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害苦孩子一生的5大壞習慣,後悔剛剛才讀到

三歲看大, 七歲看老。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

處於成長過程中的孩子, 因為生理和心理發育還不成熟, 總會表現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 如果我們父母聽之任之, 一旦這些不良行為習慣成自然, 它們必將成為孩子成長的致命弱點!

兒童時期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也最容易養成壞習慣!孩子自私、叛逆、磨蹭、暴躁、不合群等負面人格的滋長, 就是家長在這一時期對不良行為習慣沒有及時糾正造成的。 特別是平時的壞習慣, 如果不注意, 遲早有一天會釀成無法挽回的大禍。

毫不誇張的說, 壞習慣毀人一生!

01 孩子最容易養成的5個壞習慣

亂發脾氣

孩子一不如意就哭鬧, 一不開心就發脾氣, 亂扔東西……如果爸媽對孩子的壞脾氣妥協, 孩子就會得寸進尺, 反復“要脅”父母。 長久以往, 孩子的脾氣暴躁, 自私偏激, 喜怒無常。

做事磨蹭, 沒有時間觀念

起床、刷牙、穿衣服, 吃飯、做什麼都慢吞吞……這些小問題都在潛移默化地拖孩子的後腿, 讓他在學習和日常生活都無法集中注意力。 如果上了小學還沒糾正, 孩子可能完全無法適應小學生活, 對學習越發吃力, 甚至失去學習興趣!

不聽話, 總頂嘴

孩子喜歡頂嘴, 不聽管教, 許多父母的選擇是要麼哄著, 要麼順著, 結果越來越糟糕;孩子不但會在家裡頻繁地使用這個武器, 而且會把頂嘴發展到幼稚園和學校, 成為班上的問題小孩。

膽小、害羞、自卑...

很多孩子怕生, 一見陌生人就躲到大人背後, 從小膽小害羞, 長期一直保持這樣的情況就會導致自卑, 進而對智力發展、情緒、語言交流等方面產生障礙, 成為問題兒童。

霸道自私、沒禮貌

我們通常所說的熊孩子, 很多都是這種類型。 他們心中只有自己, 不懂分享, 長大後極易變得沒有公德心, 成為人人討厭的那一類人。

02 爸爸嚴重缺位, 助長孩子壞習慣滋生

孩子壞習慣的形成, 到底原因在哪裡呢?根據我們多年的研究表明:90%以上的兒童習慣問題與爸爸教育缺失有關,

在孩子的性格、習慣形成當中, 爸爸的責任尤其重大。 缺乏父親教育是孩子發展不健全、生活不幸福的重要原因。

家庭教育中如果沒有爸爸的加入, 孩子更容易性格偏激, 包括自卑、自閉、磨蹭拖拉、戀母情結、性別錯亂、網路成癮等。 這些問題, 不僅會深刻影響孩子學習、交往等成長的各個方面, 而且會隨著孩子年齡增大而日顯嚴重。

如果你的孩子有亂發脾氣、磨蹭拖拉、膽小害羞、頂嘴、亂扔東西等壞習慣, 孩子的爸爸難咎其責。

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現實調查中發現:90%以上的爸爸認為自己的主要責任是掙錢養家, 教育孩子主要是媽媽的責任,

這個觀點是極其錯誤的。

在這種錯誤的觀點影響下, 許多爸爸整天以忙於工作、忙於應酬為理由, 忽略了對孩子應有的教育, 甚至一些媽媽也錯誤的認為這樣的行為是理所當然的。

殊不知正是這樣的做法導致了對孩子教育的嚴重失衡。 一方面, 容易焦慮、衝動的媽媽不斷加大家庭教育的“力度”, 造成母性教育過多、過強, 另一方面, 爸爸的教育則越來越少、越來越弱。 長此以往, 怎麼能不失衡呢!

拒絕“喪偶式”育兒, 拒絕做“隱形爸爸”!爸爸們, 趕緊行動起來吧~~

03 爸爸們,請您這樣做

首先必須做到,愛媽媽

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爸媽恩愛、夫妻關係和睦的家庭,能給孩子良好的家庭環境,這類孩子的性格也會更加平和、開朗、不輕易動粗,如果父母經常爭吵,孩子肯定會受到很大的傷害。

和孩子一起玩兒、一起運動

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放下父親的架子,丟下其他煩心事,專心陪伴孩子玩樂。這樣不僅能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更能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同時還能有益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尊重孩子,說到做到,不能失信

孩子的心靈世界是需要我們大人慢慢去融入進去的,孩子也渴望得到尊重,所以,只有做到尊重孩子,你才能走入孩子的心靈去和孩子溝通交流,並且一定切記,答應孩子的事說到要做到,在孩子面前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在孩子面前放下那幾乎不離手的手機

陪伴孩子不是所謂的陪坐在孩子身邊,而眼睛卻死死的盯著手機的螢幕在看,這樣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覺得自己都不如那個手機。放下手機,給孩子高品質的陪伴,你會發現,孩子的笑臉遠比手機來得精彩。

做個“不缺席”的父親

家庭聚餐、孩子的生日、學校的運動會、家長會,爸爸們儘量都別缺席,即使默默的當一個觀眾,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備受關注和注視,對孩子來說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因為爸爸的出席會讓孩子有很多的安全感。

03 爸爸們,請您這樣做

首先必須做到,愛媽媽

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爸媽恩愛、夫妻關係和睦的家庭,能給孩子良好的家庭環境,這類孩子的性格也會更加平和、開朗、不輕易動粗,如果父母經常爭吵,孩子肯定會受到很大的傷害。

和孩子一起玩兒、一起運動

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放下父親的架子,丟下其他煩心事,專心陪伴孩子玩樂。這樣不僅能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更能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同時還能有益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尊重孩子,說到做到,不能失信

孩子的心靈世界是需要我們大人慢慢去融入進去的,孩子也渴望得到尊重,所以,只有做到尊重孩子,你才能走入孩子的心靈去和孩子溝通交流,並且一定切記,答應孩子的事說到要做到,在孩子面前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在孩子面前放下那幾乎不離手的手機

陪伴孩子不是所謂的陪坐在孩子身邊,而眼睛卻死死的盯著手機的螢幕在看,這樣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覺得自己都不如那個手機。放下手機,給孩子高品質的陪伴,你會發現,孩子的笑臉遠比手機來得精彩。

做個“不缺席”的父親

家庭聚餐、孩子的生日、學校的運動會、家長會,爸爸們儘量都別缺席,即使默默的當一個觀眾,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備受關注和注視,對孩子來說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因為爸爸的出席會讓孩子有很多的安全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