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資訊流廣告已爆發,新的流量風口該如何抓住?

文/諶基平( 公眾號 yingxiao00544)

不管你怎麼看待今日頭條的內容品質, 但今日頭條去年的廣告收入高達100多個億是不爭的事實, 而這100多個億的廣告收入大部分都是由資訊流廣告所貢獻。

更為關鍵的是, 雖然去年所有資訊流平臺的市場規模才300多個億, 但是今年卻高達500多個億, 並且整個資訊流廣告市場在未來三年還會以50%的速度增長, 預測到2019年將高達1500億, 而整個互聯網廣告市場到2019年也不過接近4000個億, 這裡的比重大家應該都清楚了。

透過這條資訊, 我的建議是作為求職者應該看到的訊息是往這個領域去學習靠攏,

作為企業品牌方應該加大這方面的研究和投入。

所以這是一個值得所有行銷人值得注意的信號

再來回顧下, 那麼什麼是資訊流廣告呢?一方面可以看我上篇文章:一篇文章讀懂什麼是資訊流廣告;另外一方面大家在刷頭條等新聞資訊類app時, 有注意到類似的廣告資訊, 和內容資訊混合在一起的廣告資訊

這種跟正文內容混合在一起的廣告形式, 並且是平臺根據使用者的行為進行推薦的廣告, 就可以簡單成為資訊流廣告。 那麼接下來我會花一些筆墨來宏觀介紹下資訊流廣告。

一:為什麼資訊流廣告會在近幾年迅猛的增長爆發呢?

有一個很關鍵的地方在於, 用戶的上網使用習慣已經逐步向移動端靠攏。 我身邊就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我父親之前每晚都會通過電腦來觀看視頻, 而自動他學會手機上網以後, 基本就不用電腦了, 取而代之的就是類似今日頭條這樣的資訊平臺, 打發睡前時間

基於移動端的天然特性, 原有的廣告形式已經不能在滿足移動端的特性,

比如像app開屏廣告這種, 不僅位置少, 每次打開app只有一家的廣告能展示, 並且價格也昂貴, 互動性也不高, 所以發展潛力不大。

於是和內容混合在一起的資訊流廣告形式出現, 並且隨著今日頭條模式的成功, BAT集團以及原有的傳統門戶網站都在加入到資訊流大戰中。

但光有產品形態的競爭不夠, 流量的競爭也是決定誰家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夠更有優勢的關鍵

所以無論是今日頭條, 企鵝號, 還是大魚號等平臺, 都紛紛推出了內容作者補貼計畫, 分別拿出了10億不等的金額來補貼作者, 其目的就是為了要刺激更多的作者產生優質的內容, 從而爭奪流量。

因此可以樂觀預計, 那些擅長於通過網路寫內容的作者們, 將會在未來的幾年內依靠這些大平臺能夠獲得不菲的補貼收入

但由於百度從16年q4才開始發力, 並且今年加大了資訊流廣告的傾斜, 因此百度會更快加入到第一梯隊裡。

二:資訊流廣告有何特性?

從資訊流廣告的運作模式來說, 是通過大資料演算法, 實現使用者與廣告的智慧匹配, 直白點的意思就是, 媒體會分析出你是什麼樣的人, 然後再決定給你推薦什麼廣告, 接下來我拿今日頭條來舉例子

首先今日頭條會基於用戶的流覽行為, 利用大資料採擷技術, 很快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對用戶進行標籤分類

性別、年齡、興趣、職業、作息時間、地域、APP、地域定向這些維度對用戶進行打標籤。這樣的用戶資料採擷能力,在pc時代是不可能做到的。

那麼這樣推薦出來的廣告內容,就會比其他形式的原生廣告要精准的很多了。大家可以回憶下視頻網站彈出的廣告,很多時候根本就是牛頭不對馬嘴的。

但是資訊流廣告也有它的弱點

雖然每條廣告都是基於用戶的行為進行推薦,但是用戶具有某種行為不一定代表具有某種消費能力。

比如有些用戶之前經常會吐槽的,寶馬又給我推朋友圈廣告了,但我的實際消費水準是一輛10萬的國產車啊。資訊流平臺給該使用者推薦寶馬的廣告,是基於用戶經常有看豪車的行為,但卻無法挖掘到用戶的真實消費水準。

這個問題一直是互聯網廣告一直被詬病的地方,不知人工智慧普及後是否可以改善這個問題;

另外一種情況是,消費場景和內容獲取場景是不一致的。

比如我在用頭條看新聞,突然彈出了一條裝修類的廣告。雖然頭條的機器能夠挖掘到我有裝修相關的需求點,或是純粹的資訊關注,或是我未來一段時間有裝修需求,但是當下是沒有的。

但廣告主會因為我的這次點擊而付費,或者即便收集到了一些線索資料,但由於我的需求沒有那麼強烈而導致轉化率偏低。

所以從轉化率上來看,還是SEM類廣告以及電商平臺站內廣告會更加精准,因為這些平臺更符合當下用戶的購物場景。

但我們做行銷的人也知道,我們不能指望一次性的廣告投放就能收割到大批量優質的客戶,廣告投放裡始終有兩個點是繞不過的,一個是臨界點,還有一個是邊際效應

廣告的記憶度除了廣告創意本身以外,還和廣告平臺有極大的關係,相關的資料研究機構表明,新聞和社交平臺給用戶的廣告記憶度是比較接近的,其次是視頻和搜索

(圖源于 艾瑞)

因為用戶在互聯網上,平臺能夠獲取到使用者的資訊維度更加豐富,所以投放的廣告可以更加的貼近用戶。人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記憶度會更高,這是人的神經元素所決定的。

所以社交平臺的廣告記憶度會要高於其他平臺。

當然社交媒體廣告還有一條其他資訊流平臺不具備的優勢,就是當用戶對自己喜愛的廣告進行點贊或者轉發的時候,可以以0成本的形式擴散給自己的用戶,從而使得具有創意的廣告可以以更低的成本獲得廣告曝光。

這比類似百度競價,今日頭條等單純的看帳戶品質拉低投放價格來說,會顯得更加實惠。

但是在對廣告的接受度上面,新聞類平臺會是最高的,而視頻類的接受度是最低的。從用戶行為心理學就可以容易得出結論:當用戶的精力越是聚焦的時候,就越不希望有外界的資訊來做干擾。

(圖源于艾瑞)

所以大家看視頻的時候最討厭的就是廣告,看新聞資訊的時候本身就是打發時間,所以有無廣告並不太耽誤事情。

各大視頻 平臺緊緊抓住 用戶的心理,猛推 視頻會員,凡是會員即可跳過廣告,收割用戶對廣告厭煩的的“情商稅”。

可依然還是有很多的品牌方通過視頻投放廣告,不過已經從原來的廣告形式升級成內容廣告,尤其是一些網劇的時候,和內容貼合的程度非常緊密,這也是視頻廣告的一種升級形式,我個人非常看好這種

三:未來的行銷形式是什麼

由於現在內容創作的門檻越來越低,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可以很輕鬆的通過各自媒體平臺發佈內容,前幾年進入內容行銷領域的企業或個人充分享受到了 免費的流量紅利,但隨著各個平臺的發展,這種紅利越來越難享受到。

但不可否認的是,通過內容來做行銷對企業品牌的傳播效果是最佳的,所以我們可以判斷出未來的行銷重點不會再是單純的廣告形式,也不會像前兩年一樣單純的製作優質內容即可,接下來的行銷必然是 優質的內容創作+資訊流廣告投放。

只有通過資訊流廣告的投放,才能將更多優質的內容傳播出去,觸達更多的消費群體,內容的創造才有價值可言。

因此無論作為企業還是個人,在關注內容製作的同時,也要留意資訊流廣告平臺的發展,找準時機進入。

同時我也會在本博客花更多的篇幅來和大家介紹信息流廣告,這兩篇僅僅只是作為入門級的介紹,後續的篇幅會著重對每個資訊流平臺進行深入的介紹。文/諶基平( 公眾號 yingxiao00544)

性別、年齡、興趣、職業、作息時間、地域、APP、地域定向這些維度對用戶進行打標籤。這樣的用戶資料採擷能力,在pc時代是不可能做到的。

那麼這樣推薦出來的廣告內容,就會比其他形式的原生廣告要精准的很多了。大家可以回憶下視頻網站彈出的廣告,很多時候根本就是牛頭不對馬嘴的。

但是資訊流廣告也有它的弱點

雖然每條廣告都是基於用戶的行為進行推薦,但是用戶具有某種行為不一定代表具有某種消費能力。

比如有些用戶之前經常會吐槽的,寶馬又給我推朋友圈廣告了,但我的實際消費水準是一輛10萬的國產車啊。資訊流平臺給該使用者推薦寶馬的廣告,是基於用戶經常有看豪車的行為,但卻無法挖掘到用戶的真實消費水準。

這個問題一直是互聯網廣告一直被詬病的地方,不知人工智慧普及後是否可以改善這個問題;

另外一種情況是,消費場景和內容獲取場景是不一致的。

比如我在用頭條看新聞,突然彈出了一條裝修類的廣告。雖然頭條的機器能夠挖掘到我有裝修相關的需求點,或是純粹的資訊關注,或是我未來一段時間有裝修需求,但是當下是沒有的。

但廣告主會因為我的這次點擊而付費,或者即便收集到了一些線索資料,但由於我的需求沒有那麼強烈而導致轉化率偏低。

所以從轉化率上來看,還是SEM類廣告以及電商平臺站內廣告會更加精准,因為這些平臺更符合當下用戶的購物場景。

但我們做行銷的人也知道,我們不能指望一次性的廣告投放就能收割到大批量優質的客戶,廣告投放裡始終有兩個點是繞不過的,一個是臨界點,還有一個是邊際效應

廣告的記憶度除了廣告創意本身以外,還和廣告平臺有極大的關係,相關的資料研究機構表明,新聞和社交平臺給用戶的廣告記憶度是比較接近的,其次是視頻和搜索

(圖源于 艾瑞)

因為用戶在互聯網上,平臺能夠獲取到使用者的資訊維度更加豐富,所以投放的廣告可以更加的貼近用戶。人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記憶度會更高,這是人的神經元素所決定的。

所以社交平臺的廣告記憶度會要高於其他平臺。

當然社交媒體廣告還有一條其他資訊流平臺不具備的優勢,就是當用戶對自己喜愛的廣告進行點贊或者轉發的時候,可以以0成本的形式擴散給自己的用戶,從而使得具有創意的廣告可以以更低的成本獲得廣告曝光。

這比類似百度競價,今日頭條等單純的看帳戶品質拉低投放價格來說,會顯得更加實惠。

但是在對廣告的接受度上面,新聞類平臺會是最高的,而視頻類的接受度是最低的。從用戶行為心理學就可以容易得出結論:當用戶的精力越是聚焦的時候,就越不希望有外界的資訊來做干擾。

(圖源于艾瑞)

所以大家看視頻的時候最討厭的就是廣告,看新聞資訊的時候本身就是打發時間,所以有無廣告並不太耽誤事情。

各大視頻 平臺緊緊抓住 用戶的心理,猛推 視頻會員,凡是會員即可跳過廣告,收割用戶對廣告厭煩的的“情商稅”。

可依然還是有很多的品牌方通過視頻投放廣告,不過已經從原來的廣告形式升級成內容廣告,尤其是一些網劇的時候,和內容貼合的程度非常緊密,這也是視頻廣告的一種升級形式,我個人非常看好這種

三:未來的行銷形式是什麼

由於現在內容創作的門檻越來越低,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可以很輕鬆的通過各自媒體平臺發佈內容,前幾年進入內容行銷領域的企業或個人充分享受到了 免費的流量紅利,但隨著各個平臺的發展,這種紅利越來越難享受到。

但不可否認的是,通過內容來做行銷對企業品牌的傳播效果是最佳的,所以我們可以判斷出未來的行銷重點不會再是單純的廣告形式,也不會像前兩年一樣單純的製作優質內容即可,接下來的行銷必然是 優質的內容創作+資訊流廣告投放。

只有通過資訊流廣告的投放,才能將更多優質的內容傳播出去,觸達更多的消費群體,內容的創造才有價值可言。

因此無論作為企業還是個人,在關注內容製作的同時,也要留意資訊流廣告平臺的發展,找準時機進入。

同時我也會在本博客花更多的篇幅來和大家介紹信息流廣告,這兩篇僅僅只是作為入門級的介紹,後續的篇幅會著重對每個資訊流平臺進行深入的介紹。文/諶基平( 公眾號 yingxiao00544)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