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泰順三座水毀廊橋修復工程通過竣工驗收

近日, 泰順薛宅橋、文興橋、文重橋三座國保廊橋修復工程, 順利通過省文物局專家組驗收。 這對全程參與搶尋木構件、廊橋修復的泰順非遺中心主任季海波來說, 意味著三座國保廊橋的修復工程“這才算正式完工”。 與此同時, 圍繞三座國保廊橋周邊的環境整治也一併進入“進行時”。

去年9月15日中秋節, 泰順3座國保廊橋薛宅橋、文重橋、文興橋在“莫蘭蒂”颱風中被洪水衝垮。 在今年10月4日中秋節, 3座國保廊橋主體修復工程提前一個月全面完工, 雄姿重現碧波之上。 這期間, 廊橋修復工作按國家文物局, 省、市、縣各級文化部門既定目標科學有序推進,

而最難的是“修舊如舊”能否達到專家的標準, 還需要經過嚴格的現場踏勘驗證。

12月3日, 省市專家組一行對三座國保廊橋修復工程進行實地走訪踏勘, 並召開廊橋修復工程驗收會。 經過專家組充分討論後一致認為, 泰順縣三座國保廊橋的修復達到驗收標準。 省文物局文物處副調研員趙勇表示, 此次廊橋修復工程全程得到了當地村民的熱情支持, 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傳承人全程介入了廊橋維修。 在原構件沒有安全隱患的情況下, 儘量使用原有的構件, 最大程度保留了廊橋的歷史資訊, 總體驗收情況良好, 品質符合設計方案和各項規定。

“修舊如舊”不僅延續廊橋歷史記憶, 中間還涉及極為嚴格清晰的準則。 而泰順三座廊橋修復涉及新老木構件近3000餘塊, 僅每座廊橋所需的瓦片就要6噸左右。 整個修復工程從選料備料, 到木構件歸位、瓦片擺放, 每一個細節都要經歷反復斟酌、精益求精。 季海波說, 最終能夠順利通過驗收, 不僅在於參與修復的工匠師傅們技藝嫺熟, 還在於他們對廊橋深厚的感情, 整個過程都懷有敬畏之心, 具有價值的歷史資訊也盡可能地予以保留。

這次廊橋修復的全過程, 既是與前輩匠人的隔空對話, 也為後人保留下了豐富的圖文資料。 除了專業的資料外,

筱村鎮內的文興橋、文重橋修復的珍貴過程, 被鎮文化員鄭浩用近半年時間、14793張圖片素材記錄了下來, 並剪輯成3分鐘的延時影像。 “廊橋被沖毀後, 我全程參與了搶尋木構件的工作, 後來廊橋開始修復了, 我就想用做點事情去記錄修復的全過程。 ”據鄭浩介紹, 7月12日, 文興橋廊橋拱架歸位那天, 從早上六點半開始持續拍攝了12個小時, “拍攝結束後感覺給曬懵了, 由衷敬佩每一位參與廊橋修復的匠人”。

如今, 橋還是那座橋, 廊橋邊卻更美了。 原來, 在主體工程完工後, 筱村鎮已經在文興橋、文重橋兩座廊橋邊種植了近百畝的油菜花, 到春天將是一片花海。 此外, 圍繞周邊房屋外立面復古改造、線路“上改下”、路面卵石鋪設已經進入尾聲,

明年還將啟動內部裝修, 將其中一間開闢為廊橋記憶展示館。 與此同時, 薛宅橋周邊環境整治已經委託省古建院作設計規劃, 爭取年底動工, 明年修復完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