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指尖上的大運河文化帶|第56期:“運河之都”淮安再現水韻風華

點擊上方“網信北京”訂閱哦!

無論長達3000多公里的隋唐大運河, 還是從杭州直達北京的京杭大運河, 在沿河城市中淮安都是當之無愧的“運河之都”。 借助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東風, 推進江淮生態經濟區建設, 融入南北聯動、協調發展大局, 淮安做活運河文化這篇錦繡文章。

總督漕運部院

位於淮安市淮安區的總督漕運部院, 如今只留一片遺址, 僅存的巨大柱礎標注這裡曾有一片壯麗的建築。 在明清兩代, 這處占地3萬平方米的建築掌握著帝國的命脈。 淮陰師範學院黨委副書記顧建國介紹, 這裡是漕運總督的駐節地,

負責明清兩代每年400萬石糧食運輸, 稍有不順則京師震動。 漕運總督還掌管1.1萬艘漕船、12萬名漕兵, 全國每年財政收入7000萬兩白銀, 其中5000萬兩通過漕運實現。

裡運河文化長廊夜景

不僅如此, 淮安還是河道總督駐地, 國家每年10%—20%的賦稅用來治理河道;淮安是全國最大的漕船製造基地,

所造漕船占全國六成;淮安是漕糧轉輸中心, 常盈倉可儲糧150萬石, 居運河沿線四大轉運倉之首, 後世有“天下糧倉”之譽;淮安還是淮鹽集散中心, 管理淮安、揚州鹽場的生產、銷售, 稅收占全國鹽稅之半。

淮安城內古運河

建設大運河文化帶,

淮安的資源得天獨厚。

2008年,

中國古都學會授予淮安

“運河之都”稱號。

運河淮安段的水工遺跡, 代表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的最高水準, 也凝聚古人改造自然的勇氣、智慧和偉力。 碼頭鎮的惠濟祠遺址今天只是平地, 地面有建築構件和乾隆禦碑, 但在明清, 這裡是運河、淮河、黃河的交匯口。 淮安市博物館副館長、考古部主任胡兵介紹說, 為解決水位差, 漕船要繞著惠濟祠這塊高地, 通過三道閘門“爬”三級臺階, 然後通過水流湍急的黃淮交界處, 進入中運河。 而為了防止黃河淤塞運河河口, 明清兩代採用築洪澤湖大堤抬高水位, 形成人工湖洪澤湖, 再用清水沖刷黃河以保證漕運, 在當地形成一整套複雜的水利工程——清口樞紐,

占地面積約50平方公里。 在大運河申遺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惠濟祠現場考察後豎起大拇指。

穿淮安城而過的古運河

淮安水上立交規模為亞洲最大, 東西向的淮河入海水道位於下方, 南北向的京杭運河位於上方, 兩條水路各行其道,

互不干擾, 兩者水位差超過6米, 運河上船隻往來穿梭, 非常繁忙。 大運河今天仍然生機勃勃, 淮安船閘年船舶通過量近2.9億噸, 居全國第一。 淮安率先在蘇北運河開通港口集裝箱運輸, 去年集裝箱年輸送量達15萬標箱, 占全省內河的80%。 淮安港年輸送量占江蘇內河集裝箱運輸3/4, 在全國內河港口中處於領先地位。 依託深厚的歷史資料, 運河淮安沿線主要發展文化創意、旅遊休閒、健康養生等綠色產業, 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全力打造富有活力的運河文化經濟帶。

總督漕運部院規模圖

夜晚的清江浦流光溢彩,五彩燈光勾勒出飛簷斗拱、枕河人家,兩岸美景在水面上蕩漾擴散,像是遙遠的舊夢,讓人想起淮安作為“運河之都”的輝煌歷史。如今,這裡是15.6公里裡運河文化長廊的起點,也是人們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的文化勝地。坐上遊船,講解員會告訴你,自明永樂年間陳瑄開鑿清江浦,這裡就成為大運河的咽喉要地,烈火烹油般繁華500年,船行所過之處,清江大閘是運河上維護得最好的古閘,62米高國師塔因順治皇帝的國師玉琳法師在淮安圓寂而得名,地標建築清江浦樓是登高遠眺裡運河風光的絕佳地點,陳潘二公祠紀念治河名臣陳瑄與潘季馴,吳公祠的神主吳棠據傳說曾在慈禧喪父時雪中送炭,鬥姥宮供奉的鬥姥則是紫微大帝和北斗七星的母親,常盈倉常年積聚糧食150萬石被稱為“天下糧倉”……

年接待遊客100萬人次的清江浦景區只是淮安裡運河文化長廊的縮影,整條線路上還有漕運板塊、河下古鎮板塊、洪澤湖古堰板塊等眾多景區。為打造凝聚大運河精華的文化帶,淮安計畫投資260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110億元。古老的運河在“運河之都”將重新展現屬於這個時代的新風華。

總督漕運部院規模圖

夜晚的清江浦流光溢彩,五彩燈光勾勒出飛簷斗拱、枕河人家,兩岸美景在水面上蕩漾擴散,像是遙遠的舊夢,讓人想起淮安作為“運河之都”的輝煌歷史。如今,這裡是15.6公里裡運河文化長廊的起點,也是人們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的文化勝地。坐上遊船,講解員會告訴你,自明永樂年間陳瑄開鑿清江浦,這裡就成為大運河的咽喉要地,烈火烹油般繁華500年,船行所過之處,清江大閘是運河上維護得最好的古閘,62米高國師塔因順治皇帝的國師玉琳法師在淮安圓寂而得名,地標建築清江浦樓是登高遠眺裡運河風光的絕佳地點,陳潘二公祠紀念治河名臣陳瑄與潘季馴,吳公祠的神主吳棠據傳說曾在慈禧喪父時雪中送炭,鬥姥宮供奉的鬥姥則是紫微大帝和北斗七星的母親,常盈倉常年積聚糧食150萬石被稱為“天下糧倉”……

年接待遊客100萬人次的清江浦景區只是淮安裡運河文化長廊的縮影,整條線路上還有漕運板塊、河下古鎮板塊、洪澤湖古堰板塊等眾多景區。為打造凝聚大運河精華的文化帶,淮安計畫投資260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110億元。古老的運河在“運河之都”將重新展現屬於這個時代的新風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