了三篇論文,

讀了將近60多萬字的資料, 最後才寫成這篇幾千字的文章。 《人五人六》裡的每一篇作品, 都是張發財在閱讀大量歷史文獻、經過嚴格考證之後, 再用“不正經”的風趣筆調呈獻給讀者的。 陳曉卿則這樣評價他:“別看發財的文字表面風騷放蕩, 充滿各種秀智商的橋段, 但這些都是建立在他飽讀經典、勤於考證的基礎之上。 ”

談到新作時, 張發財直言“真正的歷史人物其實是很豐滿的”, 但大家對他們都是固定化的、符號化的認知。 “在查閱了傳記和他們的生平之後, 我想把這些符號更加豐滿化。 我們平時看到的可能都是歷史人物的正面, 但我想讓他們的側面和背面露出來”, 張發財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