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宮頸癌疫苗在日本由熱捧到被棄,對我們有何啟示?

在資訊發達的今日, 我們並不缺健康資訊, 而是需要時刻用理性去分辯真偽, 把握各種說辭的虛實, 厘清其中的脈絡。 如此, 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健康之路。 宮頸癌疫苗已引進, 到底打不打?《健康思通》提供一個實例, 幫您思考。

中村理子, 圖片來自網路

2017年11月30日, 著名期刊《科學》發佈了來自記者鄧尼斯的報導, 日本女醫生中村理子獲得了2017年度的馬多克斯獎, 因為她在“事關公眾利益的問題上普及科學和證據, 儘管面臨困難或敵意仍然堅守信念”。 此事引發關注, 皆因宮頸癌疫苗在日本引發的風波。

在1983年, 德國的科學家成功分離了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16和HPV18中的DNA, 並在約70%的宮頸癌活檢中證實了這兩種病毒的存在, 他們也在2008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隨後, 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開始研製疫苗, 2007年有了相關產品。

日本起初是宮頸癌疫苗推廣最積極的國家。 2009年10月宮頸癌疫苗獲批, 12月開始銷售;2010年11月起開始提供公費補貼;2013年4月將宮頸癌疫苗列為免費的免疫項目, 並建議少女接種。 累積使用者超過了340萬, 但截止2016年4月, 共接到2945例不良反應報告。 官方已暫停對疫苗的推薦, 疫苗接種率也從70%下降到了1%。 風波起因是反疫苗者聲稱接種引發人體衰弱, 電視中播放的接種疫苗後導致癲癇的報導, 挑起了公眾的擔憂。

中村理子是一名愛寫文章的內科大夫, 她從2015年開始寫文章參與宮頸癌疫苗安全性的討論, 畢竟日本每年有近2.8萬名婦女被診斷為宮頸癌, 約3000人因此病而死亡。 但中村理子卻遭到了訴訟, 因為她在2016年6月的一篇文章中, 對一項動物實驗的資料提出質疑。 實驗的目的是想證明宮頸癌疫苗引起小鼠的大腦損傷, 雖然發表論文的網站解釋說實驗並沒有發現疫苗和腦損傷的關聯, 但主持實驗的神經專家還是以誹謗將中村理子告上法庭。

由於訴訟事件的影響, 以及一些反疫苗的活動家的騷擾, 中村理子的文章開始被雜誌拒發, 她寫的一本關於宮頸癌疫苗的書也無法出版了。 但中村理子仍然堅持抗爭, 她通過社交媒體發文宣導接種宮頸癌疫苗。 只不過中村理子雖在國際上獲獎,卻沒有達到她的期望,日本官方機構在對接種疫苗的年輕人進行對比觀察,但還看不到任何恢復接種推薦的跡象。

目前,宮頸癌疫苗已經陸續在我國多省開始接種。在此之前,我曾發佈過相關的文章,也有一些讀者諮詢,我的觀點是,對疫苗,無論是哪一種,只要是有效且安全的,都表示支持。因為,從公共衛生利益的角度看,疫苗是最低成本的預防疾病手段。但是,我對目前的宮頸癌疫苗推廣並不看好。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有100多種,目前證實其中有14種可導致宮頸癌。宮頸癌是常見惡性腫瘤,在威脅婦女健康的嚴重疾病中,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癌。全球每年新增宮頸癌病例超46萬,每年約25萬人因此病死亡。我國每年約有13萬新增宮頸癌病例,其中約8萬人去世。如果能有有效的疫苗,自當支持宣導。

但問題是,我們目前引進的疫苗,是主要針對HPV16和HPV18的,這類疫苗在某些國家正在退市。2016年4月起,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只採購9價疫苗 ,2價及4價疫苗將不再供應美國市場。理由是在兒童中接種不理想,要進行3次,而9價只需要2次,9價的效果好,也因接種次數少而更易接受推廣。

從預防效果來講,目前的宮頸癌疫苗並不能針對全部的致癌病毒亞型。美國曾有研究表明,兒童在12歲以前注射9價疫苗能有80%的預防作用,但25歲以上人群是否有足夠效果則有待證實。現階段的疫苗保護效力的持續時間是6年,而疫苗上市只有10年,是否有長期效力還要通過觀察來檢驗。同時,的確發現有注射後局部紅腫、發燒、頭暈、噁心、嘔吐這類常見的疫苗接種不良反應。

我們已經看到,近些年,在不同的國家都發生過因疫苗負面報導引發公眾擔憂,從而大幅降低相關預防接種的事件。從科普和公共衛生報導的角度看,因誤解或不實的傳播所帶來的“負面放大效應和從眾效應”,會很持久。直白地講,如果有一件接種宮頸癌疫苗產生不良反應或“打了疫苗還得癌”的消息被傳播,這些消息再和“自費打淘汰疫苗”疊加,那今後即使有9價或更好效果的疫苗進來,也再難以推廣。

宮頸癌疫苗引進已經一波三折,我感覺,不能抱著好不容易獲批不能不推的心態,更不能抱著“儘快賺回審批耽誤的錢”的心態去推廣,而應將預期效果和不良反應的實情告訴公眾,讓大家真正做到知情選擇。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巨集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只不過中村理子雖在國際上獲獎,卻沒有達到她的期望,日本官方機構在對接種疫苗的年輕人進行對比觀察,但還看不到任何恢復接種推薦的跡象。

目前,宮頸癌疫苗已經陸續在我國多省開始接種。在此之前,我曾發佈過相關的文章,也有一些讀者諮詢,我的觀點是,對疫苗,無論是哪一種,只要是有效且安全的,都表示支持。因為,從公共衛生利益的角度看,疫苗是最低成本的預防疾病手段。但是,我對目前的宮頸癌疫苗推廣並不看好。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有100多種,目前證實其中有14種可導致宮頸癌。宮頸癌是常見惡性腫瘤,在威脅婦女健康的嚴重疾病中,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癌。全球每年新增宮頸癌病例超46萬,每年約25萬人因此病死亡。我國每年約有13萬新增宮頸癌病例,其中約8萬人去世。如果能有有效的疫苗,自當支持宣導。

但問題是,我們目前引進的疫苗,是主要針對HPV16和HPV18的,這類疫苗在某些國家正在退市。2016年4月起,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只採購9價疫苗 ,2價及4價疫苗將不再供應美國市場。理由是在兒童中接種不理想,要進行3次,而9價只需要2次,9價的效果好,也因接種次數少而更易接受推廣。

從預防效果來講,目前的宮頸癌疫苗並不能針對全部的致癌病毒亞型。美國曾有研究表明,兒童在12歲以前注射9價疫苗能有80%的預防作用,但25歲以上人群是否有足夠效果則有待證實。現階段的疫苗保護效力的持續時間是6年,而疫苗上市只有10年,是否有長期效力還要通過觀察來檢驗。同時,的確發現有注射後局部紅腫、發燒、頭暈、噁心、嘔吐這類常見的疫苗接種不良反應。

我們已經看到,近些年,在不同的國家都發生過因疫苗負面報導引發公眾擔憂,從而大幅降低相關預防接種的事件。從科普和公共衛生報導的角度看,因誤解或不實的傳播所帶來的“負面放大效應和從眾效應”,會很持久。直白地講,如果有一件接種宮頸癌疫苗產生不良反應或“打了疫苗還得癌”的消息被傳播,這些消息再和“自費打淘汰疫苗”疊加,那今後即使有9價或更好效果的疫苗進來,也再難以推廣。

宮頸癌疫苗引進已經一波三折,我感覺,不能抱著好不容易獲批不能不推的心態,更不能抱著“儘快賺回審批耽誤的錢”的心態去推廣,而應將預期效果和不良反應的實情告訴公眾,讓大家真正做到知情選擇。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巨集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