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職業規劃師成長系列1:你不相信自己,但我依然相信你可以改變

在溝通的客戶中, 有這樣一類客戶, 最怕碰到, 但還經常遇到:就是不相信你能解決他/她的問題。

客戶A, 畢業十多年, 在職場工作6年後, 一頭紮進家庭生活, 養育了2個孩子, 現在要重返職場。

“老師, 我怎麼能相信你能解決我的問題呢?有人能讓我看一下嗎?”

“我寫的案例你讀過嗎?諮詢是個特殊產品, 我沒法在你身邊找一個做過諮詢的給你看啊?”

“讀文章和看真人不一樣啊! 看不到這個產品的效果,

我就覺得心裡很沒底。 ”

。 。 。

無奈自己不是銷售出身, 沒有話術啊!

客戶B, 大四在讀, 參加了研究生考試, 但並不喜歡所選專業。 在等待考試結果的這段時間糾結至極。

“我考的專業, 也就是為了考研而考研。 要是真考上的話, 我去上了, 花了錢又投了精力。

但畢業後找的工作自己不喜歡的話, 那成本太高了。 ”

“可是要不讀研, 我自己也沒有接觸過職場, 沒有做過任何實習, 找什麼樣的工作也不知道啊。 。 。 ”

真心把這個姑娘糾結死啦!

更糾結的是下麵呢。 。 。

溝通完後, 確認做諮詢, 合同也發過去了。

“老師, 這個諮詢真能幫助我嗎?”

“要是解決不了的話, 我的錢也白花了。 ”

這個思考方向。

“職業規劃都好多年了, 做學生的諮詢是比較基礎的。 如果你還不相信, 我想可能是你知道的資訊比較少。 ”

“你不相信別人能幫助你, 可能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己不相信自己吧。 ”

我常常在想, 有沒有辦法讓客戶短時間改變看法:你幫助不了自己, 有人是可以提供幫助, 解決你的問題的。

但到底如何才能讓一個人相信呢?

如果你提供文章, 哪怕是真實客戶, 對方可能覺得這都是托;

如果客戶問你成功率, 你自信滿滿地給一個數字, 對方會覺得說大話, 不靠譜。

他想要一些東西, 但你給的都不是能打消疑慮的。

然後我發現, 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改變認知。

於是, 不相信的, 那就隨他去了。

客戶C,在二線城市,工作10年。自從幾年前轉到銷售崗位,工作做得磕磕巴巴的。

他描述了這幾年的糾結和無奈,當我們談到諮詢,他開始質疑了。

“會不會做完還不如之前的好呢?”

“我這邊的市場環境就這樣,我比較瞭解,怎麼能改變呢?”

“諮詢真的能幫助到別人嗎?”

一連串的問題都拋過來。

“你糾結3年了,有沒有想過尋找外界的幫助呢?”我問。

“沒有,都是自己在想。”

“可能你已經不相信這個問題可以被解決了。”我忍不住說。

他在這樣的環境中,長期的糾結和思想鬥爭,已經很累了。混著,可能是最保險的活法,雖然不舒服,但總比改變的恐懼和陣痛更好啊。

和他溝通完後,我在想,我覺得他可能改變嗎。我想我是相信的,不過需要花時間。

思維模式的定勢需要花時間打破。

3月底參加《教練的藝術和科學》第一模組和第二模組的培訓。

教練的5大原則中,其中2個原則,我深有感觸。

1、每個人都有資源。

2、改變是可行的,而且也是不可避免的。

這2個原則,讓我對以上客戶的看法,有了更多堅信:他們都是可以改變的。

而來自加拿大的Kim老師為我們動情講述的埃裡克森的故事,讓我有了更深的思考。這個故事如下:

埃裡克森在從事催眠工作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於是精神學會請他去大會上做演講,並現場做催眠示範。催眠的人選,在一家醫院裡進行選取。 埃裡克森和每個人都做了溝通,最後選擇了一個叫貝蒂的女子。院長很詫異,告訴他這個護士情緒不穩定,希望埃裡克森可以選擇其他人。但埃裡克森堅持自己的選擇。

在大會期間,埃裡克森用催眠帶領貝蒂逛了美麗的花園,並在海邊散了步。貝蒂感覺非常好。

當催眠結束,貝蒂睜開眼回來,回到現實。

第2天,埃裡克森的電話急促地響起來。

“貝蒂不見了,她去找你了嗎?”院長在電話中非常焦慮。

“沒有。她會很好,你們會找到她的。”埃裡克森冷靜地說。

人們到貝蒂的公寓,她不在裡面。

到了下班,也沒有看到貝蒂的身影。

第3天,貝蒂沒有露面;

第4天,貝蒂沒有音信;

7天后,貝蒂還是沒有回來。

有人在背後議論是埃裡克森殺死了貝蒂。

1個月後,埃裡克森被吊銷了執照,他只允許在所在社區進行催眠業務。

6個月後,依然不見貝蒂。

1年後,埃裡克森又重新拿回執照,此時人們已經忘記貝蒂這個人。

2年,3年。。。

7, 8年。。。

10年。。。

一天早上,埃裡克森接到一個電話。

“你好,埃裡克森先生,我是貝蒂,可能您已經忘記我了。”

電話那邊是一個甜美的女性的聲音。

“我沒有忘記你,貝蒂!已經13年了。。。”埃裡克森非常激動。

“這真是一個很長的故事。做完催眠的第2天,我不知不覺地走到海邊,看到一艘輪船上寫著招聘船上護士的廣告,於是我立刻報名,飛奔回公寓收拾了簡單的行李,就上船了。在船上我遇到現在的先生,他是澳大利亞人。於是我跟隨他去澳大利亞,之後有了第一個孩子,然後又有了第二個孩子。。。

“這是13年之後,我第一次再回到紐約。我打電話給你,是感謝你當年給我做的催眠。”

如果你是埃裡克森,你能在13年裡堅信自己是對的嗎?你能堅信自己在做正確的事情,堅信你的客戶會很好嗎?

也許你不能,但埃裡克森相信,貝蒂是OK的,於是他成為了埃裡克森。

聽這個故事時,除了思考,我有更多的感動:

作為一個諮詢師,即使客戶自己不相信自己,我也相信他/她是可以改變的,而且是有能量改變的。

那就是:即使你(客戶)自己不相信自己,我也相信你,因為我相信自己!我相信我做的事情對他人是有幫助的。

這也是我堅持不懈,走到今天的原因。

【往期好評文章】

職業規劃案例分享:應屆生如何看待第一份工作

職業規劃案例分享:工科生的跨界發展

高中生職業規劃諮詢案例:父母選的高考專業,我不想讀

留學生職業規劃諮詢案例:出國留學後,我依然很迷茫

請關注職業規劃師王虹, 作者王虹系中國職業規劃師、資深職業規劃導師。作為國內職業規劃的先行者,具有7年職業規劃個案諮詢經歷,累計諮詢近千餘案例。作者旅行9國,並參加美國和非洲18個月海外志願者項目,跨越美洲,非洲,對跨國文化有深入瞭解,具有豐富人生經歷。通過職業規劃諮詢案例分享職場、自我探索、個人成長、夢想實現!

客戶C,在二線城市,工作10年。自從幾年前轉到銷售崗位,工作做得磕磕巴巴的。

他描述了這幾年的糾結和無奈,當我們談到諮詢,他開始質疑了。

“會不會做完還不如之前的好呢?”

“我這邊的市場環境就這樣,我比較瞭解,怎麼能改變呢?”

“諮詢真的能幫助到別人嗎?”

一連串的問題都拋過來。

“你糾結3年了,有沒有想過尋找外界的幫助呢?”我問。

“沒有,都是自己在想。”

“可能你已經不相信這個問題可以被解決了。”我忍不住說。

他在這樣的環境中,長期的糾結和思想鬥爭,已經很累了。混著,可能是最保險的活法,雖然不舒服,但總比改變的恐懼和陣痛更好啊。

和他溝通完後,我在想,我覺得他可能改變嗎。我想我是相信的,不過需要花時間。

思維模式的定勢需要花時間打破。

3月底參加《教練的藝術和科學》第一模組和第二模組的培訓。

教練的5大原則中,其中2個原則,我深有感觸。

1、每個人都有資源。

2、改變是可行的,而且也是不可避免的。

這2個原則,讓我對以上客戶的看法,有了更多堅信:他們都是可以改變的。

而來自加拿大的Kim老師為我們動情講述的埃裡克森的故事,讓我有了更深的思考。這個故事如下:

埃裡克森在從事催眠工作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於是精神學會請他去大會上做演講,並現場做催眠示範。催眠的人選,在一家醫院裡進行選取。 埃裡克森和每個人都做了溝通,最後選擇了一個叫貝蒂的女子。院長很詫異,告訴他這個護士情緒不穩定,希望埃裡克森可以選擇其他人。但埃裡克森堅持自己的選擇。

在大會期間,埃裡克森用催眠帶領貝蒂逛了美麗的花園,並在海邊散了步。貝蒂感覺非常好。

當催眠結束,貝蒂睜開眼回來,回到現實。

第2天,埃裡克森的電話急促地響起來。

“貝蒂不見了,她去找你了嗎?”院長在電話中非常焦慮。

“沒有。她會很好,你們會找到她的。”埃裡克森冷靜地說。

人們到貝蒂的公寓,她不在裡面。

到了下班,也沒有看到貝蒂的身影。

第3天,貝蒂沒有露面;

第4天,貝蒂沒有音信;

7天后,貝蒂還是沒有回來。

有人在背後議論是埃裡克森殺死了貝蒂。

1個月後,埃裡克森被吊銷了執照,他只允許在所在社區進行催眠業務。

6個月後,依然不見貝蒂。

1年後,埃裡克森又重新拿回執照,此時人們已經忘記貝蒂這個人。

2年,3年。。。

7, 8年。。。

10年。。。

一天早上,埃裡克森接到一個電話。

“你好,埃裡克森先生,我是貝蒂,可能您已經忘記我了。”

電話那邊是一個甜美的女性的聲音。

“我沒有忘記你,貝蒂!已經13年了。。。”埃裡克森非常激動。

“這真是一個很長的故事。做完催眠的第2天,我不知不覺地走到海邊,看到一艘輪船上寫著招聘船上護士的廣告,於是我立刻報名,飛奔回公寓收拾了簡單的行李,就上船了。在船上我遇到現在的先生,他是澳大利亞人。於是我跟隨他去澳大利亞,之後有了第一個孩子,然後又有了第二個孩子。。。

“這是13年之後,我第一次再回到紐約。我打電話給你,是感謝你當年給我做的催眠。”

如果你是埃裡克森,你能在13年裡堅信自己是對的嗎?你能堅信自己在做正確的事情,堅信你的客戶會很好嗎?

也許你不能,但埃裡克森相信,貝蒂是OK的,於是他成為了埃裡克森。

聽這個故事時,除了思考,我有更多的感動:

作為一個諮詢師,即使客戶自己不相信自己,我也相信他/她是可以改變的,而且是有能量改變的。

那就是:即使你(客戶)自己不相信自己,我也相信你,因為我相信自己!我相信我做的事情對他人是有幫助的。

這也是我堅持不懈,走到今天的原因。

【往期好評文章】

職業規劃案例分享:應屆生如何看待第一份工作

職業規劃案例分享:工科生的跨界發展

高中生職業規劃諮詢案例:父母選的高考專業,我不想讀

留學生職業規劃諮詢案例:出國留學後,我依然很迷茫

請關注職業規劃師王虹, 作者王虹系中國職業規劃師、資深職業規劃導師。作為國內職業規劃的先行者,具有7年職業規劃個案諮詢經歷,累計諮詢近千餘案例。作者旅行9國,並參加美國和非洲18個月海外志願者項目,跨越美洲,非洲,對跨國文化有深入瞭解,具有豐富人生經歷。通過職業規劃諮詢案例分享職場、自我探索、個人成長、夢想實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