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宗良(小說)

大學教師圖個啥?還不是熬個職稱, 從助教、講師直熬到副教授、教授。 這不僅是個待遇問題, 更是個面子問題。 俗話說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

對於從事於斯文之業的斯文之人來說, 尤其如此。 面對學生同事, 面對朋友家人, 面對學校社會, 有沒有教授(哪怕前面加個副字也無妨)這個銜, 真是讓老師揪心的事。

掏出大學老師的心來, 哪顆沒有教授情結?

魯西師專雖說是運河市的最高學府, 可它畢竟是國家的三類大學, 別說正教授象金豆子一樣珍稀, 就是副教授的名額也是“僧多粥少”。 因此上這個競爭就尤為白熱化, 每一次評聘職稱都是一場真刀真槍的戰鬥, 有雲詭波譎的鬥智, 有血肉橫飛的肉搏。

但是不管競爭怎樣激烈, 這回外語系系主任宗良的正教授職稱該是十拿九穩了。

分管人事的副校長錢書惠專門把宗良叫到自己辦公室裡, 關上門,

壓低聲音說:“老宗哇, 這回可要好好準備申報材料和外語了, 我和市統戰部專門向省教委反映了你的情況,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為你多爭取來一個正教授名額, 是戴帽下達, 沒問題的。 ”個子不高且有些瘦弱的錢書惠副校長, 謙和古板, 沒一點官樣, 見了老師總是先拱手縮腰點頭, 笑著問好, 猶如母雞連續地啄米抬頭, 象個老農。 只有密密的頭髮向後梳成背頭, 才露出了他早年大學畢業的學問氣息。 學校換了一撥又一撥的領導, 還很少有這樣好的人緣的。

其實, 宗良已經知道了這個戴帽下達給他的名額。 他在臺灣的大哥原是軍界人士, 上將銜, 後離開軍界成了一個大財團的董事長, 有愛國心, 年老了更是思鄉情重, 是我們重要的統戰物件。

早在宗良三年前那一次評聘職稱“敗北”後, 他的大哥就通過關係向我們的有關部門表達過意見。 而且他上次就是被錢副校長給擠下去的。 那時錢副校長剛從市教委副主任位上升遷為魯西師專副校長(從副縣級提為正縣級), 雖然幾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要等到下次再報, 但是人事處還是把他的一切材料整理得停停當當。 不過宗良心裡對錢副校長倒沒有多少介蒂, 因為事後人家又親自往省裡跑了一趟, 想為宗良再爭取一個名額未果。 況且當上了正教授的錢副校長還親自來家撫著宗良的膝頭安慰, 那口氣裡分明露著不得已和疚意。

宗良只是感到窩囊。 五十年代的山大外語系高才生, 光專著就是五本,

教學更是全校數得著的, 所教的學生不少都戴上了教授銜, 可自已卻疙瘩在一個副高職稱上動不了。 自己苦點、委屈點還好對付, 一見了學生, 一站到講臺上, 就會將一切煩心的事忘掉。 可是老伴卻不行, 她是微山湖區來的農家婦女, 要考慮一大家子的生計問題。 沒有這個“正”字, 不要說每月的工資要少一大截子, 就是那四室一廳的教授樓也只能眼看著比老宗差的人住。 廠長經理自不必說, 但凡帶個長的幹部, 哪個不是外塊比工資高?可老師只能死靠這點乾巴工資, 再不攀著職稱長點, 這日子可咋過?兒子從小在農村, 把學習耽擱了, 眼看著成親急需錢和房子, 可這個啥王八職稱就是治人!自己的男人出的啥力她最清楚,
她急了會罵丈夫:“你就是賤, 不會惜點力, 磨點滑, 他公家作賤咱就不興咱胡弄他?”

聽了錢副校長推心置腹的交待, 矮胖, 面色微黃的宗良本想先說“謝謝”, 誰知出口卻是“不、不用戴、戴帽也該有、有我。 ”他的英語說得比英國人美國人還流利, 就是一說漢語、特別是在頭頭腦腦的人物面前卻結結巴巴。

錢副校長一點也沒有怪老宗的意思, 反倒笑著囑咐:“別大意, 咱們共同努力, 不然老嫂子那裡我也說不過去。 ”錢副校長的笑聲有些發幹發澀, 凹陷的兩腮上兩道深刻的立紋頂著窄額上的兩道橫紋, 使他煙黃色的臉一如一扇門。 一股老農般的實誠感給宗良一種放心的感覺。

天陰著, 隱隱的北風從剛剛蓋好的圖書試驗大樓踅過來, 身上有些發寒。才下午四點多鐘,學校裡就彌漫起濃稠的暮色。

歲暮的暮氣中,已經五十八歲的宗良突然感到周身乏力,右腹部又在陣陣作痛。他知道自己這幾年得了個情緒病,只要情緒不好,胃裡就象消化不良似的疙疙瘩瘩的疼。老宗不自覺地越過圖書試驗大樓,走進校院西南角的針葉小松林裡,深深的吐納了兩次。

不管有再大的事,每天晚飯後他總是要到這裡散散步,做做吐納工夫,他名之曰吐故納新。就是上上次的評定職稱受挫,他也照樣到這裡來做一番吐納工夫。那次是在他赴美學習一年歸來之後,正好趕上評定職稱,也是他第一次申報正教授職稱。那時錢副校長還沒調來,他認認真真地將已經丟失多年的第二外語俄語拾起來(外語系教師申報職稱必須考第二外語),比高考的學生還刻苦,起早貪黑的背寫念,人整個脫了一層皮,好孬通過了外語考試。就在有些天真的他以為高職通過是把裡攥的時候,他甚至連數學系、外語系組成的初評委會上都沒能獲得通過。

說實在的,那次對他的打擊特大,他怎麼也想不到會連初評委也通不過。評委們都對他點頭笑,都為他惋惜,但就是通不過。大家沒有理由,但是情緒就是理由:好事不能讓一人占去,你又出國又評高職,還有沒有人家過的?

老師們都佩服宗良的豁達,受點屈也不顯,照樣每天早上喝杯涼開水後長跑,每天晚飯後到小松林裡散步吐納。

不過最瞭解他的還是老伴,數落他:“別再羅羅啥清高了,那是無能!瞧你教書都教成了書迂子了,也不出去走動走動聯絡聯絡,誰該你欠你?你給人家沒那些,人家能想到你?當官的良心都叫狗吃了還指望下邊這些人發善心,這年頭沒有三分利誰起早五更?”

數落歸數落,最心疼他的還是老伴,天天半斤奶雷打不動。倒是每每老宗有了不順心的事,這半斤奶又會長到一斤,並且常常是邊數落邊把浮著一層奶皮的熱奶端到老宗跟前。

想到這些,老宗笑了。元旦過後,就該加試俄語了,可不敢大意失荊州。雖說為了這個高職已經考了兩次了,可畢竟又過去三年了,平時一點也用不上,早已忘得差不多了。還得再突擊他幾個晚上,不管他俄譯漢還是漢譯俄,都需將材料背熟。這是比學生高考還緊張的事,自己到底是五十八歲的人啦,這記性和耐力都大大不如以前了。吐納著的宗良,在深吸長吐之際,好象個子也長大、心胸也暢闊起來。能夠一勞永逸,吃點苦也值。不知怎的,他竟想起曾有過往考場帶小抄的念頭。他本能地轉頭看了一下四周,只有松枝在風中微微地拂動著。宗良突然覺察到今天的反常:怎麼晚飯前就來了小松林?回家吧,是吃晚飯的時候了。更加濃重的暮色已將靜靜的校院濡染得一團朦朧,宗良歸家的腳步似乎比平日裡顯得輕快有勁,曾在大學生時代迷戀過但卻久違又久違的蘇聯歌曲《山楂樹》,不由得從他嘴邊飄出:“歌聲輕輕蕩漾在黃昏的水面上……”

一進家門,宗良立時就感到了一種異樣:老伴呆呆地坐在小飯桌旁,十五瓦燈泡下,已經半白的頭髮顯得有些發紅;飯桌上也沒有了往常早已擺好的飯菜。讓人不安的安靜裡隱隱透出女兒的哭聲,想憋卻憋不住的抽泣一下一下地碰著她緊閉的門。

沒等宗良言語,老伴頭也不抬地說:“妮子被公司裁了。”知道爸爸回家來,女兒憋住的哭聲陡然發為號淘。“不可能,劉邢是我的學生,說得好好的,手續都辦了。”“學生?人家是總經理!”“他當上總理該是學生還是學生!”“恁大的臉,咱閨女咋連個營業員也當不肅靜?”“他憑什麼說裁就裁?”“憑什麼?憑妮子的老子不是教授,憑你沒混上個一官半職。”

燈也不開,宗良渾身無力地癱歪在被摞上,只感到胸中又悶又堵。右腹部又在疼,跳跳的疼。

疼就疼吧,它是在懲罰無用的宗良。那個女兒的爸爸卻不能認下這壺酒,非找他不可,我看他的臉在老師的面前往哪擱。

非治他個難看不可,宗良肚子裡的一個“哼”字幾乎就出了聲。原來胸中堵的不是氣而是勁,宗良翻身下床,抓起電話。“喂”,聽腔,准是在校圖書館負點責的劉邢的物件。還沒等對方問“誰呀”,宗良就冷冷地直捷地說:“找劉邢。”一定是對方以為是哪位領導,話筒中很快就聽到客氣的聲音:“請問哪一位,我是劉邢。”聽到聲音,宗良胸中鼓著的勁先就泄了大半截:“劉、劉經理”,劉邢沒等他結巴出下文,便客氣又無奈地說:“宗老師,正準備晚飯後去給您彙報呢,您是知道的,咱們學校服務公司就這麼一小攤,前些日子因為安排職工子女鬧了很多的意見,校黨委剛剛研究決定先安置正教授和正縣級以上幹部的子女。不過這次您的正高是十拿九穩的,先叫閨女稍侯勿躁,過了春節准給她辦。”

一種深深的自卑感潮水般漫過來,淹得他幾乎喘不過氣。望著自己粗短泛黃且又粗糙的手,日漸見凸起的肚子,他甚至覺到一種不堪入目的醜陋。他曾是那樣地愛他的教學事業,只有教學才使他的心靈自由舒展;他是那樣地愛他的學生,只有從一茬又一茬的學生身上,他才感到自己生命美麗,並從學生身上得到著源源不斷的愛戴。他知道師專的學生大多是農村的孩子,他們的基礎、條件乃至智力都無法和考入一類大學的學生比,他們的前途也無法和一類大學的學生相比。唯其如此,他才更加體貼這些孩子,更加精心地教導這些孩子。雖然不能給他們驕人的職業,但他卻給了他們一流的本領和樸實要強而又懂得尊重別人的心境。他的課,簡直就是學生們的樂園。在美國學習期間,他本來可以長期的留下來,可以使自己有大的發展,但他還是回來了。固然他的老伴、他的兒女離不了他,但是旁人無法知曉他也不願表白的另一條原因,是他的師專的學生們也離不開他。

今天,他十分的疲弱,一種對生活的厭倦浸透著他的身心。

女兒的嚶嚶聲將他晃醒。

拖起沉重的腿,在女兒門前停住,抬起的手猶豫了一會,輕輕地敲了三下,慢慢而又清晰地說了一句話:“孩子放心,工作的事包在爸爸身上。”

這一夜宗良四點才睡。他背會了複習材料中的三篇文章:“他寫了一夜,早晨阿廖沙來到《高加索日報》社。編輯仔細地讀完了小說,問道‘您的小說怎樣署名?您是誰?’阿廖沙想到痛苦的童年,痛苦的青年時代,人民的痛苦生活,便說‘署名高爾基。馬克沁.高爾基。’……”

第二天上午,宗良昏倒在講臺上。市第一人民醫院確診為肝癌後期,已經無法手術,只能通過放療、化療減緩腫塊的擴展來維持生命。大夫生氣地熊宗良的老伴:“人又不是牲口,都肝腹水了,不是倒在了講臺上還送不來,是沒人管還是想再出個英雄人物?”

脆弱的生命又是堅忍的。剛剛有所恢復的宗良,硬是避開護士于十二天后參加了晉升職稱的俄語考試。

他得癌症的消息,大家都知道了,就是老宗不知道。他參加俄語考試的事,只有他清楚,別人(包括他的家人)誰也不知道。

直到放寒假的前三天,省裡通知學校人事部門,宗良等人外語考試合格,學校裡才一下傳開了。

錢副校長當天就來醫院,一邊表示祝賀,一邊心疼地責怪他不該拿生命當兒戲。臨走,還向宗良透露了臘月初三學校中評委開會的資訊,並叮嚀他:“別死心眼。了,這年頭哪有真事?你身子不好,叫老伴也往各個評委那裡走動走動,我再幫你打打招呼。”宗良望著錢副校長瘦弱的背影,上次評聘職稱所留下的不愉快,已經消弭殆盡,只是喃喃道,也是個實誠人。

臘月初三,宗良又一次從肝昏迷中醒來。醒來已是下午四時許。

此時,魯西師專黨委小會議室裡的中評委會,正在錢副校長的主持下進行到關鍵的劃票關口。

沒有了解手的和起來倒水的,輕鬆的氣氛驟然凝重起來,大家反復地看著各自手中的申報表,思謀著是打“√”還劃“×”。

宗良的申報表,最讓錢副校長躊躇。他很清楚,因宗良住院而頂替他作評委的外語系副主任肯定要投反對票,這次數學系、中文系、體育系和外語系同爭這三個正高名額,這票怎樣投那可就沒准了。按說,論條件老宗是數第一,況且他是第三次報評。

錢書惠明確地感到,對於老宗來說,他的這一票尤為重要。一絲掌握別人命運時的快意無意間襲上心頭。這種快意,在錢書惠是常常會有的,雖然他也有過受壓的體會,但是老實好人的形象還是幫助他升到了一般知識份子少能達到的位置。錢書惠想到了宗良家庭的困難,他的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想到了他為學校爭得的榮譽和名望,還有他的病。是的,他的病,如果再讓他受挫,這個已經病入膏肓的人是承受不了這個打擊的了。

他拿起筆,拔下筆帽,但是又停了下來。是的,他的病是不治之症,對於一個不久于人世的人來說,給他一個正教授的頭銜又有何用?再說其他幾個系的主任都給自己打過招呼,自己的老母去世和女兒結婚他們又都送了禮,人生在世誰沒有仨親倆厚的。這回落下誰就是得罪誰,況且以後還要和這些人共事好多年,得罪一個人就是給自己樹了一堵牆。這不光是個個人利害問題,也是為了學校今後的工作嘛──他似乎在給人家辯理。還有,你老宗不是以為上次是我趁了你的行市嗎?那好,這次沒有我和你爭,你不是也通不過嗎?我給你說好話你還不領情,還口叱牙硬地說什麼“不戴、戴帽也有、有我”,那好,咱就看看這回戴帽下達到底能不能有你。錢書惠越想越有氣,越覺得理也直氣也壯,毫不猶豫在宗良的申報表的評委投票一欄裡打下一個“×”字。

蘇醒過來的宗良今天心情特別好。他說他想就著玉堂醬園的醬黃瓜喝一碗小米稀粥,已經不大進飯的老宗的這一要求,真是喜壞了老伴,忙不迭地操辦去了。

她根本就不信老宗會不行了。

老宗更沒往這上面猜思。他想錢副校長晚飯前就會來向他報喜,他甚至想到在正教授批下來的那天,要全家在一起精心地包一頓三鮮水餃,美美地喝上二兩(一定得給老婆子買瓶高級的紅葡萄酒),四室一廳的房子分到手,就騰出一間來給兒子成親,閨女又已在學校服務公司重新上了班,看你老婆子還有啥話可嘟囔的。噢,對了,還得印上一盒名片,那種撕不爛又帶一種淡淡的香味的。“宗良”二字要居中並且一定得印得醒目,用紅色的,各種頭銜了、稱號了,其實都是外在的虛幻的,有實質內容的、真正有價值的還是人自身。要把“教授”二字小小的印在“宗良”二字的右下方,別叫人家覺得自己張揚,好象八輩子沒見過教授似的,那多掉架。當然了,名片的下面還要印上家裡的電話號碼,人家名片上叫什麼來著?對,對,叫“宅電”,雖說是學校統一安的內部電話,外面的總能通過總機要進來。

一陣熱潮湧上臉來,他不好意思地閉上了眼睛。但是一種解放式的幸福的笑意卻在他焦黃的臉上漾溢開來。

那邊校黨委小會議室裡的中評委會也已結束,宗良因一票之差又沒能獲得規定的三分之二的贊成票。

作者簡介:

李木生,山東省散文學會副會長,中國孔子基金會講師團成員。寫過300萬字的散文與300多首詩,所寫散文百餘篇次入選各種選本,曾獲冰心散文獎,首屆郭沫若散文隨筆獎,首屆泰山文藝獎等。

身上有些發寒。才下午四點多鐘,學校裡就彌漫起濃稠的暮色。

歲暮的暮氣中,已經五十八歲的宗良突然感到周身乏力,右腹部又在陣陣作痛。他知道自己這幾年得了個情緒病,只要情緒不好,胃裡就象消化不良似的疙疙瘩瘩的疼。老宗不自覺地越過圖書試驗大樓,走進校院西南角的針葉小松林裡,深深的吐納了兩次。

不管有再大的事,每天晚飯後他總是要到這裡散散步,做做吐納工夫,他名之曰吐故納新。就是上上次的評定職稱受挫,他也照樣到這裡來做一番吐納工夫。那次是在他赴美學習一年歸來之後,正好趕上評定職稱,也是他第一次申報正教授職稱。那時錢副校長還沒調來,他認認真真地將已經丟失多年的第二外語俄語拾起來(外語系教師申報職稱必須考第二外語),比高考的學生還刻苦,起早貪黑的背寫念,人整個脫了一層皮,好孬通過了外語考試。就在有些天真的他以為高職通過是把裡攥的時候,他甚至連數學系、外語系組成的初評委會上都沒能獲得通過。

說實在的,那次對他的打擊特大,他怎麼也想不到會連初評委也通不過。評委們都對他點頭笑,都為他惋惜,但就是通不過。大家沒有理由,但是情緒就是理由:好事不能讓一人占去,你又出國又評高職,還有沒有人家過的?

老師們都佩服宗良的豁達,受點屈也不顯,照樣每天早上喝杯涼開水後長跑,每天晚飯後到小松林裡散步吐納。

不過最瞭解他的還是老伴,數落他:“別再羅羅啥清高了,那是無能!瞧你教書都教成了書迂子了,也不出去走動走動聯絡聯絡,誰該你欠你?你給人家沒那些,人家能想到你?當官的良心都叫狗吃了還指望下邊這些人發善心,這年頭沒有三分利誰起早五更?”

數落歸數落,最心疼他的還是老伴,天天半斤奶雷打不動。倒是每每老宗有了不順心的事,這半斤奶又會長到一斤,並且常常是邊數落邊把浮著一層奶皮的熱奶端到老宗跟前。

想到這些,老宗笑了。元旦過後,就該加試俄語了,可不敢大意失荊州。雖說為了這個高職已經考了兩次了,可畢竟又過去三年了,平時一點也用不上,早已忘得差不多了。還得再突擊他幾個晚上,不管他俄譯漢還是漢譯俄,都需將材料背熟。這是比學生高考還緊張的事,自己到底是五十八歲的人啦,這記性和耐力都大大不如以前了。吐納著的宗良,在深吸長吐之際,好象個子也長大、心胸也暢闊起來。能夠一勞永逸,吃點苦也值。不知怎的,他竟想起曾有過往考場帶小抄的念頭。他本能地轉頭看了一下四周,只有松枝在風中微微地拂動著。宗良突然覺察到今天的反常:怎麼晚飯前就來了小松林?回家吧,是吃晚飯的時候了。更加濃重的暮色已將靜靜的校院濡染得一團朦朧,宗良歸家的腳步似乎比平日裡顯得輕快有勁,曾在大學生時代迷戀過但卻久違又久違的蘇聯歌曲《山楂樹》,不由得從他嘴邊飄出:“歌聲輕輕蕩漾在黃昏的水面上……”

一進家門,宗良立時就感到了一種異樣:老伴呆呆地坐在小飯桌旁,十五瓦燈泡下,已經半白的頭髮顯得有些發紅;飯桌上也沒有了往常早已擺好的飯菜。讓人不安的安靜裡隱隱透出女兒的哭聲,想憋卻憋不住的抽泣一下一下地碰著她緊閉的門。

沒等宗良言語,老伴頭也不抬地說:“妮子被公司裁了。”知道爸爸回家來,女兒憋住的哭聲陡然發為號淘。“不可能,劉邢是我的學生,說得好好的,手續都辦了。”“學生?人家是總經理!”“他當上總理該是學生還是學生!”“恁大的臉,咱閨女咋連個營業員也當不肅靜?”“他憑什麼說裁就裁?”“憑什麼?憑妮子的老子不是教授,憑你沒混上個一官半職。”

燈也不開,宗良渾身無力地癱歪在被摞上,只感到胸中又悶又堵。右腹部又在疼,跳跳的疼。

疼就疼吧,它是在懲罰無用的宗良。那個女兒的爸爸卻不能認下這壺酒,非找他不可,我看他的臉在老師的面前往哪擱。

非治他個難看不可,宗良肚子裡的一個“哼”字幾乎就出了聲。原來胸中堵的不是氣而是勁,宗良翻身下床,抓起電話。“喂”,聽腔,准是在校圖書館負點責的劉邢的物件。還沒等對方問“誰呀”,宗良就冷冷地直捷地說:“找劉邢。”一定是對方以為是哪位領導,話筒中很快就聽到客氣的聲音:“請問哪一位,我是劉邢。”聽到聲音,宗良胸中鼓著的勁先就泄了大半截:“劉、劉經理”,劉邢沒等他結巴出下文,便客氣又無奈地說:“宗老師,正準備晚飯後去給您彙報呢,您是知道的,咱們學校服務公司就這麼一小攤,前些日子因為安排職工子女鬧了很多的意見,校黨委剛剛研究決定先安置正教授和正縣級以上幹部的子女。不過這次您的正高是十拿九穩的,先叫閨女稍侯勿躁,過了春節准給她辦。”

一種深深的自卑感潮水般漫過來,淹得他幾乎喘不過氣。望著自己粗短泛黃且又粗糙的手,日漸見凸起的肚子,他甚至覺到一種不堪入目的醜陋。他曾是那樣地愛他的教學事業,只有教學才使他的心靈自由舒展;他是那樣地愛他的學生,只有從一茬又一茬的學生身上,他才感到自己生命美麗,並從學生身上得到著源源不斷的愛戴。他知道師專的學生大多是農村的孩子,他們的基礎、條件乃至智力都無法和考入一類大學的學生比,他們的前途也無法和一類大學的學生相比。唯其如此,他才更加體貼這些孩子,更加精心地教導這些孩子。雖然不能給他們驕人的職業,但他卻給了他們一流的本領和樸實要強而又懂得尊重別人的心境。他的課,簡直就是學生們的樂園。在美國學習期間,他本來可以長期的留下來,可以使自己有大的發展,但他還是回來了。固然他的老伴、他的兒女離不了他,但是旁人無法知曉他也不願表白的另一條原因,是他的師專的學生們也離不開他。

今天,他十分的疲弱,一種對生活的厭倦浸透著他的身心。

女兒的嚶嚶聲將他晃醒。

拖起沉重的腿,在女兒門前停住,抬起的手猶豫了一會,輕輕地敲了三下,慢慢而又清晰地說了一句話:“孩子放心,工作的事包在爸爸身上。”

這一夜宗良四點才睡。他背會了複習材料中的三篇文章:“他寫了一夜,早晨阿廖沙來到《高加索日報》社。編輯仔細地讀完了小說,問道‘您的小說怎樣署名?您是誰?’阿廖沙想到痛苦的童年,痛苦的青年時代,人民的痛苦生活,便說‘署名高爾基。馬克沁.高爾基。’……”

第二天上午,宗良昏倒在講臺上。市第一人民醫院確診為肝癌後期,已經無法手術,只能通過放療、化療減緩腫塊的擴展來維持生命。大夫生氣地熊宗良的老伴:“人又不是牲口,都肝腹水了,不是倒在了講臺上還送不來,是沒人管還是想再出個英雄人物?”

脆弱的生命又是堅忍的。剛剛有所恢復的宗良,硬是避開護士于十二天后參加了晉升職稱的俄語考試。

他得癌症的消息,大家都知道了,就是老宗不知道。他參加俄語考試的事,只有他清楚,別人(包括他的家人)誰也不知道。

直到放寒假的前三天,省裡通知學校人事部門,宗良等人外語考試合格,學校裡才一下傳開了。

錢副校長當天就來醫院,一邊表示祝賀,一邊心疼地責怪他不該拿生命當兒戲。臨走,還向宗良透露了臘月初三學校中評委開會的資訊,並叮嚀他:“別死心眼。了,這年頭哪有真事?你身子不好,叫老伴也往各個評委那裡走動走動,我再幫你打打招呼。”宗良望著錢副校長瘦弱的背影,上次評聘職稱所留下的不愉快,已經消弭殆盡,只是喃喃道,也是個實誠人。

臘月初三,宗良又一次從肝昏迷中醒來。醒來已是下午四時許。

此時,魯西師專黨委小會議室裡的中評委會,正在錢副校長的主持下進行到關鍵的劃票關口。

沒有了解手的和起來倒水的,輕鬆的氣氛驟然凝重起來,大家反復地看著各自手中的申報表,思謀著是打“√”還劃“×”。

宗良的申報表,最讓錢副校長躊躇。他很清楚,因宗良住院而頂替他作評委的外語系副主任肯定要投反對票,這次數學系、中文系、體育系和外語系同爭這三個正高名額,這票怎樣投那可就沒准了。按說,論條件老宗是數第一,況且他是第三次報評。

錢書惠明確地感到,對於老宗來說,他的這一票尤為重要。一絲掌握別人命運時的快意無意間襲上心頭。這種快意,在錢書惠是常常會有的,雖然他也有過受壓的體會,但是老實好人的形象還是幫助他升到了一般知識份子少能達到的位置。錢書惠想到了宗良家庭的困難,他的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想到了他為學校爭得的榮譽和名望,還有他的病。是的,他的病,如果再讓他受挫,這個已經病入膏肓的人是承受不了這個打擊的了。

他拿起筆,拔下筆帽,但是又停了下來。是的,他的病是不治之症,對於一個不久于人世的人來說,給他一個正教授的頭銜又有何用?再說其他幾個系的主任都給自己打過招呼,自己的老母去世和女兒結婚他們又都送了禮,人生在世誰沒有仨親倆厚的。這回落下誰就是得罪誰,況且以後還要和這些人共事好多年,得罪一個人就是給自己樹了一堵牆。這不光是個個人利害問題,也是為了學校今後的工作嘛──他似乎在給人家辯理。還有,你老宗不是以為上次是我趁了你的行市嗎?那好,這次沒有我和你爭,你不是也通不過嗎?我給你說好話你還不領情,還口叱牙硬地說什麼“不戴、戴帽也有、有我”,那好,咱就看看這回戴帽下達到底能不能有你。錢書惠越想越有氣,越覺得理也直氣也壯,毫不猶豫在宗良的申報表的評委投票一欄裡打下一個“×”字。

蘇醒過來的宗良今天心情特別好。他說他想就著玉堂醬園的醬黃瓜喝一碗小米稀粥,已經不大進飯的老宗的這一要求,真是喜壞了老伴,忙不迭地操辦去了。

她根本就不信老宗會不行了。

老宗更沒往這上面猜思。他想錢副校長晚飯前就會來向他報喜,他甚至想到在正教授批下來的那天,要全家在一起精心地包一頓三鮮水餃,美美地喝上二兩(一定得給老婆子買瓶高級的紅葡萄酒),四室一廳的房子分到手,就騰出一間來給兒子成親,閨女又已在學校服務公司重新上了班,看你老婆子還有啥話可嘟囔的。噢,對了,還得印上一盒名片,那種撕不爛又帶一種淡淡的香味的。“宗良”二字要居中並且一定得印得醒目,用紅色的,各種頭銜了、稱號了,其實都是外在的虛幻的,有實質內容的、真正有價值的還是人自身。要把“教授”二字小小的印在“宗良”二字的右下方,別叫人家覺得自己張揚,好象八輩子沒見過教授似的,那多掉架。當然了,名片的下面還要印上家裡的電話號碼,人家名片上叫什麼來著?對,對,叫“宅電”,雖說是學校統一安的內部電話,外面的總能通過總機要進來。

一陣熱潮湧上臉來,他不好意思地閉上了眼睛。但是一種解放式的幸福的笑意卻在他焦黃的臉上漾溢開來。

那邊校黨委小會議室裡的中評委會也已結束,宗良因一票之差又沒能獲得規定的三分之二的贊成票。

作者簡介:

李木生,山東省散文學會副會長,中國孔子基金會講師團成員。寫過300萬字的散文與300多首詩,所寫散文百餘篇次入選各種選本,曾獲冰心散文獎,首屆郭沫若散文隨筆獎,首屆泰山文藝獎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