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CFO 投稿:申克副總裁譚向陽—為脫穎而出你的職業生涯需要被規劃

“想脫穎而出首先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以終為始。 外界更多看到我職業中的成功, 其實我成功的道路上並非一帆風順。 這些年在職場中的經歷給了很多啟示, 是人生中寶貴的財富, 希望能通過這樣的方式分享、一同探討職業發展和規劃Ø”——申克集團副總裁譚向陽在給“TOP 100 CFO”投稿時一文裡這樣寫到, 他是拿了多國註冊會計師、管理會計師證書的CFO, 他是深諳業務又把財務價值發揮極致的副總裁, 他是德國上市公司的核心高管, 他也是一位拿了三星廚師運動人, 他的身份很多, 他的故事直白離不開勤奮與努力,

學習到夜深的習慣給他帶來了迎刃而解的優勢, 這是他的職業生涯故事分享, 同樣期待更多有故事的財務負責人精彩的投稿!

如下是他的投稿:

譚向陽:為脫穎而出的職場規劃

譚向陽畢業于新南威爾士大學(澳大利亞)國際會計專業, 商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MBA。

英國皇家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CIMA)資深管理會計師(FCMA)、全球特許管理會計師(CGMA)、澳大利亞資深公共會計師(FIPA)、英國資深註冊財務會計師(FFA);高級經濟師。 中央財經大學校外導師; 深交所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曾任申克中國集團公司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 集團董事會成員;全面負責中國區財務工作, 同時兼任另外2家成員公司的法人、總經理及另外3家成員公司的董事;全面負責戰略、銷售、市場、產品研發、商務、HR、IT、法務、公司運營、專案管理、供應鏈管理、生產管理等職能,

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實戰派管理專家。

CFO良師益友創始人余道江為譚向陽頒發導師證書

職業規劃對每人都非常重要。 我的感悟是:要想脫穎而出,

首先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以終為始。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 有過成功也有過失敗, 但外界更多看到我在職業中的成功, 其實我在成功的道路上並非一帆風順。 這些年在職場中的經歷給了我很多啟示, 是我人生中寶貴的財富, 希望能通過這樣的分享跟大家一起探討下職業的發展和規劃。

職場要有階段性目標

人從畢業進入職場不可能規劃一條道路一直走到老。 因為人的想法, 社會環境, 市場環境等因素都會隨時間改變產生變化, 所以職場生涯規劃應該有階段性, 根據每個階段給自己樹立階段性目標, 很多人喜歡規劃得很遠大、很宏偉, 但我喜歡把自己的人生規劃得很實際。

上大學時我的專業是酒店管理, 畢業後進入一家事業單位, 可是與自己的期望不相符, 感覺自身的價值不能得到體現。 五年後, 我決定要換個不同的環境, 重新開始我的職業生涯。 於是我就給自己定下一個階段性目標——調整自己的職業, 在不斷的投遞簡歷後, 最後機緣巧合的進入一家大型央企成為一名財務工作者。

由於對財務比較陌生, 是真正的零基礎開始, 連“借”和“貸”都不清楚, 所以我可以深刻感受到周圍異樣的目光, 更有人說“這個人十年都出不來”, 於我而言別人的評論不是我評價自身的標準, 重要的是自己要對自身有一個正確的評判。

財務入門容易, 但想要更上一層樓就非常難, 想要掌握財務的方方面面和框架體系不是一件輕鬆能達成的事, 對於半路出家的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和壓力;當時我的階段性目標就是要改變這個現狀, 至少要追上大家。

在壓力面前, 有的人可以迎難而上, 化險為夷, 而有的人則很可能受制於人或環境, 無所適從, 區別就在於你有無應對壓力的目標。 所以先定一個自己可以達到的“小目標”這是最為有效的。

目標實現貴在學習

目標怎麼實現,怎麼追上呢?只能是學習,但別人也沒止步不前,所以我追趕的速度必須比別人快,即使現在追不上不代表以後沒有機會,比如突發性的事件或歷史性的機會,用一句老話“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之前你一定要夯實自己基礎,所以學習必須是一件持之以恆的事,說來也巧這個機會被我等到了,當時會計電算化開始普及,企業全面電子做賬的浪潮開始出現,我就抓住這個機會,主動承擔了這個工作。當時公司所有手工憑證都要輸入進電腦,原來那一櫃子一櫃子的憑證,我每天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從五點到十一點,天天五六個小時做這個,基本上用了半年時間,把所有的憑證都輸完,接觸了各種財務知識和業務,使我清楚的瞭解財務背後的業務實質,業務背後的財務原理,不再是以前那個財務“小白”。

那時,我選擇去新南威爾士大學就讀國際會計專業,這對於我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在那裡全英文授課,共16門課程,包括統計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中級會計學、高級會計學、審計、管理會計等,應該說會計的基礎知識在那裡都得到了充分的補償,如果基礎知識不牢固的話,那麼你的職業生涯也不會走太遠,我和同行業的或者說周圍的會計比較,我的優勢在於應用優勢,學了很多國外的會計知識,在系統操作上比一般的會計有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基本上我用了三年的時間追上了8年應該做的事情,追上當初那些說“這個人10年都出不來”的人,代價就是天天12點以後才會休息,我時刻保持著學習的習慣,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我在其中的感悟就是持續學習,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那麼有很多人從學校畢業之後,就放棄了學習,這是不行的,還需要其他的後續學習或者階段性學習。因為我們在講到在這個社會中,你缺少了學習,很多的事情就沒有機會能夠做好。

學習效率源於規劃

這個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你和別人拼硬實力,你和我差不多,我們都是普通的人,你和別人比,肯定是比不過別人的。為了在這個社會中脫穎而出,首先你要規劃好。

很多人不理解我為什麼考那麼多國外證書,其實我有自己的規劃,我可以追上是因為我趕上了這樣的一個時代,如果沒有這個時代的變化,我認為我真的追不上,當時國內要考會計員,會計員要有會計上崗證,然後忙著考助理會計師,然後再是中級或著高級,我一算這大概需要十年,十年之後我已經奔40了,可能市場已經不需要這樣歲數的一般會計,雖然當時說會計越老越值錢,但是我已經看到會計在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一旦開始電算化可能還會有其他的系統工具進一步出現,後來的會計發展也確實是這樣,這條路對於我來說是走不通的,所以我才考慮一些國外的資質證書,互為條件,互為前提。

在我嘗到甜頭之後,我認為這個捷徑要一直走下去,只要有新東西出來就一定要去學,你只要把握住這個機遇,你就會成為最領先的人,所以我在給一些人進行授課分享時,我說現在這樣的時代開始正在借助著一些顛覆性的技術,如大資料,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慧在向前發展,例如,財務機器人也許以後會消滅核算會計!但一般的財務核算是會被消滅的,這是個趨勢,新出現的財務共用中心,我認為它是個過渡性的,可能以後要過渡到業務共用中心,甚至是整個公司的一個資訊共用中心那麼這樣所有的資訊會支援管理層作出的決策,那麼操盤的人應該說財務人員就具有這個先天性的優勢,能夠看到整個業務過程,看明白整個公司的體系框架,其它部門各有各的特點,但不具備財務這樣一個全面性,所以這又是一個變化非常劇烈的年代,未來不確定性也很多,應該說機會是層出不窮的,新事物的出現對於所有人是一樣的,大家都是在同一起跑線上。

我通過自我的勤奮加智慧的方式實現了我的目標。 別人不學的時候,我比別人先去學,這就是我的優勢。我看到身邊所有的成功人士有一個共性,一定是勤於學習,但是很多勤於學習的人並不一定成功。因為他們缺少規劃,使學習沒有效率,所以你在職場要有一個目標,有了這個目標你要怎樣去做,要有自己的規劃,不但要有學習的規劃,在以後工作中更要有工作的規劃。比如,就財務人員的職業能力素養,因為你每一次規劃可能都涉及到這個問題,一個是各種各樣的證書,比如你的學歷,另一個就是你的工作能力。學歷指的是大學畢業研究生畢業,博士,碩士畢業,你的證書呢?你是有CPA或CMA還是有什麼其他資質,這些都只是一個基礎,這些東西只有在你找工作的時候有用,或者評選的時候有用,但只能是敲門用。敲了門之後,你的上司不會時刻記得你是哪裡畢業的,哪怕你是清華北大畢業的,上司只會記住安排你要做什麼事,做到什麼程度,你做好了,印象就好,認為你能力強,你還可以用,你做不好,就會用別人,清華北大都沒用。

再有就是領導力。企業各個部門非常講究溝通,財務人員不善溝通,溝通說的全是財務資料,讓其他人聽不懂,把事說糊塗簡單但說明白就需要能力,這不是一般能做到的,如果把事化繁為簡,恰到好處,軟硬度合適,那你就是專業。還有就是不要過分依賴工具,你會覺得工具好用,那麼現實中有很多這樣的事情,有的時候工具它好用,但不是你自己的,要在沒有的情況下你還能辦成,這就是你的工作能力。

領導力,包含了溝通能力,包含了很多職場的情商的問題,知識技能那是基礎,但沒有這個基礎,一座樓也蓋不高,所以給大家的建議是這個不要癡迷於技法,還要有方法,有想法要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最後心法要提到一定的高度,事情無論成敗,自己怎麼去看待這個事情,心裡要學會放下,而這些都起源於你自己對職場未來的規劃。

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的成功,成功後面都有一個共性,那一定是苦,只有苦盡才能甘來,為自己定下目標,作好規劃,剩下的就是全力衝刺抵達終點,在你的人生裡面一定要學會規劃自己。這就是我從一個“門外漢”變到一個CFO所走過的道路。

目標實現貴在學習

目標怎麼實現,怎麼追上呢?只能是學習,但別人也沒止步不前,所以我追趕的速度必須比別人快,即使現在追不上不代表以後沒有機會,比如突發性的事件或歷史性的機會,用一句老話“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之前你一定要夯實自己基礎,所以學習必須是一件持之以恆的事,說來也巧這個機會被我等到了,當時會計電算化開始普及,企業全面電子做賬的浪潮開始出現,我就抓住這個機會,主動承擔了這個工作。當時公司所有手工憑證都要輸入進電腦,原來那一櫃子一櫃子的憑證,我每天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從五點到十一點,天天五六個小時做這個,基本上用了半年時間,把所有的憑證都輸完,接觸了各種財務知識和業務,使我清楚的瞭解財務背後的業務實質,業務背後的財務原理,不再是以前那個財務“小白”。

那時,我選擇去新南威爾士大學就讀國際會計專業,這對於我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在那裡全英文授課,共16門課程,包括統計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中級會計學、高級會計學、審計、管理會計等,應該說會計的基礎知識在那裡都得到了充分的補償,如果基礎知識不牢固的話,那麼你的職業生涯也不會走太遠,我和同行業的或者說周圍的會計比較,我的優勢在於應用優勢,學了很多國外的會計知識,在系統操作上比一般的會計有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基本上我用了三年的時間追上了8年應該做的事情,追上當初那些說“這個人10年都出不來”的人,代價就是天天12點以後才會休息,我時刻保持著學習的習慣,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我在其中的感悟就是持續學習,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那麼有很多人從學校畢業之後,就放棄了學習,這是不行的,還需要其他的後續學習或者階段性學習。因為我們在講到在這個社會中,你缺少了學習,很多的事情就沒有機會能夠做好。

學習效率源於規劃

這個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你和別人拼硬實力,你和我差不多,我們都是普通的人,你和別人比,肯定是比不過別人的。為了在這個社會中脫穎而出,首先你要規劃好。

很多人不理解我為什麼考那麼多國外證書,其實我有自己的規劃,我可以追上是因為我趕上了這樣的一個時代,如果沒有這個時代的變化,我認為我真的追不上,當時國內要考會計員,會計員要有會計上崗證,然後忙著考助理會計師,然後再是中級或著高級,我一算這大概需要十年,十年之後我已經奔40了,可能市場已經不需要這樣歲數的一般會計,雖然當時說會計越老越值錢,但是我已經看到會計在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一旦開始電算化可能還會有其他的系統工具進一步出現,後來的會計發展也確實是這樣,這條路對於我來說是走不通的,所以我才考慮一些國外的資質證書,互為條件,互為前提。

在我嘗到甜頭之後,我認為這個捷徑要一直走下去,只要有新東西出來就一定要去學,你只要把握住這個機遇,你就會成為最領先的人,所以我在給一些人進行授課分享時,我說現在這樣的時代開始正在借助著一些顛覆性的技術,如大資料,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慧在向前發展,例如,財務機器人也許以後會消滅核算會計!但一般的財務核算是會被消滅的,這是個趨勢,新出現的財務共用中心,我認為它是個過渡性的,可能以後要過渡到業務共用中心,甚至是整個公司的一個資訊共用中心那麼這樣所有的資訊會支援管理層作出的決策,那麼操盤的人應該說財務人員就具有這個先天性的優勢,能夠看到整個業務過程,看明白整個公司的體系框架,其它部門各有各的特點,但不具備財務這樣一個全面性,所以這又是一個變化非常劇烈的年代,未來不確定性也很多,應該說機會是層出不窮的,新事物的出現對於所有人是一樣的,大家都是在同一起跑線上。

我通過自我的勤奮加智慧的方式實現了我的目標。 別人不學的時候,我比別人先去學,這就是我的優勢。我看到身邊所有的成功人士有一個共性,一定是勤於學習,但是很多勤於學習的人並不一定成功。因為他們缺少規劃,使學習沒有效率,所以你在職場要有一個目標,有了這個目標你要怎樣去做,要有自己的規劃,不但要有學習的規劃,在以後工作中更要有工作的規劃。比如,就財務人員的職業能力素養,因為你每一次規劃可能都涉及到這個問題,一個是各種各樣的證書,比如你的學歷,另一個就是你的工作能力。學歷指的是大學畢業研究生畢業,博士,碩士畢業,你的證書呢?你是有CPA或CMA還是有什麼其他資質,這些都只是一個基礎,這些東西只有在你找工作的時候有用,或者評選的時候有用,但只能是敲門用。敲了門之後,你的上司不會時刻記得你是哪裡畢業的,哪怕你是清華北大畢業的,上司只會記住安排你要做什麼事,做到什麼程度,你做好了,印象就好,認為你能力強,你還可以用,你做不好,就會用別人,清華北大都沒用。

再有就是領導力。企業各個部門非常講究溝通,財務人員不善溝通,溝通說的全是財務資料,讓其他人聽不懂,把事說糊塗簡單但說明白就需要能力,這不是一般能做到的,如果把事化繁為簡,恰到好處,軟硬度合適,那你就是專業。還有就是不要過分依賴工具,你會覺得工具好用,那麼現實中有很多這樣的事情,有的時候工具它好用,但不是你自己的,要在沒有的情況下你還能辦成,這就是你的工作能力。

領導力,包含了溝通能力,包含了很多職場的情商的問題,知識技能那是基礎,但沒有這個基礎,一座樓也蓋不高,所以給大家的建議是這個不要癡迷於技法,還要有方法,有想法要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最後心法要提到一定的高度,事情無論成敗,自己怎麼去看待這個事情,心裡要學會放下,而這些都起源於你自己對職場未來的規劃。

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的成功,成功後面都有一個共性,那一定是苦,只有苦盡才能甘來,為自己定下目標,作好規劃,剩下的就是全力衝刺抵達終點,在你的人生裡面一定要學會規劃自己。這就是我從一個“門外漢”變到一個CFO所走過的道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