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構建新時代大學生期待的思政教育

觀點提示

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著眼于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以學生發展為中心, 不斷提升內涵和品質, 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

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新的歷史方位, 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 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這對高校全面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堅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著眼于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以學生發展為中心, 不斷提升內涵和品質, 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 具體而言, 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構建新時代大學生期待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圍繞增強學生獲得感, 在有效引領上下功夫。 許多大學生認為思政課和思政教育活動除了用來考試和綜合測評外, 對自己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 獲得感不強, 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 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於大學生學習上普遍存在實用主義傾向,

而思政教育特別是思政課往往偏理論化, 教育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 讓學生感覺距離比較遠。 因此, 高校廣大思政課教師和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多俯下身子, 深入學生的生活場域, 傾聽學生心聲, 把握學生需求, 善於從學生的視角、聯繫學生實際來設計和安排思政教育內容, 使其既富有時代氣息又貼近學生生活, 真正幫助學生解決思想上的困惑、成長中的問題, 切實增強學生獲得感。 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通過高品質的思政課和思政教育活動, 讓學生從課堂上、活動中不僅形成基本理論認知, 更重要的是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正確看待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熱點、難點問題, 用聯繫的、發展的眼光來觀察和思考問題,
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找准學習成長的時代座標, 從而實現思政教育對學生的有效引領。

二是圍繞增強學生存在感, 在主動參與上下功夫。 在思政教育過程中, 學生往往成為“被塑造”對象, 教育教學活動如何設計、怎樣開展, 往往是老師說了算, 學生缺乏存在感。 於是, 大學裡常常出現各類講座、報告會等思政教育活動必須提前分配觀眾任務, 才能確保到會人數;思政課堂氣氛不熱烈, 出現教師唱“獨角戲”等尷尬局面。 如何讓思政課堂和活動真正熱起來, 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就要圍繞增強學生的存在感, 在學生主動參與上下功夫。

要強化學生主體意識,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為廣大學生提供參與思政教育活動設計和組織的機會, 提高學生在教育過程的主動參與度, 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集聚學生智慧和力量, 讓學生成為思政教育的“主人”, 變教師“獨唱”為師生“合唱”。 此外, 思政課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個性特點, 合理組建學習成長團隊, 充分發揮學生骨幹的能動作用, 積極運用新媒體技術使工作活起來, 讓學生在設計和完成富有創意和挑戰的學習任務中, 做到學以致用, 使學生自主發展的內在動力得到不斷激發。

三是圍繞增強學生方向感, 在成長輔導上下功夫。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

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 ”思政教育工作只有時刻圍繞學生的需求和關切、不斷解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實際問題, 才能真正提高說服力、感染力, 確保針對性和實效性。 當代大學生思維活躍、自主意識強, 他們在中學階段大多缺乏人生規劃, 學習目標就是考上大學, 這往往導致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後, 因為缺乏新的目標, 迷失了前進的方向, 加上新的環境帶來的一系列適應性問題, 很容易產生迷茫、困惑, 從而引發學習、心理等一系列的問題。

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應圍繞增強學生的方向感, 在成長輔導上下功夫, 幫助學生在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的時代座標中思考人生定位、確立人生目標、明確努力方向, 切實服務學生健康成長。要科學規劃成長輔導工作,針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共性問題,遵循學生成長規律,通過思政教育主管道與主陣地協同發力,實施分階段、專題式、持續性、系統化的成長輔導,讓學生受益。同時,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一對一的個體成長輔導,做到精准施策,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讓每一個學生都不掉隊、都能成才。要建立一支各方共同參與的成長輔導志願者(導師)隊伍,創新交流方式、豐富輔導手段,讓學生時時、處處能夠諮詢交流、獲得幫助,在成長困惑、學習困境、生活困難等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感受到被理解、被關愛,體驗思政教育所蘊含的人文關懷和生命關切,從而主動親近和接納思政教育,自覺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者系南華大學副校長)

《中國教育報》2017年12月07日第5版

切實服務學生健康成長。要科學規劃成長輔導工作,針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共性問題,遵循學生成長規律,通過思政教育主管道與主陣地協同發力,實施分階段、專題式、持續性、系統化的成長輔導,讓學生受益。同時,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一對一的個體成長輔導,做到精准施策,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讓每一個學生都不掉隊、都能成才。要建立一支各方共同參與的成長輔導志願者(導師)隊伍,創新交流方式、豐富輔導手段,讓學生時時、處處能夠諮詢交流、獲得幫助,在成長困惑、學習困境、生活困難等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感受到被理解、被關愛,體驗思政教育所蘊含的人文關懷和生命關切,從而主動親近和接納思政教育,自覺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者系南華大學副校長)

《中國教育報》2017年12月07日第5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