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超出你想像:中國人一輩子要交多少稅?

摘要:在西方, “納稅人”的概念就等同于“公民”, 突出的是納稅人對政府的義務和權利。 而在以流轉稅為主要稅種的中國, 很多“稅”被隱蔽在了商品的價格之中。

和大多數人一樣, A先生並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在“納稅”。 只是很突然地, 他想做一些改變, 他打算瞭解一些有關稅收的知識。

在流覽了N個網站之後, A先生發現事情有些蹊蹺。 在稅收立法權、稅種開徵權等許可權高度集中於國家層面的中國稅制下, 對於“我們現在究竟有多少個稅種”的問題, 竟然找不到一個統一的答案。

財政部網站是這樣表述的:“目前, 我國共有19個稅種, 其中16個稅種由稅務部門負責徵收, 關稅和船舶稅由海關徵收……”之後, 並一一列舉這19個稅種的名目。

而在國家稅務總局網站上, 在“稅收宣傳”欄目裡是這樣介紹的:“目前, 中國共有增值稅、消費稅……船舶噸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等20個稅種,

其中, 17個稅種由稅務部門負責徵收。 ”

也就是說, 我國共有多少個稅種, 財政部說是19個, 而稅務總局說是20個。 而在包括北京地稅局在內的更多的網站上還介紹稱:“中國的稅收制度共設有25種稅, 按照其性質和作用大致可以分為八類……”尚未立法開徵的遺產稅和已經取消的農業稅也囊括在內。

很高興, 我賺到了錢, 可是……

費了好大的周折, A先生終於從自己單位所在區主管地稅局領到了個稅稅單。 他目前的稅前月薪為18000元, 扣除社會基本保險後, 稅單顯示他每月的納稅額為2337.64元, 全年共繳納個稅28051.68元。 假設自己以此收入水準為標準, 工作35年, 那上交的個人所得稅, 已經近100萬元。

A先生突然感到有些肉痛, 他看著街道上的市政工程、環衛工人……第一次真實地產生了這樣一種感覺——原來所有這一切,

我都已經埋單。

在美國, 常規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 隨納稅人的申報狀態、家庭結構及個人情況的不同而不同, 沒有統一的標準。 也就是說美國的個人所得稅是按家庭實際支付能力, 而不是總收入徵稅, 更能體現量能徵稅的原則。

我國現行的稅收制度, 只要是月收入過了起征點的居民, 不論家庭負擔輕重, 都要納一樣的稅, 即“一刀切”地以個人為單位徵收所得稅。 這與稅務機關在稅收征管能力上, 還不能夠掌握納稅人的真實資訊不無關係。

A先生的大學碩士論文已經出版成書, 他當時得到稿酬20000元, 按現行稿酬稅率計算, 需繳稅2240元(注:稿酬低於4000元的個人所得稅稅額=(每次所得收入-800元)×20%×(1-30%);超過4000元的個人所得稅稅額=[每次所得收入×(1-20%)]×20%×(1-30%)。

其實這本書是他用兩年的時間完成的, 如分攤到每個月, 月收入則低於1000元。

從事建築、裝潢、銷售等行業的勞動者也是如此, 他們並非每月都能得到固定勞務報酬, 而把一次性勞務報酬按一個月所得計稅, 這種稅制設計顯然是不科學的。

所得稅是一種“直接稅”, 它輕易地就引起了A先生的“稅痛”。 但A先生還不知道的是, 大都分個人承擔的“間接稅”, 還隱藏在不易察覺的經濟行為之中。

老婆, 你的臉為中國交了多少稅?

Apple使用的Chanel女士香水100ml Chanel CoCo的市場售價為1480元。 Apple並不瞭解, 這個價格中實際上包含了17%的增值稅251.6元, 30%的消費稅444元, 以及城市維護建設稅48.7元。 一款1480元的Chanel香水, 所繳納的稅款就達到了744.3元,

已經超過了商品的半價。

A先生和他的妻子都是喜歡看書的人, 也經常會給孩子買一些課外書。 幾天之前, 他倆又搬回了十幾本書, 花了近500元。 A先生還另外挑了三張CD, 總價200多元。

在這筆總計700元人民幣的消費中, A先生已經為中國貢獻了約100元的增值稅(500 ×13% + 200 × 17%, 圖書的增值稅稅率為13%, 電子音像製品增值稅稅率為17%)。

所謂增值稅, 就是在原材料到商品成品的過程中, 對每一個增值環節所徵收的稅。 比如書是從一張張紙的生產開始, 到作者一個個字寫到幾十萬字, 再到出版社運作使其增值。 增值稅的基本稅率為17%, A先生每月的購物支出在4000元左右, 他每月的增值稅支出就超過了600元。

逛得累了, 那麼去餐館吃頓飯吧。 A先生喜歡吃日式料理, 他的妻子則喜歡必勝客的比薩。每次餐飲消費一般在200元左右,這其中,又包含了5%的營業稅,將近10塊錢。

“在交了增值稅之後,還要再交營業稅?”A先生對這些名目感到頭暈腦脹。且看制定稅法的人如何區分這兩個稅種,營業稅適用的典型行業包括交通運輸業、金融保險業、郵電通信業、文化體育業、娛樂業、服務業等。

也就是說,購物時繳納的是增值稅,去看電影、吃飯、打羽毛球,繳納的就是營業稅。雖然營業稅的直接徵收物件是企業,但這些稅最終還是會轉化成售價,轉嫁給消費者。A先生每月花在這些方面的錢將近3000元,他每月繳納的營業稅(5%)差不多為150元。

值得注意的是,個人出售不動產也要徵收營業稅,稅率為5%。A先生在去年曾以150萬的價格賣出一套當初以100萬元買入的房產,他先要繳納7.5萬元營業稅,還要繳納4.5萬元的個人所得稅(稅法規定出售不動產的所得稅為差價的20%,但實際繳納時通常按售價的1%-3%繳納)。

除此以外,中國還對特定的消費品和消費行為加征消費稅。這裡,消費稅的作用不僅是國家組織財政收入的手段,它還能調節市場的供求,引導消費的方向,緩解社會成員之間的分配不均。由此可見,很多奢侈品或者是不利於環保的商品,是消費稅重點照顧的對象。

目前需要繳納消費稅的商品包括煙、酒、鞭炮、化妝品、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高爾夫球具、高檔手錶、遊艇、木制一次性筷子、摩托車、小汽車等。共有13個檔次的稅率,最低3%,最高56%。

在中國這個以流轉稅為主要稅種的國家,“稅”被隱蔽在商品的價格之中,所以大多數人只知道自己幾乎每天“買東西”,不知道買東西時實際也在“納稅”。

事實上,在這三個稅種的基礎上,我們的每一次消費行為,還需繳納1%-7%的城市維護建設稅。

A先生身上的“唐僧肉”

此外,還要加上消費稅1萬元,在此基礎上,再徵收17%的增值稅4.42萬元,此時,這輛車的售價已經超過了30萬。再把這筆錢交給經銷商之後,A先生還面臨著另外一項特別的稅種—10%的車輛購置稅,也就是3萬元。

2009年,國家為了提振汽車工業,曾對1.6升以下排量乘用車減按5%(原比例為10%)徵收車輛購置稅。而在今年,又對優惠的幅度進行了調整,由此前的5%調整為7.5%,減免幅度有所收窄。購置稅減半的政策一出臺,立刻造成了中國車市的井噴效應。

A先生非常不能理解,為什麼已經繳納了汽車消費稅,還要再徵收自己的車輛購置稅?按照財政部的說法,汽車購置稅是對買方徵稅,而消費稅是對賣方徵稅。不過這個稅最終將包含於汽車售價之中,成為價內稅,間接由消費者埋單。

提車回家之後,還沒完,每年還要繼續繳納450元的車船稅。同時,根據2010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草案)》,我國車船稅分為7個梯度按照排量進行徵稅,排量在1.0升及以下的乘用車稅負減輕,大排量乘用車稅負則大幅增加。

那麼,A先生的2.0排量汽車可能是在第3檔1.6-2.0,年車船稅為900元;也有可能是在第4檔2.0-2.5,年車船稅則高達1500元。而4.0排量以上的汽車,最高稅額可能達到10800元。

A先生特別欣賞乘聯會秘書長饒達的一句話,“目前汽車的稅費政策之所以不合理,不是制定政策的人是外行,而是制定政策的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個人利益的結果。”每個權力部門都把汽車當成“唐僧肉”來啃。

至於原油開採的資源稅,還有已經開徵,但沒有列入新稅種的燃油稅,更是一筆難以算清的帳單。

無縫不入的課稅點

在老房子出售之前,A先生擁有兩套房產,老房子當時正以3000元每月的價格進行出租,根據房產稅暫行條例,對於非自住房,A先生要從房租中拿出12%作為房產稅,每年的此項支出為4320元(3000×12月×12%)。現在最讓A先生揪心的是房產稅的改革。

前財政部部長謝旭人曾撰文表示,在“十二五”時期要研究推進房產稅改革,擬先在部分城市對部分個人擁有的住房進行試點,恢復徵收房產稅,積累經驗後逐步擴大到全國。

原理上,只要有經濟行為,政府就能徵稅。家庭收入、消費、儲蓄或投資都是課稅點,而對企業,無論其採購原材料還是銷售貨物,也都構成課稅點。當代世界著名的經濟學家R·A·馬斯格雷夫(1910?1989)共找到16個課稅點,政府要徵稅,要麼在資金的流動中,也就是流轉稅;要麼在流入口,也就是所得稅;要麼在流出口,也就是支出稅;要麼乾脆對靜止的資本收稅,也就是財產稅,幾乎無縫不入。

A先生的家庭稅單

(單位:元)

假設A先生的妻子稅前月收入為12000元,扣除社會基本保險後,應納稅1221.64元。最後,讓我們來統計一下A先生一家,從2008年到2010年,這三年的時間大約要支出多少稅:

A先生個人所得稅:2337.64 × 12(月) × 3(年)= 84155.04

A先生的妻子個人所得稅:1221.64 × 12(月) × 3(年)= 43979.04

增值稅:600 × 12(月) × 3(年) = 21600

營業稅:150 × 12(月) × 3(年) = 5400

消費稅:200 × 12(月) × 3(年) = 7200

關稅:50000元(斯巴魯森林人汽車)

海關徵收的消費稅:10000元(斯巴魯森林人汽車)

海關徵收的增值稅:44200元(斯巴魯森林人汽車)

汽車購置稅:30000

車船稅:450 × 3(年) = 1350

房產稅:4200(房屋租賃1年)

營業稅:75000(售賣不動產)

個人所得稅:45000(售賣不動產)

印花稅:700(買房) + 750(賣房) + 5000(炒股) = 6450

城市建設維護稅:(21600 + 5400 + 7200 + 10000 + 44200 + 70000 + 75000) × 7% = 16338

稅支出合計:84155.04 + 43979.04 + 21600 + 5400 + 7200 + 50000 + 10000 + 44200 + 30000 + 1350 + 42000 + 70000 + 200000 + 4200 + 75000 + 45000 + 6450 + 16338 =756872.08

A先生一家的總收入

A先生3年收入:18000 × 12(月)× 3(年) = 648000

A先生的妻子3年收入:12000 × 12(月)× 3(年) =432000

出售不動產收入:1350000-1000000 = 350000

1年房租收入:3000×12(月) = 36000

合計:648000 + 432000 + 350000 + 36000 = 1466000

3年稅負占收入比:756872.08 / 1466000 = 51.6%

附錄:目前中國的19個稅種

1、增值稅2、消費稅3、營業稅4、企業所得稅5、個人所得稅

6、資源稅7、城鎮土地使用稅8、土地增值稅9、房產稅

10、城市維護建設稅11、車輛購置稅12、車船稅13、印花稅

14、契稅15、耕地佔用稅16、煙葉稅17、關稅

18、船舶噸稅19、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從2000年起暫停徵收

點擊“瞭解更多”即刻體驗漲兄課程,手把手教你如何穿越股市牛熊! 他的妻子則喜歡必勝客的比薩。每次餐飲消費一般在200元左右,這其中,又包含了5%的營業稅,將近10塊錢。

“在交了增值稅之後,還要再交營業稅?”A先生對這些名目感到頭暈腦脹。且看制定稅法的人如何區分這兩個稅種,營業稅適用的典型行業包括交通運輸業、金融保險業、郵電通信業、文化體育業、娛樂業、服務業等。

也就是說,購物時繳納的是增值稅,去看電影、吃飯、打羽毛球,繳納的就是營業稅。雖然營業稅的直接徵收物件是企業,但這些稅最終還是會轉化成售價,轉嫁給消費者。A先生每月花在這些方面的錢將近3000元,他每月繳納的營業稅(5%)差不多為150元。

值得注意的是,個人出售不動產也要徵收營業稅,稅率為5%。A先生在去年曾以150萬的價格賣出一套當初以100萬元買入的房產,他先要繳納7.5萬元營業稅,還要繳納4.5萬元的個人所得稅(稅法規定出售不動產的所得稅為差價的20%,但實際繳納時通常按售價的1%-3%繳納)。

除此以外,中國還對特定的消費品和消費行為加征消費稅。這裡,消費稅的作用不僅是國家組織財政收入的手段,它還能調節市場的供求,引導消費的方向,緩解社會成員之間的分配不均。由此可見,很多奢侈品或者是不利於環保的商品,是消費稅重點照顧的對象。

目前需要繳納消費稅的商品包括煙、酒、鞭炮、化妝品、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高爾夫球具、高檔手錶、遊艇、木制一次性筷子、摩托車、小汽車等。共有13個檔次的稅率,最低3%,最高56%。

在中國這個以流轉稅為主要稅種的國家,“稅”被隱蔽在商品的價格之中,所以大多數人只知道自己幾乎每天“買東西”,不知道買東西時實際也在“納稅”。

事實上,在這三個稅種的基礎上,我們的每一次消費行為,還需繳納1%-7%的城市維護建設稅。

A先生身上的“唐僧肉”

此外,還要加上消費稅1萬元,在此基礎上,再徵收17%的增值稅4.42萬元,此時,這輛車的售價已經超過了30萬。再把這筆錢交給經銷商之後,A先生還面臨著另外一項特別的稅種—10%的車輛購置稅,也就是3萬元。

2009年,國家為了提振汽車工業,曾對1.6升以下排量乘用車減按5%(原比例為10%)徵收車輛購置稅。而在今年,又對優惠的幅度進行了調整,由此前的5%調整為7.5%,減免幅度有所收窄。購置稅減半的政策一出臺,立刻造成了中國車市的井噴效應。

A先生非常不能理解,為什麼已經繳納了汽車消費稅,還要再徵收自己的車輛購置稅?按照財政部的說法,汽車購置稅是對買方徵稅,而消費稅是對賣方徵稅。不過這個稅最終將包含於汽車售價之中,成為價內稅,間接由消費者埋單。

提車回家之後,還沒完,每年還要繼續繳納450元的車船稅。同時,根據2010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草案)》,我國車船稅分為7個梯度按照排量進行徵稅,排量在1.0升及以下的乘用車稅負減輕,大排量乘用車稅負則大幅增加。

那麼,A先生的2.0排量汽車可能是在第3檔1.6-2.0,年車船稅為900元;也有可能是在第4檔2.0-2.5,年車船稅則高達1500元。而4.0排量以上的汽車,最高稅額可能達到10800元。

A先生特別欣賞乘聯會秘書長饒達的一句話,“目前汽車的稅費政策之所以不合理,不是制定政策的人是外行,而是制定政策的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個人利益的結果。”每個權力部門都把汽車當成“唐僧肉”來啃。

至於原油開採的資源稅,還有已經開徵,但沒有列入新稅種的燃油稅,更是一筆難以算清的帳單。

無縫不入的課稅點

在老房子出售之前,A先生擁有兩套房產,老房子當時正以3000元每月的價格進行出租,根據房產稅暫行條例,對於非自住房,A先生要從房租中拿出12%作為房產稅,每年的此項支出為4320元(3000×12月×12%)。現在最讓A先生揪心的是房產稅的改革。

前財政部部長謝旭人曾撰文表示,在“十二五”時期要研究推進房產稅改革,擬先在部分城市對部分個人擁有的住房進行試點,恢復徵收房產稅,積累經驗後逐步擴大到全國。

原理上,只要有經濟行為,政府就能徵稅。家庭收入、消費、儲蓄或投資都是課稅點,而對企業,無論其採購原材料還是銷售貨物,也都構成課稅點。當代世界著名的經濟學家R·A·馬斯格雷夫(1910?1989)共找到16個課稅點,政府要徵稅,要麼在資金的流動中,也就是流轉稅;要麼在流入口,也就是所得稅;要麼在流出口,也就是支出稅;要麼乾脆對靜止的資本收稅,也就是財產稅,幾乎無縫不入。

A先生的家庭稅單

(單位:元)

假設A先生的妻子稅前月收入為12000元,扣除社會基本保險後,應納稅1221.64元。最後,讓我們來統計一下A先生一家,從2008年到2010年,這三年的時間大約要支出多少稅:

A先生個人所得稅:2337.64 × 12(月) × 3(年)= 84155.04

A先生的妻子個人所得稅:1221.64 × 12(月) × 3(年)= 43979.04

增值稅:600 × 12(月) × 3(年) = 21600

營業稅:150 × 12(月) × 3(年) = 5400

消費稅:200 × 12(月) × 3(年) = 7200

關稅:50000元(斯巴魯森林人汽車)

海關徵收的消費稅:10000元(斯巴魯森林人汽車)

海關徵收的增值稅:44200元(斯巴魯森林人汽車)

汽車購置稅:30000

車船稅:450 × 3(年) = 1350

房產稅:4200(房屋租賃1年)

營業稅:75000(售賣不動產)

個人所得稅:45000(售賣不動產)

印花稅:700(買房) + 750(賣房) + 5000(炒股) = 6450

城市建設維護稅:(21600 + 5400 + 7200 + 10000 + 44200 + 70000 + 75000) × 7% = 16338

稅支出合計:84155.04 + 43979.04 + 21600 + 5400 + 7200 + 50000 + 10000 + 44200 + 30000 + 1350 + 42000 + 70000 + 200000 + 4200 + 75000 + 45000 + 6450 + 16338 =756872.08

A先生一家的總收入

A先生3年收入:18000 × 12(月)× 3(年) = 648000

A先生的妻子3年收入:12000 × 12(月)× 3(年) =432000

出售不動產收入:1350000-1000000 = 350000

1年房租收入:3000×12(月) = 36000

合計:648000 + 432000 + 350000 + 36000 = 1466000

3年稅負占收入比:756872.08 / 1466000 = 51.6%

附錄:目前中國的19個稅種

1、增值稅2、消費稅3、營業稅4、企業所得稅5、個人所得稅

6、資源稅7、城鎮土地使用稅8、土地增值稅9、房產稅

10、城市維護建設稅11、車輛購置稅12、車船稅13、印花稅

14、契稅15、耕地佔用稅16、煙葉稅17、關稅

18、船舶噸稅19、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從2000年起暫停徵收

點擊“瞭解更多”即刻體驗漲兄課程,手把手教你如何穿越股市牛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