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建立軍事行動法律顧問體系 滿足部隊執行多樣化任務新要求

導 讀:央廣記者孫利、鄧曦光、彭洪霞報導:在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 全國人大代表、海軍潛艇學院教授李丹妮提出了建立軍事行動法律顧問體系的建議。 那麼, 她為什麼要提出這項建議?這位來自軍隊院校的代表又是怎樣為人師表的呢?

資料圖:全國人大代表李丹妮

記者:您這次上會之前, 準備了一些建議, 做了哪些調研?

李丹妮:我的建議主要也是圍繞著海軍的建設, 圍繞著我們整個國家走出去的戰略, 我們海外利益逐漸在拓展, 怎麼樣有效維護我們海外利益。

全國人大代表李丹妮接受本台採訪

李丹妮代表說, 她之所以要建議“建立軍事行動法律顧問體系”, 是因為我軍近年來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日益增多, 這就對任務部隊運用法律法規維護自身權益, 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李丹妮:也就是為一線指揮員提供即時的法律諮詢和法律保障的。 目前來講, 這一類的人員我們是比較稀缺的。

從整個大層面來看, 我們海外利益的拓展, 對應的海外兵力行動是增多了, 無論是人道主義救援也好, 還有遠海護航也好, 還有我們的撤僑等等這些, 實際上它的政治性、全域性、涉外性, 可以說是,

時時涉法也是處處涉法的。

這些法律問題一旦處理不當, 就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造成一些被動的局面, 也就是我們的兵力行動實際上, 對於法律的要求是比較高的, 你怎麼樣去靈活的運用國際規則和慣例, 運用我們相關的一些法律, 這個要求比較高, 需要專業的人士來給我們提供即時的諮詢。

對於“建立軍事行動法律顧問體系”所面臨的現實問題, 李代表通過扎實調研和反復論證, 給出了解決的方法:

李丹妮:第一, 首先解決急需問題, 不必要大面積的鋪開, 可以先以海軍作為試點, 在一些急需的部門和崗位上來配備軍事行動法律顧問。

第二, 在開展試點工作的基礎之上, 我們需要建立起機制體制來把它變成一種常態化。

第三, 加強這方面的人才儲備。 我們需要把法律運用放在我們的一些重大演習活動當中, 作為重大演習當中的其中一項內容, 以此來提高我們一線指揮員和軍事行動法律顧問整體對於法律的運用能力。 還有在院校當中, 對於我們一線所有的指戰員來講, 需要提高他們的法律素養, 把《軍事行動法》要納入到院校的整個人才培養方案當中去。

這位大眼睛皮膚白皙、齊耳短髮的女代表李丹妮, 是海軍潛艇學院的一位教授。 回想17年前, 她從地方大學碩士畢業, 被選中到潛艇學院任教的場景, 依然難掩激動, 讓她更加激動的是, 剛任教一年多, 就拿了一個授課品質獎特等獎:

李丹妮:當時很激動嘛, 評完了獎之後,

就又開始在學校教學觀摩, 院長也都去聽, 然後給你提意見。

我那時候就覺得部隊院校這麼重視教學, 這個氛圍特別好。 再加上當時在的教研室基礎部, 領導都很關心你, 大家就一門心思就想著怎麼把這個課講好, 所以那時候我覺得氛圍對於年輕人成長來說特別重要。

就是你一工作就在這樣的良好氛圍當中去, 那你整個樹立起來的工作習慣, 你的工作當中所出現的這種作風, 這種性格, 養成是很重要。

所以至今為止, 當了我們教研室的主任。 我對我們教研室年輕的同志, 我經常想起來我剛一來的時候是什麼樣子, 我的領導當時是怎麼愛護我的, 怎麼樣來幫助我的, 我就對他們怎麼樣去愛護和幫助。

我就覺得, 剛一來你這個苗要長正了,要讓他感覺他的工作很有意義,他也願意在裡面幹,那你需要給他很多的説明。

站在三尺講臺,潛心傳道授業。李丹妮慢慢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教員,可是,面對當時軍隊院校編制改革,她坦言,要儘快完成教學轉型,必須先從一名學生做起,把學習的重心對準一線部隊:

李丹妮:後來,我就從基礎部要轉到專業課上去。2007年到了專業教研室,但是地方大學畢業,不懂潛艇上的裝備是怎麼回事,就是在兩眼一抹黑的情況下,就要開始新的教學,你就需要重新去熟悉潛艇上的裝備是怎麼回事,你必須要重新去學,也很難。

有很多人實際上是在帶著我的,因為他們一起在做這個事情,一起在轉型,大家一起到部隊去調研,一起去摸潛艇上的裝備,一起去一條艇一條艇的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去學怎麼回事?

包括到廠家裡面去學,科研機構裡面去學,你還需要和艇員去聊。因為教學的事情是這樣,它幾個基本要素就是教學物件的情況你要摸清楚,你要清晰的掌握他崗位工作的情況,教學目標定位要准,然後部隊的裝備和它的戰法訓法又要掌握,因為這是你的教學內容的問題。其他的再是教學方法、方式,你要和社會接軌,整個的資訊社會接軌,那這個就一步一步來,比如方法和手段的問題,原來基礎課的教育是能解決的。

但是,需要你轉變一些理念,關鍵就是教學內容怎麼去貼近部隊,瞭解部隊實際的東西,這也是經歷了一個過程。我自己感覺完全能夠勝任這些專業課,教起來毫無障礙,我覺得應該是在2011年、2012年的時候。

教學相長,更進一步。李丹妮所帶領的教研室,不僅成為學院一支出色的新型教員隊伍,而且也是一支能擔綱重大科研課題任務的拳頭力量。

李丹妮:後來潛艇部隊就搞了第一次的維修技能競賽,從方案的擬制,要比哪些,怎麼比,訓練的設備是什麼,比賽的設備是什麼?

都是從無到有的一個過程,主要是我們教研室來做這個方案的擬制過程,包括調研。

當時我們也是經過了一年多的準備時間,做成了這個事情。後來慢慢那個比賽就變成了我們學校好幾個專業同時的比賽,這也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

另外,我們做了一系列的設備,就是剛才講到有兩百多套專門用於維修訓練的教學裝設備,包括到課程體系最後建立起來,然後去教學員,然後根據學員的情況再來調整,再不停地到部隊去問你,這樣可不可以,然求再回來再調整。

這一系列的東西,我們現在開始送教到部隊,所以,我們經常會到部隊去講,這個東西從理論上來講、從科學上來講我們已經試過了,應該怎麼訓,給部隊提供這種理論上、方法上的參考,再由部隊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再來借鑒你的一些經驗,用到他們部隊的訓練當中去。

實際上,我們也是抓住了第一次維修競賽開展的契機,後續我們想怎麼繼續來做這種事情,你不是僅僅組織一個比賽,你關鍵是要把這種技能轉換成你教學內容的培養目標。怎麼做?你的的確確需要有科學精神,而且還需要有工匠精神。

無論是當一名軍隊院校的普通教員、教研室主任,還是擔任全國人大代表,李丹妮都始終對党忠誠、愛崗敬業,崇尚創新精神,收穫了全軍院校育才銀獎,被評為海軍“十傑青年”、全軍軍事訓練先進個人,榮立二等功三等功等多項榮譽。

李丹妮:我們教研室人不多,在這五年的時間裡面,有四個人有提前晉升,有三名同志評上了教授,四個人晉升了高職,有拿海軍獎的,有拿全軍獎的。而且特別讓我高興的是,去年我們教研室被海軍評比為整個“十三五”期間海軍院校的教學創新團隊,同時它又是一個新的起點,來謀劃你後面五年的工作。

這麼多年來,從內心來講,一個是我喜歡教學,軍人又和教師融合在一起,雙重的榮耀感、雙重的榮譽感去激勵著你,你就會覺得,你做的這個事業特別的神聖。

本期編審:譚淑惠

責任編輯:鄧曦光、鐘紫舟

投稿郵箱:guofangshikong@qq.com

剛一來你這個苗要長正了,要讓他感覺他的工作很有意義,他也願意在裡面幹,那你需要給他很多的説明。

站在三尺講臺,潛心傳道授業。李丹妮慢慢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教員,可是,面對當時軍隊院校編制改革,她坦言,要儘快完成教學轉型,必須先從一名學生做起,把學習的重心對準一線部隊:

李丹妮:後來,我就從基礎部要轉到專業課上去。2007年到了專業教研室,但是地方大學畢業,不懂潛艇上的裝備是怎麼回事,就是在兩眼一抹黑的情況下,就要開始新的教學,你就需要重新去熟悉潛艇上的裝備是怎麼回事,你必須要重新去學,也很難。

有很多人實際上是在帶著我的,因為他們一起在做這個事情,一起在轉型,大家一起到部隊去調研,一起去摸潛艇上的裝備,一起去一條艇一條艇的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去學怎麼回事?

包括到廠家裡面去學,科研機構裡面去學,你還需要和艇員去聊。因為教學的事情是這樣,它幾個基本要素就是教學物件的情況你要摸清楚,你要清晰的掌握他崗位工作的情況,教學目標定位要准,然後部隊的裝備和它的戰法訓法又要掌握,因為這是你的教學內容的問題。其他的再是教學方法、方式,你要和社會接軌,整個的資訊社會接軌,那這個就一步一步來,比如方法和手段的問題,原來基礎課的教育是能解決的。

但是,需要你轉變一些理念,關鍵就是教學內容怎麼去貼近部隊,瞭解部隊實際的東西,這也是經歷了一個過程。我自己感覺完全能夠勝任這些專業課,教起來毫無障礙,我覺得應該是在2011年、2012年的時候。

教學相長,更進一步。李丹妮所帶領的教研室,不僅成為學院一支出色的新型教員隊伍,而且也是一支能擔綱重大科研課題任務的拳頭力量。

李丹妮:後來潛艇部隊就搞了第一次的維修技能競賽,從方案的擬制,要比哪些,怎麼比,訓練的設備是什麼,比賽的設備是什麼?

都是從無到有的一個過程,主要是我們教研室來做這個方案的擬制過程,包括調研。

當時我們也是經過了一年多的準備時間,做成了這個事情。後來慢慢那個比賽就變成了我們學校好幾個專業同時的比賽,這也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

另外,我們做了一系列的設備,就是剛才講到有兩百多套專門用於維修訓練的教學裝設備,包括到課程體系最後建立起來,然後去教學員,然後根據學員的情況再來調整,再不停地到部隊去問你,這樣可不可以,然求再回來再調整。

這一系列的東西,我們現在開始送教到部隊,所以,我們經常會到部隊去講,這個東西從理論上來講、從科學上來講我們已經試過了,應該怎麼訓,給部隊提供這種理論上、方法上的參考,再由部隊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再來借鑒你的一些經驗,用到他們部隊的訓練當中去。

實際上,我們也是抓住了第一次維修競賽開展的契機,後續我們想怎麼繼續來做這種事情,你不是僅僅組織一個比賽,你關鍵是要把這種技能轉換成你教學內容的培養目標。怎麼做?你的的確確需要有科學精神,而且還需要有工匠精神。

無論是當一名軍隊院校的普通教員、教研室主任,還是擔任全國人大代表,李丹妮都始終對党忠誠、愛崗敬業,崇尚創新精神,收穫了全軍院校育才銀獎,被評為海軍“十傑青年”、全軍軍事訓練先進個人,榮立二等功三等功等多項榮譽。

李丹妮:我們教研室人不多,在這五年的時間裡面,有四個人有提前晉升,有三名同志評上了教授,四個人晉升了高職,有拿海軍獎的,有拿全軍獎的。而且特別讓我高興的是,去年我們教研室被海軍評比為整個“十三五”期間海軍院校的教學創新團隊,同時它又是一個新的起點,來謀劃你後面五年的工作。

這麼多年來,從內心來講,一個是我喜歡教學,軍人又和教師融合在一起,雙重的榮耀感、雙重的榮譽感去激勵著你,你就會覺得,你做的這個事業特別的神聖。

本期編審:譚淑惠

責任編輯:鄧曦光、鐘紫舟

投稿郵箱:guofangshikong@qq.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