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她家挨著王府住,爆改22平老房打造胡同風loft | 真實案例

「住藝Plus」服務正式上線!

十分之一的價格, 請大師親手為你設計一個家。

在所有的真實案例當中, 這一篇是住藝君見過的最小的戶型。 但是越小的戶型越需要好的設計, 因為每一平米都應有效地利用起來。

房屋資訊

地點:炒豆胡同 | 北京

業主:圓圓 (老北京, 80後)

設計團隊:Robot3工作室 (脾氣超好的潘飛+天馬行空的王植)

㎡廚房

問題:如何讓100年胡同老房適合現代化居住?

讓我們先來看看房子的具體位置吧

# 炒豆胡同——南鑼鼓巷南口東面的第一個胡同。 不同于南鑼鼓巷的”商業街“氣質, 炒豆胡同倒像是鬧市中的安靜一隅, 每戶院落的外牆和門窗都已經統一粉刷。

炒豆胡同以僧格林沁府而聞名, 原王府幾乎占了一條胡同, 但現在公開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圓圓家就在這個對外的僧王府旁邊, 也屬於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年齡已超過100年。

# 初進院落, 昔日的三進院已經很難分辨出來。

小時候, 院子不是這樣的, 姥爺家住在北房, 中間有個大花壇, 我跟一堆小夥伴在院子裡互相追著玩兒。

圓圓記憶中的院子現在已經是另一番景象, 因為住的人越來越多, 能追著玩兒的空地也自然而然變成大家用來搭房、堆放雜物的空間,

留下來的只有一人行的過道。

走到院落的盡頭, 原來的東廂房被分給了兩戶人家居住, 圓圓家被分到的就是最北邊的這16平米。

# 三十多年前,胡同允許每家加建廚房,圓圓家就在這房子旁邊蓋了一間6平米的小廚房。

# 兩間房之間只有一扇小窗戶相連。

儘管如此,我還是挺喜歡胡同生活的,接地氣兒,街坊四鄰的也都認識,不像樓房裡,門一關,誰也不和誰說話。

住在如此市中心的地段,還是王府邊上,著實讓人羡慕,但讓圓圓發愁的東西也實在不少。

圓圓面臨的問題是:

沒有獨立衛生間;

做飯不方便;

冬天沒暖氣;

最主要的還是地兒太小

在朋友的介紹下,圓圓在今年夏天來到了住藝。

她的需求也很明確:

首先要滿足功能上的需要;

不用特定什麼風格,但要有自己的特點

通過和圓圓的溝通,住藝服務顧問首先想到了設計師潘飛和王植,因為幫圓圓在有限的使用面積中擴大功能空間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 潘飛(右)和王植(左)在2011年成立了Robot3工作室。做過許多工裝案例的他們擅長抓住建築特點,通過對不同材質的混搭運用,營造出和諧的視覺效果,同時又完美兼顧了人在空間內的實際功能和舒適度。

想瞭解更多,請微信搜索[住藝]或zhuyi_cn查看更多有設計感的家

想瞭解更多,請微信搜索[住藝]或zhuyi_cn查看更多有設計感的家

想瞭解更多,請微信搜索[住藝]或zhuyi_cn查看更多有設計感的家

想瞭解更多,請微信搜索[住藝]或zhuyi_cn查看更多有設計感的家

Robot3工作室2015年設計專案“山咖啡”

然而在這次胡同改造中他們卻碰到了一系列的問題

不同於商業裝修、公寓房裝修,胡同裡面的平房改造存在著許多“先天性”不足:

要時刻安撫好鄰居的情緒;

運送輔料和垃圾也非常不方便;

最難的還屬設計師需要"憑空建造"出衛生間和其他功能空間。

整個項目從今年8月份開始,一直進行到現在,硬裝部分還沒有完工。當我們向設計師潘飛要最終效果圖時,他搖了搖頭:“不好意思,這個真沒有。最開始是有幾版手繪,但隨著施工逐步展開,我們的方案也一直在變。”

# “由於對洗手間、廚房各種管道的不斷修改和完善,上面這兩種方案都是過去式了。現在的設計主要靠它!”設計師王植從包裡拿出一個食品專用的密封袋,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根直徑有3釐米的白粉筆……

家裝這件事兒,得非常慎重。因為我們其實不是用知識在設計,而是把它當成自家來考慮。首先把自己的知識清零,然後模擬自己是住戶,我才能看到她實際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再來一一實現。

關於胡同改造,設計師想和你分享的設計亮點

1

打通原廚房與主房間相連,合併空間

跟著設計師,我們來到了正在施工的圓圓家。將主房間和旁邊的廚房打通,只保留原來的廚房門為入戶門。

# 打開入戶門,單間套房一覽無遺,視覺效果比原來寬敞了許多。考慮到排污口的位置,設計師將廚房改成了衛生間,而且還計畫實現幹濕分離。

2

露出古樸房梁,打造讓人羡慕的層高

擴大了水準向的面積後,設計師開始打造垂直空間。通過對原吊頂的拆除,整個主房間由地面到最高點的層高從4米變6米。以這樣的層高,用10釐米來鋪設地暖完全沒負擔。

但是對於拆除吊頂、露房梁這事兒,圓圓家是院子裡第一戶,沒人知道裡面是什麼樣子的,所以大家決定走一步看一步。

# 拆完之後令大家感到寬慰的是,這個有100多年的房頂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木頭也沒有太大損壞。其間還能看到竹席,雖然破舊,卻別有一番質樸的韻味。

關於安全、防雨和保溫這三個問題,設計師潘飛直接拽給我一張圖,說:“支撐竹席的是椽子,很安全;屋頂瓦完整的話不會漏雨;瓦和竹席中間有灰泥,所以保溫效果很好,而且冬暖夏涼。”

# 整個房頂=橫向搭建在房梁上的“椽子”+竹席+灰泥+瓦

3

打造閣樓,增加更多私密空間

利用層高優勢,打造局部閣樓,增加臥室。閣樓全部採用工字鋼結構,夾層是鍍鋅成型鋼樓板再澆混凝土,總厚度為20cm,保障安全。對於半牆護欄的設計,設計師提出過很多種方案。

# 最開始打算全部用樟松板包住,後來也想過打造隔板架。

但由於最近輔料價格飛漲,設計師潘飛為了控制整體預算,將這面護欄調整為60釐米高的單磚牆。

# 上圖為改造中圖片,最終效果敬請期待。

4

牆面加固、保暖、隔音,一個功能都不能少

區別於樓房20-30釐米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承重牆,這座老宅子的磚混結構的承重牆最寬處足足有80釐米。但這接近一米厚的牆是其實是梯形結構,下寬上窄,最窄處才30釐米。要想讓整面牆垂直於地面,先要進行找平工作。

該省的地方可以省,但像結構類的,影響居住品質的材料,即便看不到,也得用最好的。

設計師用來找平牆面的材料不是普通的石膏或者單層石膏板,而是4層板子:九厘板+水泥板+石膏板+岩棉保溫板。這樣不僅加固了牆面結構,還有隔音保暖的作用。

硬裝部分已經接近尾聲了,進度雖然慢,但這並沒有讓業主和兩位設計師產生任何抱怨。反而因為這近半年的接觸,三人成了好朋友。

用戶回訪

圓圓說:“兩位設計師為我這間屋子真是費了不少心,我平時上班忙,他倆看房的次數比我多多了。尤其是夏天剛開始施工那會兒,平房蚊子多,給他們咬了一堆包,我看著都心疼。現在總結構都搭起來了,只有我知道他們有多不容易。這幾天選傢俱了,潘飛都跟我一起挑,我打個電話,他騎個小自行車就來了。總之有他倆在,我覺得很安心。”

改造正在進行中,想看這個家的最終效果,可以在評論區留言給我們。

以上內容由住藝鎮宅之貓——佳芝嚴格把關,均系真實用戶案例。

所有手繪圖均出自Robot3工作室

「住藝Plus」服務正式上線!

十分之一的價格,請大師親手為你設計一個家,限時優惠僅30戶。

微信搜索「住藝」或訪問連結:https://goo.gl/scgJbm 即可獲得大禮包

# 三十多年前,胡同允許每家加建廚房,圓圓家就在這房子旁邊蓋了一間6平米的小廚房。

# 兩間房之間只有一扇小窗戶相連。

儘管如此,我還是挺喜歡胡同生活的,接地氣兒,街坊四鄰的也都認識,不像樓房裡,門一關,誰也不和誰說話。

住在如此市中心的地段,還是王府邊上,著實讓人羡慕,但讓圓圓發愁的東西也實在不少。

圓圓面臨的問題是:

沒有獨立衛生間;

做飯不方便;

冬天沒暖氣;

最主要的還是地兒太小

在朋友的介紹下,圓圓在今年夏天來到了住藝。

她的需求也很明確:

首先要滿足功能上的需要;

不用特定什麼風格,但要有自己的特點

通過和圓圓的溝通,住藝服務顧問首先想到了設計師潘飛和王植,因為幫圓圓在有限的使用面積中擴大功能空間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 潘飛(右)和王植(左)在2011年成立了Robot3工作室。做過許多工裝案例的他們擅長抓住建築特點,通過對不同材質的混搭運用,營造出和諧的視覺效果,同時又完美兼顧了人在空間內的實際功能和舒適度。

想瞭解更多,請微信搜索[住藝]或zhuyi_cn查看更多有設計感的家

想瞭解更多,請微信搜索[住藝]或zhuyi_cn查看更多有設計感的家

想瞭解更多,請微信搜索[住藝]或zhuyi_cn查看更多有設計感的家

想瞭解更多,請微信搜索[住藝]或zhuyi_cn查看更多有設計感的家

Robot3工作室2015年設計專案“山咖啡”

然而在這次胡同改造中他們卻碰到了一系列的問題

不同於商業裝修、公寓房裝修,胡同裡面的平房改造存在著許多“先天性”不足:

要時刻安撫好鄰居的情緒;

運送輔料和垃圾也非常不方便;

最難的還屬設計師需要"憑空建造"出衛生間和其他功能空間。

整個項目從今年8月份開始,一直進行到現在,硬裝部分還沒有完工。當我們向設計師潘飛要最終效果圖時,他搖了搖頭:“不好意思,這個真沒有。最開始是有幾版手繪,但隨著施工逐步展開,我們的方案也一直在變。”

# “由於對洗手間、廚房各種管道的不斷修改和完善,上面這兩種方案都是過去式了。現在的設計主要靠它!”設計師王植從包裡拿出一個食品專用的密封袋,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根直徑有3釐米的白粉筆……

家裝這件事兒,得非常慎重。因為我們其實不是用知識在設計,而是把它當成自家來考慮。首先把自己的知識清零,然後模擬自己是住戶,我才能看到她實際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再來一一實現。

關於胡同改造,設計師想和你分享的設計亮點

1

打通原廚房與主房間相連,合併空間

跟著設計師,我們來到了正在施工的圓圓家。將主房間和旁邊的廚房打通,只保留原來的廚房門為入戶門。

# 打開入戶門,單間套房一覽無遺,視覺效果比原來寬敞了許多。考慮到排污口的位置,設計師將廚房改成了衛生間,而且還計畫實現幹濕分離。

2

露出古樸房梁,打造讓人羡慕的層高

擴大了水準向的面積後,設計師開始打造垂直空間。通過對原吊頂的拆除,整個主房間由地面到最高點的層高從4米變6米。以這樣的層高,用10釐米來鋪設地暖完全沒負擔。

但是對於拆除吊頂、露房梁這事兒,圓圓家是院子裡第一戶,沒人知道裡面是什麼樣子的,所以大家決定走一步看一步。

# 拆完之後令大家感到寬慰的是,這個有100多年的房頂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木頭也沒有太大損壞。其間還能看到竹席,雖然破舊,卻別有一番質樸的韻味。

關於安全、防雨和保溫這三個問題,設計師潘飛直接拽給我一張圖,說:“支撐竹席的是椽子,很安全;屋頂瓦完整的話不會漏雨;瓦和竹席中間有灰泥,所以保溫效果很好,而且冬暖夏涼。”

# 整個房頂=橫向搭建在房梁上的“椽子”+竹席+灰泥+瓦

3

打造閣樓,增加更多私密空間

利用層高優勢,打造局部閣樓,增加臥室。閣樓全部採用工字鋼結構,夾層是鍍鋅成型鋼樓板再澆混凝土,總厚度為20cm,保障安全。對於半牆護欄的設計,設計師提出過很多種方案。

# 最開始打算全部用樟松板包住,後來也想過打造隔板架。

但由於最近輔料價格飛漲,設計師潘飛為了控制整體預算,將這面護欄調整為60釐米高的單磚牆。

# 上圖為改造中圖片,最終效果敬請期待。

4

牆面加固、保暖、隔音,一個功能都不能少

區別於樓房20-30釐米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承重牆,這座老宅子的磚混結構的承重牆最寬處足足有80釐米。但這接近一米厚的牆是其實是梯形結構,下寬上窄,最窄處才30釐米。要想讓整面牆垂直於地面,先要進行找平工作。

該省的地方可以省,但像結構類的,影響居住品質的材料,即便看不到,也得用最好的。

設計師用來找平牆面的材料不是普通的石膏或者單層石膏板,而是4層板子:九厘板+水泥板+石膏板+岩棉保溫板。這樣不僅加固了牆面結構,還有隔音保暖的作用。

硬裝部分已經接近尾聲了,進度雖然慢,但這並沒有讓業主和兩位設計師產生任何抱怨。反而因為這近半年的接觸,三人成了好朋友。

用戶回訪

圓圓說:“兩位設計師為我這間屋子真是費了不少心,我平時上班忙,他倆看房的次數比我多多了。尤其是夏天剛開始施工那會兒,平房蚊子多,給他們咬了一堆包,我看著都心疼。現在總結構都搭起來了,只有我知道他們有多不容易。這幾天選傢俱了,潘飛都跟我一起挑,我打個電話,他騎個小自行車就來了。總之有他倆在,我覺得很安心。”

改造正在進行中,想看這個家的最終效果,可以在評論區留言給我們。

以上內容由住藝鎮宅之貓——佳芝嚴格把關,均系真實用戶案例。

所有手繪圖均出自Robot3工作室

「住藝Plus」服務正式上線!

十分之一的價格,請大師親手為你設計一個家,限時優惠僅30戶。

微信搜索「住藝」或訪問連結:https://goo.gl/scgJbm 即可獲得大禮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