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用愛撐起一所學校

■我身邊的好老師

11月5日上午8點30分, 甘肅省秦安縣安伏學區楊山教學點教師楊銀德換上一面嶄新的國旗, 然後打開答錄機, 嘹亮的《國歌》響起, 3個小同學向徐徐升起的國旗敬禮。

此刻, 楊銀德眼睛有些濕潤, 他想起了前兩天遠在蘭州的退休幹部楊自忠對他的囑託:“黨的十九大已經定了調, 農村教育事業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你一定要讓鮮豔的國旗永遠飄揚在校園上空, 學校可是村子的希望!”如今, 楊銀德是楊山教學點唯一的老師, 已在這個教學點堅守了整整30個年頭。

“一定要讓村裡每個孩子都能上學讀書”

楊山村是秦安縣安伏鎮一個僅有526人的自然村, 1987年秋季, 楊銀德成了楊山教學點的一名民辦教師。 當時楊山教學點三個年級的6名學生擠在一間破教室裡, 沒有窗戶, 沒有圍牆, 沒有課桌, 孩子們只能趴在泥土砌成的土檯子上讀書、寫字, 楊銀德也只能在土檯子上備課, 批次工作。 學校裡沒有廁所, 學生在校園牆角邊上的土坑裡大小便。

“一定要讓村裡每個孩子都能上學讀書。 ”面對這樣艱苦的條件, 楊銀德並沒有氣餒。 沒有玻璃他拿來自家的塑膠布堵風, 教室沒有桌椅, 妻子做幫手砌起土檯子, 中間架上木板……

楊銀德想著為村子建一所新學校, 讓孩子們能坐在安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學習。 從2000年開始, 他挨家挨戶做動員,

發動村民捐資辦學。 為了動員村裡的一名在外做生意的人捐款500元, 楊銀德往那戶人家裡跑了11次, 他還給在外面工作的村裡人挨個寫信, 最終籌到了6.5萬元。 2007年暑假學校修建, 楊銀德整天盯在工地上, 當時正是麥收時節, 妻子膽結石病復發, 眼看著熟了的麥子, 因顧不上收而遭了雹災。

秋季開學後學校還沒修好, 他和妻子在自家院子裡搭起了塑膠帳篷作為臨時教室, 35名學生就在這裡面上課, 妻子負責打掃衛生, 燒開水, 煮土豆給孩子們吃, 有時天氣冷了, 穿得薄的孩子輪流在熱炕上暖身子, 直到終於搬進了新校園。

“改變貧窮還得靠教育”

“山裡人窮, 孩子多, 改變貧窮還得靠教育。 ”說起靠學習改變命運的話題, 楊銀德給記者講起了村民伏有福家的故事。

伏有福的妻子長年患病, 家裡有5個孩子, 都超過了上學的年齡, 可因為交不起學費孩子都在家裡閑著, 楊銀德死纏硬磨終於把5個孩子動員入學了, 最終這5個孩子都考上大學。

聊起教學, 楊銀德滿臉認真:“既然家長把孩子交給我, 我就要盡十分的力氣把孩子教好。 ”2005年, 楊老師幹農活腿扭傷了不能上課, 妻子早上挨家挨戶地把孩子們叫到自己家裡來上課, 有時候確實感冒躺下起不來了, 就利用雙休日給孩子們補上。

“我們地裡農活忙放學回不來, 就打個電話請他幫著照看孩子, 或者請他帶到家裡吃飯, 平時處得就像一家人, 不分你我。 ”村民楊國賢說。

起初, 楊銀德的普通話還不過關,

讀課文讀不准音, 他就晚上在家裡練, 還請兩個兒子領著讀, 第二天再給孩子們教。 1998年, 新疆某公司經理到村裡訪親, 看到楊銀德教學條件太艱苦了, 當即給他在縣城買了一台答錄機和幾十盤磁帶。 楊銀德如獲至寶, 除了課堂上給學生教中文拼音、唱歌外, 課外活動給孩子們播放少兒故事, 晚上在家裡跟著學英語, 有些孩子雙休日還跑到家裡來聽故事。 “一台小小的答錄機真是派上了大用場。 ”楊銀德對那時的情景記憶猶新。

楊銀德告訴筆者:“要是學區通知開會或搞教研活動, 我就想辦法把孩子一併帶到其他學校‘蹭課’, 也算是給孩子創造個學習交流的機會, 對孩子成長有好處。 ”

“一定站好楊山教學點的這班崗”

每天上下學,

楊銀德都要開關校門, 這個動作30年裡不知重複過多少次, 也記不清用壞了多少把鎖, 但每當打開鎖那一瞬間, 心裡就覺得很敞亮, 證明自己的學校還“活”著。

楊銀德至今珍藏著3張不同時期的照片。 第一張黑白照片拍攝於1989年6月, 20多名孩子或蹲或站著圍楊銀德一圈;第二張拍攝於2000年, 有50名學生, 第三張是2007年新學校建成後, 學生數量猛增到60人。 這些照片見證了這所“袖珍學校”曾經的輝煌。

2013年9月, 楊銀德被省教育廳和天水市教育局分別評為“隴原優秀鄉村校長”“最美鄉村校長”。 2016年12月, 被秦安縣委、縣政府授予“百名最美秦安人·最美教師”榮譽稱號。

“這些榮譽是對我的肯定, 我教過的學生每年的考試成績都在全鄉前列, 有25人考上本科, 有54人考上專科,看到昔日的學生都有出息,我非常高興。”說起這些,楊銀德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教室裡,3張課桌,3名學生,後面牆上的專欄裡還貼著學生的優秀試卷和作業,本學期期中考試是學區統一命題,一年級伏江濤和楊景博每門都考了90分以上。

據學區負責人陳躍芳介紹:“如果撤掉楊山村教學點,本村的孩子就要到五公里之外去上學,很不方便,但近年來村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外打工,適齡兒童越來越少,所以今年只有3個孩子入學。”

“每次看到村裡有結婚的,我打心眼裡高興,想著再過幾年我的學校還會有學生,還能辦下去。”楊銀德告訴筆者,“有一個學生我就教一個學生,一定站好楊山教學點的這班崗。”(特約通訊員 閆鎖田)

《中國教育報》2017年12月05日第8版

有54人考上專科,看到昔日的學生都有出息,我非常高興。”說起這些,楊銀德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教室裡,3張課桌,3名學生,後面牆上的專欄裡還貼著學生的優秀試卷和作業,本學期期中考試是學區統一命題,一年級伏江濤和楊景博每門都考了90分以上。

據學區負責人陳躍芳介紹:“如果撤掉楊山村教學點,本村的孩子就要到五公里之外去上學,很不方便,但近年來村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外打工,適齡兒童越來越少,所以今年只有3個孩子入學。”

“每次看到村裡有結婚的,我打心眼裡高興,想著再過幾年我的學校還會有學生,還能辦下去。”楊銀德告訴筆者,“有一個學生我就教一個學生,一定站好楊山教學點的這班崗。”(特約通訊員 閆鎖田)

《中國教育報》2017年12月05日第8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